委婉语与典故的引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cyso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委婉语
  委婉语,顾名思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关于委婉语有两种比较流行的说法:1.“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含糊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不够尊重的表达方法。”(《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斯托克和哈特蔓等编)。2.“委婉语就是用婉转或温和的方式来表达某些事实或思想,以减轻其粗俗的程度。”(《语言学词典》法文版)。换言之,出于忌讳,回避不快之事;出于礼貌,回避不雅之事,这就是委婉语产生的原因和存在价值。根据委婉语在日常交际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我们可以讲英语中的委婉语分类为否定委婉语以及肯定委婉语。
  1. 否定委婉语(negative euphemism)
  很多时候,出于忌讳,在日常交际中需要减弱,收缩语义语气,尽可能地把人们忌讳的词语改头换面,乃至不直接使用它们;或者是用委婉语提及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话语。
  (1)忌讳的委婉词语
  这一类话题当中,最为忌讳的就是病,死,丧,葬;因此,这一类的委婉语也很多。例如,一个人身怀癌症,cancer就可以用big C 或者long illness来替换。look off colour(气色不好,实指身体有病);under the weather(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实指健康欠佳);social disease(社会病,实指性病);not all there(神志不清,实指有精神病)。
  die是一个不分时间空间都会出现的词,使用频率高,因而它对应着的委婉语也是相当之多,:to go to the other world(到另一世界去);to pass away(离去);to be no more(不在了);to breathe one’s last(作最后的呼吸);to come to an end(一生结束了);to join the majority(加入大多数的队伍);to go to one’s rest(安息了);to sleep the final sleep(最后睡着了);to be gathered to one’s father(被先父召去);to join one’s ancestor(加入祖先的行列);to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 (安睡在上帝的怀抱中);return to dust(归于尘土);run one’s race(跑完自己的赛程);be no longer with us(与我们永别了)。身处不同角色,表达也不尽相同,从家人朋友的口中,我们可以说成pass away, pass beyond,fade;医生护士之口:The patient is not doing well; The patient expires.士兵角度的死亡委婉语则为:bite the dust; buy the farm; answer the last muster. 当然也有带有本国特色的说法,例如周恩来总理就曾经说过:I shall soon be seeing Marx. (我很快要去见马克思了。)
  (2)有关不登大雅之堂相关词语的委婉语
  如: ...that small portion of which the call of nature obliged him to pass in the necessary-house. (Lord Chesterfield)这样的表述当中,用‘the call of nature’以及‘the necessary-house’成功地回避了“大小便”和“厕所”的字眼。厕所还可以称作power room, bath room, comfort station,halfway house, old soldier’s home, Miss White;而需要上厕所的时候,可以换个说法:go to the bank, cash a check, spend a penny, see Johnny, I have to power my nose.
  如: Computer programs aid parents who want their kids to have the facts of life but who are uncomfortable discussing them. (Lisa J. Moore) 西方父母在向孩子解释两性关系的时候,会借助于委婉语避免尴尬,例如使用the facts of life以及a visit from the stork(婴儿是鸟送过来的)来回答孩子对于自己如何而来的问题。
  2. 肯定委婉语(positive euphemism)
  除了减弱语气,我们有时候也会使用委婉语来夸张、扩大,使得词汇比所代表的真实事物更加地体面,重要。这一类的委婉语很好地避免了双方交际过程中的冲撞,显示出彼此的礼貌,满足了各自的心理需要。
  (1)与贫穷有关:为了避免提及别人贫穷时的莽撞和提及自己贫穷时的尴尬,就有了disadvantage, needy,underprivileged等词来代替poor;穷人的贫民窟slum, 可以美化成substandard housing, special areas, unfit house等等。
  (2)与称谓有关:在国内的公交车上,有留给特殊群体的老弱病残孕专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人们也不喜欢把自己归类为老人一说,不喜欢被称之为old people,那我们可以说成senior citizen;对于有残疾的人或是有心理问题的人,可以用exceptional child 以及mentally disturbed来代替。
  (3)跟职业相关:对职业进行美化似乎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例如,用recreation engineer替代sanitary man,custodian-engineer替代floor-sweeper,automobile engineer替代mechanic等,由此通过委婉语的使用,表达出对于他人的尊重,满足彼此的心理需求。   委婉语的使用也受着各个因素的影响,因此委婉语各具特色,主要是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时代性是指虽同为委婉语,但每个时代的说法都不同;地域性,举个例子:He is in the bathroom”这句话,美国人可能会理解为He is in the toilet(他在解手),而英国人则可能认为He is taking a bath(他正在洗澡)。bathroom, 在不同地区,既有toilet又有bath的意思。因此,在使用委婉语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时代和地区的差异,有选择地使用。
  二、典故的引用
  英文典故是英语语言和文化的折射,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内容丰富,绝不可以把词语单独地拆开去翻译,而是应该更多地结合西方国家的风俗文化。因此,英文典故一般可以从希腊神话、寓言故事、《圣经》故事和历史事件中找到出处。
  (1) A Pandora’s box希腊神话中,潘多拉因为犯错受罚被贬下凡间,带着宙斯给她的一个盒子。当她找到娶她的男人之后,盒子最终打开,这时候所有的罪恶、不幸、灾难都跑出来了。所以,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指看上去有用却引起祸害的礼物或其他物品。
  如: The project, which seemed so promising, turned out to be a Pandora’s box.
  (2) feet of clay, 出自《圣经》按字面解释“泥巴做的脚”。但正如之前所提及的,典故的理解不能单纯地从字面意思去理解,需要理清它的来源出处。国王Nebuchadnezzar 做了一个梦,梦里的这个人长着金子做的脑袋,银子做的胸部和双臂,而腹部和大腿是用铜做的,小腿是用铁做的,而脚却是用没有牢固性而言的泥土做的。所以,当被石头砸中脚时,一下子失去了平衡,整个身躯也就随机轰然倒地。之后,这个表达就用来借指“内在缺陷、致命的弱点(a hidden weakness, usually of morals or principles)”。
  如: He was disillusioned to find that even Lincoln had feet of clay.
  (3) cry wolf, 出自伊索寓言《牧童与狼》,讲的是为了开心作乐的牧童在一次次捉弄村民之后,真正等狼来了,喊救命的时候,没人理会,最终被狼吃了的故事。而cry wolf之后就用来比喻to give false alarms;to warn of danger where there is none之意。
  如: Nobody will believe he is in trouble because he has cried wolf so many times.
  (4) 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这是和历史事件相关的典故。随着军事占领,罗马的风俗和习惯逐渐地融入了不列颠,所以,英语语言与文化中也就留下了古罗马文化的痕迹。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又与时代和说话对象密切相关。随着语言交际的发展,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更加具有必要性;同样,英语典故的使用更是离不开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因此,研习委婉语,典故,了解西方文化特色,具有非常大的实用性。
  (作者:程静,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从今年的北京大学保送生选拔来看,很多教育工作者混淆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评价的区别。素质教育在实施中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中强调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优势,二者从表面上对立而实质上统一,在实践上只有把握好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保送生选拔;探究     一、保送生资格的“高、大、全”与不公平性  2010年,北京大学本科招生推出了中学校长实名推
摘 要:教学关键问题是落实课程标准,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对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的落地思考,可从“长城——见证中国历史”这节知识拓展性课例的学材编写意图加以说明:一、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二、文化与文明的交融;三、延续与变迁的传承。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关键问题;落地思考  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是指历史与社会课程实施过程中,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而需要研究解决的最关紧要的学科
一、考情分析  1.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由于解答试题的过程就是推理的过程,因此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将会渗透到每一道試题中,对推理的考查往往会直接命制归纳推理或类比推理应用的问题,通过推理产生结论,结合点可以是图形、数列以及设计其他的具有推理特点的新问题,在复习中应注意理解常用的推理方法,掌握其过程以解决具体问题.  2.证明是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并且本部分内容也将会渗透到
摘 要:大单元教学,以“单元”为单位,克服了传统的“小框题”教学小规模、低效率等弊端,更注重的是教学的整体性、结构性和序列性。教学中教师是设计者、引导者,学生是参与者、践行者。强调基于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学会能动地选择学习方法,独立地管理学习行为,最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顺利“软着陆”。  关键词: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整体性原则  根据传统的习惯,思想政治课的教
摘 要:2018年高考文综全国I卷政治试题把鲜明的时代特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独有的学科特色融合在一起,坚守育人初心,牢记学科使命,突出学科的能力思维,加强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整份试卷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试题设置科学合理,能够客观、公平、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科知识,实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关键词:高考政治;全国I卷;特点评析;教学建议  2018年高考文综全国I卷(以下简称“全国I卷”)政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存在于形式上的美,更重要的是作品所表现的深刻含义。作为美术教师要充分运用好教材,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分辨美丑,逐渐提高审美能力,通过作品的欣赏让他们感悟美、享受美。   一、抓住教学重点,突破传统教学思想  面对纷繁浩瀚的艺术作品,怎样使学生始终保持求知的欲望?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因此,教师一
1.含變量的恒等式:是指无论变量在已知范围内取何值,均可使等式成立.所以通常可对变量赋予特殊值得到一些特殊的等式或性质.  2.二项式展开式与原二项式呈恒等关系,所以可通过对变量赋特殊值得到有关系数(或二项式系数)的等式.  3.常用赋值举例:
摘要:古人云:“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严焉,肃焉。”劝学应顺之人情,“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能快乐地学习,不肖者也能参与,若是痛苦地学习,即使是贤者也不能持久。“项目教学法”正是从人情之“安”与“乐”的角度出发,顺应学生的猎奇心理,将知识条块整合为一个个相对完整的项目,然后指导学生运用相应的知识储备,辅之以画龙点睛的点拨,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使之获得清晰、完整
摘 要:课堂活动可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家的意味”一课通过巧设“悟‘家’之意”“品‘家’之味” “尽‘家’之孝”三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新知,在活动中明理践行,在活动中培育素养。开展好这些活动,可以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灵动起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巧设活动;培育素养  “家的意味”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内容。该框共两目,第一目“
【摘 要】 以高校思政教育视角作为前提,探討思想教育理念在学生公寓庭院景观空间的体现,同时使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互动,在学生公寓庭院景观空间中逐渐实现育德和育心结合。  【关键词】 学生思政教育;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庭院空间  中图分类号:TB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12-0054-55  [Abstract] From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