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深处是“细节”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0406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课程改革为物理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过去枯燥、刻板的物理课堂变得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满堂灌”、“一言堂”正在被师生互动的生成教学取代,“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已经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实践探索正在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但不可否认,还有许多老师存在很多的困惑,课堂给人的感觉是,形式上很活跃很热闹,但效果为什么不尽人意呢?笔者认为,课改深处是“细节”,原因是没有深入到课堂的每一个“细胞”.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就要善于把握课堂的每一个探究细节,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充分、健康、全面发展,为他们的后继学习奠定基础. 全文查看链接   在讲电磁感应时用了这样一题:如图2所示,一足够长水平放置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间距为L,左端连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在距左端L0处垂直放置一根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ab,金属棒与导轨始终保持良好接触,导轨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的普及和深入发展,课改的观摩课教学轰轰烈烈,风景亮丽,可平时教学仍涛声依旧,教师教学以灌输为主,总觉得探究教学费时耗力,老教法得心应手,轻松自如,但学生面对中考、高考试题时,总感到力不从心,原因是常态化教学滞后新课改考试的要求,学考脱节.  为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教师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实现常态化物理课堂有效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常态化有效教学,就是我们日常用
“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楹联是传统文化中璀璨的明珠,以此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起点,体现出学校办学和建设中所具有开阔的眼光、战略的视界.借助楹联展开文化主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教材的功能是向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走进教材),提供了教与学的素材与思路、方法和物理思想(应用教材),在不丢失知识点与思想方法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教材(走出教材).下面从从知识维度、实践维度、文化维度这三个维度谈教师如何走进教材、应用教材、最终走出教材,全面把握物理教材的教学价值,实践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请斧正.  1 知识维度:走进教材,让学生准
大家都听说过救溺水者的故事吧,许多情况是溺水者获救了,救人者牺牲了,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是值得人们敬佩和学习的,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应当发扬光大.仔细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人间悲剧呢?原来这里出现了生命的陷阱——浮力突然消失的现象.  为什么浮力会突然消失呢?这要从浮力产生的原因说起,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是竖直向下的,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液体中下表面要比上表面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幼儿阶段是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发展初步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时期.但现实中仍然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一些幼儿园把幼儿阅读等同于背诵和识字,以背诵篇数、识字多少为
期刊
题2在用如图2所示电路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中,用的就是等效替代法,其中Rx是待测电阻(阻值大约几百欧),R是滑动变阻器,R0是电阻箱(电阻箱的最大电阻值大于Rx).  (1)请根据实验电路图把下列主要实验步骤中的空白填齐:  ①按电路图连好电路,并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于最大;  ②闭合开关S1前,滑片P置于端(a/b);  ③闭合开关S1;  ④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使电流表指针指在适当的位置,记下
语用学是语言学中的分支,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专门研究语言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小学语文教学引入“语用”概念,就是要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正确意识,让学生明白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