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士力企业文化现象座谈会发言摘登

来源 :经济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vvv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天士力集团是一家集中医药研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兴企业。建立七年来,以其在中医药现代化方面的丰硕成果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同时,该企业十分注重文化建设,明确提出“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的血液”这一新见解,为许多专家学者瞩目。不久前,经济时报社、天津日报社和本刊联合在京举办“天士力企业文化现象座谈会”,邀请几位著名专家及部分政府官员解读天士力文化现象。天士力集团总裁闫希军作为特邀嘉宾向大家做了有关情况介绍。
  
  方生(教授、中国市场经济研究室副会长)
  
  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天士力企业这个名称,这说明自己孤陋寡闻。发现复方丹参滴丸是由它生产的,确实很受感动。我是三九集团的顾问,我觉得三九集团是中国医药界很先进的一支劲旅,现在中国医药界另一支劲旅出现了,这就是天士力,所以很受感动,而且天士力集团的感人事迹、启示是多方面的。1、中国的中医药一定要走向世界,占领国际市场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中国医药现在越来越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识和接受,这就为中医药打进国际市场提供了很难得的机会。天士力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打进国际市场,我们的中药制品必须严格按现代化的高标准去做,要做出最好的东西,对这一点复方丹参滴丸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为中华民族增了光。2、他们很重视和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我认为这是天士力企业获得成功的根本。企业文化不是指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而是企业管理中获得更高层次并起到主导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指企业的精神面貌、思想境界和价值观念,从这方面说我认为天士力集团总裁闫希军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是很深刻的,他实际是把企业文化看成是具备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灵魂,认为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的成长,没有文化的企业是短命的、没有生命力的,他把企业文化深入到企业工作各个方面,我认为这是天士力获得成功的一条根本经验,确实值得推广。3、要发展高科技,创国际名牌,提高中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现在中国的名牌产品、特别是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国际名牌产品实在是太少。国际名牌产品应该是国家的瑰宝,它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的名牌产品是一个国家优秀文化传统和最新科技相结合的产物。我认为复方丹参滴丸就是这样一种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名牌产品。当然这还是开始,还要进一步宣传。我觉得有一点它和“三九”不一样。“三九”也在美国市场销售,但“三九胃泰”不是作为中医药打进美国市场,是作为保健品打入市场的,因为作为医疗产品市场销售要经过美国有关部门非常严格的检测,现在,“三九胃泰”还不具备这个条件,说明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在这点上还超过了“三九胃泰”,所以这成功来之不易。4、不断追求创新是天士力企业文化的精髓。因为现在国际竞争的核心就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天士力在发展当中突出地抓了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开发的技术创新,不是简单的引进,是自己经过研究生产出来的,复方丹参滴丸在这方面的创新成果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还有是体系创新,我认为这是天士力企业文化的一个特点。
  
  李成勋(中国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
  


  天士力集团的员工认为,文化不是企业王冠上的装饰品,更不是企业成功之后的附庸风雅。文化要融入企业的骨肉,成为企业成员的血液。天士力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多么深刻啊!自上世纪80年代初企业文化概念和企业文化发展模式传入我国之后,迅速引起了一场企业文化热。在企业文化的热潮中,连续地发表了大量的有关企业文化的论述,但是对企业文化本质的认识像天士力人这样深刻的并不多见。所以,本人想从“文化是企业成长的血液”说开,讲讲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
  
  一、对企业文化本身的认识要有新理念
  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怎样把握它的本质才有利于更好地塑造它和弘扬它?对此人们有过多种思考和多种概念,反映了人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
  天士力人提出“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的血液”,这是企业文化本身认识上的一个新理念。天士力认为,“没有文化的企业是短命的”。这种见解是发人深省的,这等于说,文化是企业的生命。
  
  二、企业文化的塑造贵在要有特色
  企业文化的特色来源于企业的特色。企业特色是企业的行业特色、产品特色、区位特色、规模特色、所有制特色等的综合反映。不同的企业特色,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文化特色。所以每个企业都应有各自特有的企业文化。严格说来,没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就等于没有企业文化。
  
  三、应该重视研究企业文化内部的“文化圈层”问题
  企业文化内部的“文化圈层”问题至今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我们认为,既然企业内部每个人都是企业文化的载体,而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个性,所以由每个人所体现出来的企业文化就不可能是完全统一的,必然帶有自己的特色。企业内部处于相同地位、从事同类工作的那部分人又有大体相同的理念、价值观、追求、爱好和精神状态等。这样就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圈层”。
  因此,研究企业文化就应该深入观察和塑造企业中决策层、管理和操作层的不同的文化圈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文化的渗透作用、教化作用和动员作用。
  


  王成荣(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天士力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值得总结,值得研究,值得深化。它至少给我们带来以下四点启示:
  1、物质财富与精神文化财富同步成长的企业才是生命力旺盛的企业。一个企业不光是生产物质产品和利润的机器,而且也是—个生命肌体,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积累一种精神文化财富,当二者的积累不相适应时,企业就会出现不稳定现象。尤其是当精神文化财富的积累长期滞后或不适应时,企业就开始走下坡路。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是非常深奥的经营哲理。天士力创业不久就注意到这个关乎企业生命力的问题,提出“没有文化的企业是短命的”这一精辟论断,并刻意追求,注重把传统医药文化与现代企业精神结合起来,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积累,这是天士力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
  2、优秀的企业文化中必然蕴涵一种先进的文化理念。天士力提出“追求天人合一,提高生命质量”理念,反映了他们祟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坚定的文化信念。
  一个医药企业,它的“文化底限”是不搀杂使假,比如胡庆余堂的“戒欺”;同仁堂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它的文化高境界是爱心,即爱他人,爱人类。天士力以“提高生命质量”为己任,表明了他们的爱心,反映了他们至高的文化理想与文化追求。这正是办好医药企业的基础。
  3、优秀的企业一定有明确的事业追求与理想。天士力在中医药事业上永无休止地追求一流,提出创造传统医药名牌的理想,这是难能可贵的。目前世界50个驰名商标中,美国占32个,英国6个,德国4个,法国3个,日本、瑞士各2个,荷兰1个。中国尚没有一个名牌跻身世界驰名商标行列。我认为中药是突破口。中国可以出中药(绿色药物)的世界名牌。
  4、创新是企业经营的灵魂,人才是企业创新成功的关键。对中医药企业而言,科技创新力度的大小是能否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
  


  李义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企业文化是与市场经济相伴的,是市场经济的范畴。因为只有在市场经济下才会有真正的企业。而所谓的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一种风格,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体现在企业管理和企业行中的潜移默化的东西。用一句歌词讲就是一种“从来也不用记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东西。它可以通过各种写在纸上、编在书上的东西体现出来,但这仅仅是形式。如果仅仅追求一种形式,炒作“企业文化”这也是一种风格,但这只会把企业搞垮。具有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首先是精神,然后是干,最后才是编和写。
  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研究是两码事。企业文化是依附在企业上的,凡是有重点,就有独特的企业精神,就有企业文化。有很多老字号的企业,虽然没有专门进行企业文化的研究,没有编成厚厚的书,但实际上企业精神、风格和传统是存在的。我感觉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国家,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似乎不如亚洲一些国家,但他们确实有独特的企业文化,例如推崇个人的创造,推崇创新精神,推崇一定的冒险精神。故此,我们应当把企业文化的研究扎扎实实地落在促进企业竞争力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研究”的层面。
  我觉得我们还应当研究传统产品企业文化和新兴产品的企业文化,它们应当是不一样的。传统企业讲团结、团队,讲批量生产,相对求稳,而新兴产品讲创新、风险等。所有这些,都可能是不一样的。
  我前边讲了,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的范畴,既然如此,那么就有一个与传统的社会文化的协调问题。传统的社会文化是自然经济的文化,是计划经济的文化,与市场经济有很多不协调,而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文化虽然可以有不同的风格,但共同的东西应当是市场经济的精神。因此,在我国,企业文化的塑造还有一个与传统文化的协调问题,特别是中医药领域。
  天士力集团已经在企业文化方面作了很好的总结。我理解,天士力文化的真谛实际上是在传统基础上面对企业的不断创新。如果只有传统,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天士力的今天。
  
  任德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闫希军同志提出的继承发扬中医药文化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可忽视的命题,提的非常及时。因为这些年来,我们对中西药思考比较多的是从经济的角度,从学术的角度,从生命科学的角度。作为企业从经济的角度,从医药产业的发展,从中医药文化的角度来提出这么一个具体的直接了当的命题,确实不简单,而恰恰这个问题江总书记是很重视的。早在1992年江总书记为一个中医药的国际展览题词,“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兴中医中药事业”。总书记把振兴中医中药事业,提高到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的高度提出来了,只不过我们对他的这个题词的深刻含义体会不够,我们注重了后一句。另外总书记在今年年初全国政协会议的一个座谈会上,也谈到中医药的问题,他指出: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每一次谈中医药都和文化结合起来,不光是从生产力的角度表示,而是从文化的角度,我觉得这是近年来我们对重视中医药方面所欠缺的。
  对中医文化,中医理论的研究,中医药文化现代化的推进,文化的发展,这方面我们太弱了。要把生命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理论体系要现代化。
  讲中医药现代化,讲中药产业化,必须要讲中医药文化,把文化和产业结合起来。
其他文献
初次听到林莉的名字,是在她的班主任刘老师口中。那天,刘老师苦恼地递给我一封信,说是林莉写给她的。信上的字迹清秀工整,字里行间却含着对刘老师的怨恨。我判断,林莉学习基础较好,为人好强,但疑心较重。刘老师点点头,说这段时间林莉的成绩有所下降,在最近的班干部选举中落选了,主要原因是与同学的关系处不好。落选后,她的情绪很低落,对同学和老师都抱有敌意,说话就像吃了火药一样,还向老师反映同学们联合起来整她。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