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的小朋友对于音乐方面更多的是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去学习它。
一、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
孩子们之所以情不自禁的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世界。
1教孩子学会听。音乐离不开声音,没有声音就谈不上音乐。在大自然里让孩子学会听鸟叫、蛙鸣、雨水的嘀嗒、汽车的鸣笛等,引导孩子发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和孩子一起玩“敲敲听听”的游戏,比比谁的音高,谁的音低。经常让孩子闭上眼睛,问他们听见了什么声音,在生活中在孩子高兴的时候反复训练孩子的听觉,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使孩子听觉灵敏。
2教孩子学会记。当孩子对物体的各种声响发生了兴趣,我们就应该进一步要求孩子记住这些声音,将孩子的无意识转换成有意识,这样孩子对各种声响会更加全神贯注、有目的的去听。
3教孩子学会拍。这里所指的拍就是对孩子进行初步的节奏训练。其实孩子自身许多本能的动作也是极富有节奏感的,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哭哭闹闹到说说笑笑,其中包含了许多快慢、强弱、有规律的节奏交替。拍手是孩子们经常的动作,也是孩子们表达内心喜悦的动作,我们可以从拍手开始和孩子玩玩拍手的游戏来训练孩子的节奏感。
4教孩子学会唱。
5教孩子学会动。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摸索
1启发学生的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是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的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描述出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容,对于理解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去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含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歌曲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例如我在教学生唱《不在麻烦好妈妈》,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事情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启发学生:“你们在家里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减轻妈妈的负担,能说说帮妈妈做事情的心情吗?”这回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都沉浸在美好的想象的欢乐之中。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的唱起来,好像自己真在帮妈妈劳动,受到妈妈表扬。他们有的高兴的摇晃着小脑袋;甜甜的笑着;有的和同桌兴奋的交流感情,那眼睛活像是在说话;有的和着音乐节奏愉快的拍着手,歌声中充满了真挚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2引导学生的表演、增强学习兴趣。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备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习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歌词,记住歌词。我是这样做的:(1)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2)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会学生。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设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
孩子们之所以情不自禁的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世界。
1教孩子学会听。音乐离不开声音,没有声音就谈不上音乐。在大自然里让孩子学会听鸟叫、蛙鸣、雨水的嘀嗒、汽车的鸣笛等,引导孩子发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和孩子一起玩“敲敲听听”的游戏,比比谁的音高,谁的音低。经常让孩子闭上眼睛,问他们听见了什么声音,在生活中在孩子高兴的时候反复训练孩子的听觉,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使孩子听觉灵敏。
2教孩子学会记。当孩子对物体的各种声响发生了兴趣,我们就应该进一步要求孩子记住这些声音,将孩子的无意识转换成有意识,这样孩子对各种声响会更加全神贯注、有目的的去听。
3教孩子学会拍。这里所指的拍就是对孩子进行初步的节奏训练。其实孩子自身许多本能的动作也是极富有节奏感的,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哭哭闹闹到说说笑笑,其中包含了许多快慢、强弱、有规律的节奏交替。拍手是孩子们经常的动作,也是孩子们表达内心喜悦的动作,我们可以从拍手开始和孩子玩玩拍手的游戏来训练孩子的节奏感。
4教孩子学会唱。
5教孩子学会动。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摸索
1启发学生的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是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的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描述出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容,对于理解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去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含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歌曲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例如我在教学生唱《不在麻烦好妈妈》,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事情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启发学生:“你们在家里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减轻妈妈的负担,能说说帮妈妈做事情的心情吗?”这回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都沉浸在美好的想象的欢乐之中。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的唱起来,好像自己真在帮妈妈劳动,受到妈妈表扬。他们有的高兴的摇晃着小脑袋;甜甜的笑着;有的和同桌兴奋的交流感情,那眼睛活像是在说话;有的和着音乐节奏愉快的拍着手,歌声中充满了真挚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2引导学生的表演、增强学习兴趣。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备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习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歌词,记住歌词。我是这样做的:(1)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2)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会学生。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设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