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定在年底起诉,是检方最大的问题”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klie198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侦组的检察官,他们很有能力,也有相当的坚持。可是他们还是会考虑在这个系统他们能够发挥什么,会考虑到自己的前途。检方没有对陈水扁一家具体求刑,就是检察官跟上级之间的妥协
  
  走进李子春台湾花莲的家,迎面而来是一个释迦牟尼的头像,大门后面贴着一张圣严法师的照片;靠墙的一排书柜,全部都是佛书,这位顶着大光头、潜心信佛的检察官,如果披上袈裟,一定被人认为是僧人。
  58岁的李子春,甫从检察官退休,目前执业律师,早年曾积极参与台湾司法改革,与司法改革先驱前新党立委谢启大、高新武等人南北串连,燃起司法改革的熊熊烈火。他曾在检察官任内,传当时仍在位的陈水扁出庭应讯,轰动一时。
  李子春将办案当作修行,盘腿禅坐阅卷。他的个性耿直刚烈、疾恶如仇。过去“法务部长”巡视花莲地检署,只要李子春在场一定放炮,定会让座谈会上的“部长”如坐针毡。
  因为陈水扁一家涉及的案子相当复杂,《中国新闻周刊》特别访问李子春,就法律层面进行深入剖析。
  
  “政治力常转型成别的力量”
  
  中国新闻周刊:陈水扁和她妻子、儿子、媳妇已经被起诉,你有何看法?
  李子春:我们过去所讲的东西,现在得到活生生的证明,而且是由“最高领导人”来证明。学法的人都很清楚,一个国家为什么需要法律,为什么需要权力的节制,因为在一般凡俗人之间,权力越大带来的腐败越大。
  中国新闻周刊:从整本厚达数百页的起诉书来看,你觉得起诉的证据够坚实吗?
  李子春:还不完全清楚,由于这些证据尚未审视过。起诉书因为是检察官写的,他会让案情看起来很强烈。以目前的状态,除非看到卷、看到所有的证据,否则现在还不敢讲。
  中国新闻周刊:检方没有对陈水扁一家具体求刑,受到外界质疑,你有何看法?
  李子春:我认为这是检察官内部跟上级之间的妥协,因为别人都是请求从重量刑,对陈水扁则说要求“处以最严厉之裁判”。就起诉书所犯的法条,最重的刑度是无期徒刑,可是为什么不写?依我的经验,检察官很可能要写,但是他的长官不愿意写,双方各有一些坚持,可是双方又不敢过分地坚持,就出现这样的结果。
  中国新闻周刊:检察官具体求刑只是建议性质,到时候审判是由法官决定刑度,法官可以不理会检察官的建议不是吗?
  李子春:对,法官可以不理会,但法官可以完全不理会吗?当检察官的要求在法庭出现的时候,必须把这个要求作为他判断的依据之一。如果检察官不具体求刑,而由法官自己决定,根据经验就判下去了,这样司法是不可能进步的。法官、检察官不是天生就是完美的检察官或完美的法官,他们必须在经验当中不断学习,如果他们今天学到法官可以轻易量刑,检察官也不管,也不代表人民提出量刑的意见,法官就会不由自主侵蚀对于犯罪事实认定上的自由度。
  中国新闻周刊:陈水扁被起诉后,检方要求法院继续羁押,但院方合议庭却认为陈水扁无逃亡之虞而当庭释放,这是否是检方的挫败?
  李子春:把焦点放在押人这个角度上,我认为不是有很大的意义,检方要做的事情不是把这个人押起来,而是确保这个人在审判中出现。除非这个人在起诉后还有串证的问题,或者他有非常强烈的被认为会逃亡的可能。法官认为他没有逃亡之虞,但我不知道他依据的理由是什么。
  中国新闻周刊:检方侦办陈水扁一家洗钱案前后近四个月,整个过程不断有案情泄露出来,这难道不是有心人士刻意的操作?
  李子春:会泄露案情的,包括陈水扁办公室、扁的律师、被告的律师、检方等。“侦查秘密”的范畴在法律中并未被清楚地界定。
  当年我传陈水扁的时候,他们说这就是侦查秘密,后来陈水扁放话说,北部有哪一个流氓要被抓、南部有谁要被抓,他们又说这不是秘密。
  我们通常的界定是,程序上的事项基本上不包含在侦查秘密里面,包括传讯谁等,除非这个程序会影响到侦查核心领域。可是民众想知道的部分是属于犯罪事实这一块。我们内部的见解是,适当让民众知道,可以减缓社会的混乱。
  陈水扁这个案子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起诉?你怎么预定在年底就要起诉?这是我很不舒服的一点,这是检方最大的问题所在。他们并没有全部起诉,而是认为某一部分一定可以先处理,随时可以起诉,其实是跟社会压力有关系。
  检方希望继续押着陈水扁,是因为陈水扁可能会湮灭证据、串证。可是之前是根据起诉的这几个案子押人的,现在要用没有彻查的几个案子来继续押人,在法律上当然不同意。
  中国新闻周刊:这个案子中有无政治力介入?
  
  李子春:基本上,任何干预的力量,包括民众的力量、个人好恶选择的力量等都是一种干预。政治力的干预,一般人感觉就是政治人物、有权力人物的干预,我认为经过这几年的冲突,政治力常转型成别的力量。
  就像这个案子,“检察总长”陈聪明始终拒绝增加特侦组人力,你认为这不是政治的力量吗?陈水扁羁押30天,8个人办,如果以10倍的人力投入,一定被办出来更多。
  而且政治力不一定都是从执政者这边出现。在野者并非没有政治力的人,在野者将来可能成为执政者,所以他也是有政治力的人,他的政治力也会被包装。
  
  “国务机要费案,他很难跑得掉”
  
  中国新闻周刊:你认为这个案子陈水扁被判有罪的可能性多大?
  李子春:(笑)国务机要费部分,他很难跑得掉。那是他职务上必须要做的东西,他不能说不知道。
  可是像龙潭购地案,是他来“乔”(协调),吴淑珍收钱。在推理上很容易,但证据上容易有弱点。不但要证明陈水扁主观犯意,还要证明吴淑珍跟陈水扁共同贪污,才会把他们卡死。
  另外洗钱案的部分,不难,只要证明洗钱的路线是那笔钱(国务机要费和龙潭购地案)就构成了,也就是说洗钱案是国务机要费和龙潭案的下游犯罪,上游成了,下游就会成立。至于南港展览馆弊案,检察官没有把陈水扁列被告,困难度也就在于很难证明吴淑珍有没有跟陈水扁一起商量贪污南港展馆。
  中国新闻周刊:陈水扁家现在的策略是说不知情,并把所有责任推给吴淑珍,而吴淑珍又说这些贿款是政治献金,这种说法有说服力吗?
  李子春:到最后法官会综合这些证据形成判断,我们称之为“自由心证”。其实它是一点都不自由的心证,理论上它应受限于逻辑的推演,包括多数人的经验判断。因此根据现在的证据,逻辑的推演,这样的说法是不会被采纳的。
  中国新闻周刊:吴淑珍不是公务员,有何贪污的问题?
  李子春:所以她一定要变成公务员的共犯,才能适用。在南港展馆案,检察官显然把她作为前“内政部长”余政宪贪污的共犯。
  中国新闻周刊:成立可能性多大?
  李子春:(叹一口气)我不知道。
  我认识的特侦组的检察官,他们很有能力,也有相当的坚持,可是他们还是会考虑在这个系统他们能够发挥什么,会考虑到自己的前途。
  同样一个犯罪行为判决结果也会不一样,例如偷机车,一个判五年,一个判一年,可能各有道理。
其他文献
难怪工作指南上让我们准备大毛巾。
发生在这个春天的拉萨暴力事件让西藏在短时间内又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在西藏近百年的历史上,这样的境遇着实不少。  我们一直关注西藏,是因为那个地方的疼就是我们的疼,那个地方的怒就是我们的怒。西藏与我们,不可分离。  藏民族是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诡秘绮丽,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她又显得遥远。  “我们对于西藏的理解,就像外国人对于中国的理解。”学者廉湘民对西藏长期以来所遭受的误解有如此感慨。这样的误
“温和派”的登场,使自民党内部矛盾得到缓解,朝野之间尖锐对立的局面也得到一定改观。但在野势力不会轻易放弃“政权轮替”的终极目标,如果其促成众议院提前解散举行大选,日本还将面临新一轮的政界重组    安倍以樱花凋零般的速度离开了首相宝座,他带着几分刚毅,也带着几分无奈。人们在震惊之余,也感叹着日本政坛的花开花落。  安倍辞职,与其说是因反对党“逼宫”,不如说是由于党内各派势力打压所致。自小泉上台,日
“女人一生最黑暗和最耀眼的,都是婚姻和爱情。也许这就是女人最本来的生活面目”——万方    一个略有扬沙的午后,北京北四环一栋民居的昏暗楼道里,一扇门应声而开,一瞬间,一片灿烂的阳光倾泻而出,逆光中出现一个矮小的身影,一张光洁的笑脸,她是万方。   万方以小说《空镜子》及同名电视剧编剧一炮而红,也是近来热播电视剧《女人心事》及同名小说的作者。都是都市女人戏,前者讲述了一对姐妹的迥异生活,后者则跨越
你能把这34个部、委、局中与减灾救灾相关的工作都剥离出来放在“减灾部”中。使“减灾部”在不需这34个部、委、局参与的情况下,就能独自做好减灾救灾工作吗?    灾后反省制度——对于我们这样处于转型期中的国家,是极为必要的。  报载:一些专家们针对每当灾害来临,国家机关“‘九龙治灾’,各干各的”——除非“总理任总指挥”这一“旧有难题”,提出要“创新救灾体制”。其办法却“不外健全立法、加强现有协调机构
进一步变革的动力究竟何在?究竟怎样才能推动制度的良性变革?这恐怕需要执政党、学界乃至全社会认真思考。    奥运会结束之后,不论是高层、还是学界,注意力迅速转回国内,着手认真地应对复杂的经济问题,以及更重要的,回到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成败得失的思考上,希望通过这种反思,回答一个问题:三十年之后,中国下一步应当如何变革,才能够真正地建立起支持中华文明持续繁荣、社会长治久安的制度框架?  近日,北京天则经
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没有伤及图书业的筋骨,真正的威胁仍然来自新技术的挑战。出版商们关心的是,是否、什么时候,网络书店和电子书将取代传统图书出版?    一个有趣的理论认为,经济越不景气,图书业越有活头,因为悲观的读者比往常更需要到书中寻找慰藉。分析家们拿出电影业的先例,为出版商打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时期,成千上万的失业工友携家带口涌入影院,无论笑一通,还是哭一场,都能为之一爽,将那些天
汶川不应只是摆放在陈列室的展览品,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汶川应被建成一座节能的经济城市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中国的汶川毁灭性地震,造成整个四川省超过6万人遇难,500万人无家可归,而灾后的重建工作将需要很长时间。虽然当前救援组织和当地政府已经紧急修建了临时住房并提供饮用水,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开始考虑在救援人员离开后,国际社会应该如何有效在而合适地发挥长久的作用。  今日的中国已经不是
在中国,因为民间慈善机构的缺位,慈善在某种意义上成了政府包办的道德工程。然而,政府注定不能拿公权要求私德,不宜动辄发起慈善动员令。  一边是大量求助的人,一边是慈善动员体系的乏善可陈。  在此背景下,一些个人站出来,成为慈善企业家。他们靠策划引起公众注意,试图实现自己的慈善动机。  然而,慈善乱象里,这种模式能有多大作为?    小店主的慈善大梦    经过策划后的慈善行为,是曲折的救助?还是炒作
中国股市要想走出熊市阴影,可能尚需时日,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严重程度及其未来走向      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引发全球股灾,美国、英国、日本等央行纷纷向股市紧急注入巨资,并相继出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救市措施。  9月19日晚,中国政府也三箭齐发:证券交易印花税从当日起从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国资委支持中央企业增持或者回购上市公司的股份;中央汇金公司决定,将在二级市场购入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