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崭新成就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早已不再单单是一个文学资料馆,更是在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文化场所,尤其是随着民族建设、文化传承等口号的出现,图书馆在新时期的使命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融入了更多的民族文化色彩。图书馆管理和工作人员必须站在时代文明进步与文化发展的角度树立关于图书馆使命的正确认识,以图书馆为媒介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带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高。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馆使命;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7-4198(2021)01-211-03
【本文著录格式】林莉.图书馆的使命——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01):211-2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存在于文化遗产与各大文化景点之中,更是以文字载体的形式记录并保存在书籍与著作中,为人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提供着重要的学习源泉;图书馆作为快速发展的社会所产生的文化场所,在收藏优秀文化典籍、管理宝贵文献著作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起着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人们文化自信的积极作用。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站在经济、政治与文化相伴相生的时代背景下思考当前图书馆的使命变化,寻找影响图书馆发展与进步的因素,在明确自身使命、明确发展问题的基础上,将优秀民族文化的弘扬工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工作落实到每一项工作细节中去。
一、图书馆使命的含义
在传统阅读时代,图书馆是储存知识、保留纸质文献并供有需要的人进行阅读和学习的资料性质的场所,人们在图书馆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对应的书籍材料,在借阅与学习后离开,更多的涉及到知识的传递而并非文化功能的彰显,尽管部分读者以阅读和丰富精神世界为目的走进图书馆进行阅读,也仅仅是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与偏好自主选择相应的书籍,涉及到的传统文化内容占比较少,导致传统阅读时代图书馆在文化继承与弘扬上的作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但是,在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新时代,图书馆的功能不再局限于为读者提供资料服务与借阅服务,传统的纸质书籍也在电子阅读的冲击下失去了原有的光鲜,人们对于图书馆的服务要求随之跳出了纸质阅读资料的限制,而更多的向多元化阅读服务、文化建设活动、人性化图书管理等方向倾斜。尤其是在城市公共精神文明活动浪潮掀起之后,图书馆作为面向公众开放的主要文化场所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在新时代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履行继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将参与文化学习、文化建设的广大群众紧密联合起来,激发公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当前每个图书馆都必须积极思考的“时代使命”。
二、图书馆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一)关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不仅拥有宝贵的历史发展经验,也积累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民族文化就是先辈们在中华民族长期的生活与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经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在这些文化资源之中,有对于时代发展有利的,也有因为历史因素的限制而与当前社会发展理念相冲突的,因此,文化工作者,尤其是作为文化传播与继承媒介的图书馆管理与工作人员更应该做好文化的批判性继承的工作,将中华文化中符合人们的社会生活现状、有助于促进人民精神境界提高、激发人们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的要素提取出来,以理性的态度做好文化建设工作,把优秀民族文化内容渗透到人们的文化生活之中。
(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造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总特点之一,作为精神财富集合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在社会变迁中始终传承与保留下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蕴含着中国人民对精神生活的共同追求、蕴含着人们普遍愿意接受并学习的优秀价值观念。长久以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借助团结、勤劳、坚持不懈的文明符号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凝聚力,为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铸造了坚定的力量源泉。因此,文化工作者在激发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中绝不能轻易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反而应该思考相应的措施,借助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渗透打造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的飞跃。
三、以图书馆为媒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创新文化继承途径、以图书馆为主战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促进社会文化建设、丰富民众精神文化活动、提升民众文化自信心与认同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助于丰富民众精神文化活动,增强文化体验
在图书馆践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时代使命的过程中,大部分文化工作人员都会从文化活动设计入手,围绕传统民族文化中的有利因素构建内容丰富的文化实践活动,为人们创造一个近距离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鼓励人们进行广泛参与,在这个背景下,民众可以借助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活动途径拉近自身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并且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建立与各个文化爱好者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文化观念与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看法和学习经验,有助于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活动,增强民众文化体验。
(二)有助于传播优秀民族文化,提升公众文化自信
在以图书馆为媒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中华文化中各种有利因素在图书馆名片的支持下以更加鲜明、更加突出的文化形象呈现在公众面前,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文化鉴赏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还可以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了解每一种文化符号背后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轨迹与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引导参与者得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一种文化符号的背后凝聚的都是先辈们无穷的智慧”的结论,有助于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在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提升公众文化自信。
(三)有助于形成继承文化、学习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促进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图书馆践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命时,各大图书馆能够在相同的文化导向下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公众文化体验活动的设计工作、文化主题日的设定工作等,为社会公众呈上丰富的文化盛宴,力求做到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的统一,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学习并继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氛围,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形成一股推动时代文化进步的合力。
(四)有助于在各民族之间建立良好的文化交流
中华民族文化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由于其强大的包容性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急缺其他民族文化的養分,形成了兼具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整体,实现了由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进步。在图书馆践行新时代文化使命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会将汉文化作为批判性继承的对象,也会采取科学的措施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展示优秀民族文化的同一性与多样性,有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友好交流,做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共享,共治。
四、当前图书馆在践行时代使命上存在的问题与阻碍因素
图书馆是最重要的公共文化场所,也是继承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在“文化软实力”登上历史舞台的社会背景下,尽管大部分图书馆管理人员与相关工作者已经认识到转变图书馆职能、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传统工作理念的影响,仍然有部分图书馆会在认识新时代、新使命和文化资源的利用上出现种种问题,影响着图书馆责任与义务的落实。
(一)部分图书馆对新时代使命认识不足
部分图书馆对新时代使命认识的不足指的是部分图书馆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运营问题或者管理问题的出现,工作人员往往会将更多的目光放在文化活动的实际收益上,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够清晰,导致在文化继承与文化弘扬上的工作力度不够,甚至出现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问题;加之由于图书馆的文化资源参差不齐、政府扶持力度不一、人才质量差异等原因,部分关注到文化继承重要性的图书馆也无法高效履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义务,导致图书馆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浮于表面,没有取得相应的实际效果。
(二)弘扬民族文化的措施缺乏吸引力
在图书馆文化建设工作实践中,部分工作人员在进行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工作时片面关注图书阅读活动、面向公众的整体性,强调突出图书馆的文化特点,对自身的文化资源利用不充分,也忽视了不同受众的特点,缺乏对文娱活动的建设性思考和创新性设计;加之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文化虽然与经济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态势不断加深,部分图书馆在面向社会展开文化继承与弘扬活动时也容易忽视文娱纪念品和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导致图书馆的文化继承与弘扬措施缺乏科学性与趣味性,不能吸引广大民众的参与,文化实践效果不佳。
(三)民众对参与图书馆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民众参与图书馆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一方面受到民众自身文化感知力与文化自觉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图书馆文娱活动性质、内容与宣传力度的影响。在新时代互联网传媒逐渐冲击传统宣传方式的背景下,大部分图书馆的活动宣传信息仍旧局限于海报、新闻、网页发布等途径,忽视了图书馆本身转播体系建设,导致公众对图书馆相关活动的认知不到位,活动宣传没有起到实际效果,更没有办法吸引公众的广泛参与。
五、图书馆在新时代践行使命与职责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员工文化理念教育,纠正错误认知
针对当前部分图书馆对新时代历史使命认知不足的问题,文化管理工作者应该从加强图书馆员工的文化理念教育出发,通过专题文化讲座、传统文化知识培训等内部活动丰富员工文化积累,增进员工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将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向文化建设方向转移,通过培训文化故事志愿者、文化典籍管理员等方式拉近工作人员与馆内文化资源的距离,帮助员工提升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促进文化继承与文化弘扬的工作质量;与此同时,馆内员工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对民族文化内容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准确识别文化资源中的优秀文化与文化糟粕,为民众把好文化产品质量关,助力图书馆使命的落实。
(二)设计丰富的文化继承和传播活动,鼓励民众参与
针对当前图书馆文化继承与弘扬工作中存在的工作形式缺乏新意的问题,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从文创活动的时代性与创新型出发,结合当前经济与文化相互交织、多媒体设备成为各项事业的辅助性工具、网络传媒成为主要宣传方式等背景,通过实践性文化活动、智慧型文化活动、广泛的媒体传播等形式,实现图书馆职能的转变。
1.设计实践性的文化体验活动
实践性的文化体验活动指的是一种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文化传播活动,在图书馆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进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宝贵的文化财富与相关传统文化节日结合起来,设计出传统习俗体验活动、历史话剧展示活动等趣味性的体验内容,让公众能够在品味传统文化、感受文化习俗的过程中了解有关的文化故事;也可以结合与精神文明内容有关的节日,比如植树节、学习雷锋月、国庆节、教师节等,根据节日内容的不同建立起优秀民族文化与节日特征的联系点,比如,在教师节宣传优秀先贤推崇的尊师重道文化、在国庆节宣传先辈们提倡的忠孝文化,通过这种方式展现优秀民族文化的无限魅力。
2.设计智慧型的文化体验活动
智慧型的文化体验活动指的是一种以多媒体设备与其他科技设备为支撑的趣味文化活动,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充分认识到科技因素在继承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上的积极作用,根据文化内容的不同借助多媒体投影设备帮助公众还原不同的文化场景,也可以在举办图书文化活动时通过在图书馆可利用的空间引入阅读器或者智能化文化作品查阅设备,让来访者能够在回顾文化场景、体验文化故事的同时借助电子设备了解不同的文化内涵,进而提高图书馆文化资源利用质量,推动文化继承与弘扬工作的落实。 3.发挥互联网传媒的积极作用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网上传媒和新媒体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当前进行文化传播与文化活动宣传的重要媒介。在推进优秀民族文化继承与弘扬工作时,图书馆工作人员就可以借助微信、微博、博客等网络平台,建立微信公众、微博主页与博客主页,将原本具有地理位置、时间等局限性或者无法实地展示给社会公众的文化资源以拍摄影片、图文故事的形式上传到微信文章或者微博、博客主页上去,借助网络流量促进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播;也可以设置专门的新媒体运营部门,安排文化专员对在相关传统文化内容上有疑问的关注者进行答疑工作,建立图书馆与文化爱好者的远程联系,在实时互动中促进公众的文化理解与认知。
(三)根据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文化渗透形式
针对当前部分图书馆文化宣传工作中出现的受众群体划分标准不明确、用同一种宣传手段进行文化继承与弘扬工作的问题,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关注到部分文化爱好者、学生、学生家长对不同文化的不同诉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文化传播手段。图书馆可以为文化爱好者准备相应的文化典藏的重制版,建立文化爱好者交流群,定期在群内上传优秀民族文化资料,增强这部分受众的文化自信;在面向学生展开文化宣传工作时,图书馆工作人员则可以向学生推荐蕴含哲学智慧与丰富文化要素的简单读本、绘本,让学生在趣味阅读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六、结语
中华优秀民族文化是由56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共同浇灌与滋养起来的文化宝库,对中国的发展乃至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图书馆内囊括了中国所有的优秀传统文化,那么它就应该不辱使命,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出去,并且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熊世伟.图书馆的使命——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魅力中国,2020(21):254.
[2]钱学进.论高校图书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使命——以黄山学院图书馆为例[J].大众标准化,2020(16):169-171.
[3]王艳英.试论幼儿教育游戏巧用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2025(25):247-248.
作者簡介:林莉(1969-),女,汉族,大专,安徽合肥人,图书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采编业务以及读者服务工作。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馆使命;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7-4198(2021)01-211-03
【本文著录格式】林莉.图书馆的使命——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01):211-2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存在于文化遗产与各大文化景点之中,更是以文字载体的形式记录并保存在书籍与著作中,为人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提供着重要的学习源泉;图书馆作为快速发展的社会所产生的文化场所,在收藏优秀文化典籍、管理宝贵文献著作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起着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人们文化自信的积极作用。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站在经济、政治与文化相伴相生的时代背景下思考当前图书馆的使命变化,寻找影响图书馆发展与进步的因素,在明确自身使命、明确发展问题的基础上,将优秀民族文化的弘扬工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工作落实到每一项工作细节中去。
一、图书馆使命的含义
在传统阅读时代,图书馆是储存知识、保留纸质文献并供有需要的人进行阅读和学习的资料性质的场所,人们在图书馆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对应的书籍材料,在借阅与学习后离开,更多的涉及到知识的传递而并非文化功能的彰显,尽管部分读者以阅读和丰富精神世界为目的走进图书馆进行阅读,也仅仅是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与偏好自主选择相应的书籍,涉及到的传统文化内容占比较少,导致传统阅读时代图书馆在文化继承与弘扬上的作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但是,在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新时代,图书馆的功能不再局限于为读者提供资料服务与借阅服务,传统的纸质书籍也在电子阅读的冲击下失去了原有的光鲜,人们对于图书馆的服务要求随之跳出了纸质阅读资料的限制,而更多的向多元化阅读服务、文化建设活动、人性化图书管理等方向倾斜。尤其是在城市公共精神文明活动浪潮掀起之后,图书馆作为面向公众开放的主要文化场所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在新时代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履行继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将参与文化学习、文化建设的广大群众紧密联合起来,激发公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当前每个图书馆都必须积极思考的“时代使命”。
二、图书馆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一)关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不仅拥有宝贵的历史发展经验,也积累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民族文化就是先辈们在中华民族长期的生活与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经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在这些文化资源之中,有对于时代发展有利的,也有因为历史因素的限制而与当前社会发展理念相冲突的,因此,文化工作者,尤其是作为文化传播与继承媒介的图书馆管理与工作人员更应该做好文化的批判性继承的工作,将中华文化中符合人们的社会生活现状、有助于促进人民精神境界提高、激发人们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的要素提取出来,以理性的态度做好文化建设工作,把优秀民族文化内容渗透到人们的文化生活之中。
(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造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总特点之一,作为精神财富集合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在社会变迁中始终传承与保留下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蕴含着中国人民对精神生活的共同追求、蕴含着人们普遍愿意接受并学习的优秀价值观念。长久以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借助团结、勤劳、坚持不懈的文明符号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凝聚力,为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铸造了坚定的力量源泉。因此,文化工作者在激发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中绝不能轻易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反而应该思考相应的措施,借助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渗透打造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的飞跃。
三、以图书馆为媒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创新文化继承途径、以图书馆为主战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促进社会文化建设、丰富民众精神文化活动、提升民众文化自信心与认同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助于丰富民众精神文化活动,增强文化体验
在图书馆践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时代使命的过程中,大部分文化工作人员都会从文化活动设计入手,围绕传统民族文化中的有利因素构建内容丰富的文化实践活动,为人们创造一个近距离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鼓励人们进行广泛参与,在这个背景下,民众可以借助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活动途径拉近自身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并且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建立与各个文化爱好者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文化观念与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看法和学习经验,有助于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活动,增强民众文化体验。
(二)有助于传播优秀民族文化,提升公众文化自信
在以图书馆为媒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中华文化中各种有利因素在图书馆名片的支持下以更加鲜明、更加突出的文化形象呈现在公众面前,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文化鉴赏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还可以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了解每一种文化符号背后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轨迹与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引导参与者得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一种文化符号的背后凝聚的都是先辈们无穷的智慧”的结论,有助于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在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提升公众文化自信。
(三)有助于形成继承文化、学习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促进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图书馆践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命时,各大图书馆能够在相同的文化导向下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公众文化体验活动的设计工作、文化主题日的设定工作等,为社会公众呈上丰富的文化盛宴,力求做到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的统一,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学习并继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氛围,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形成一股推动时代文化进步的合力。
(四)有助于在各民族之间建立良好的文化交流
中华民族文化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由于其强大的包容性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急缺其他民族文化的養分,形成了兼具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整体,实现了由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进步。在图书馆践行新时代文化使命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会将汉文化作为批判性继承的对象,也会采取科学的措施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展示优秀民族文化的同一性与多样性,有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友好交流,做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共享,共治。
四、当前图书馆在践行时代使命上存在的问题与阻碍因素
图书馆是最重要的公共文化场所,也是继承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在“文化软实力”登上历史舞台的社会背景下,尽管大部分图书馆管理人员与相关工作者已经认识到转变图书馆职能、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传统工作理念的影响,仍然有部分图书馆会在认识新时代、新使命和文化资源的利用上出现种种问题,影响着图书馆责任与义务的落实。
(一)部分图书馆对新时代使命认识不足
部分图书馆对新时代使命认识的不足指的是部分图书馆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运营问题或者管理问题的出现,工作人员往往会将更多的目光放在文化活动的实际收益上,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够清晰,导致在文化继承与文化弘扬上的工作力度不够,甚至出现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问题;加之由于图书馆的文化资源参差不齐、政府扶持力度不一、人才质量差异等原因,部分关注到文化继承重要性的图书馆也无法高效履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义务,导致图书馆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浮于表面,没有取得相应的实际效果。
(二)弘扬民族文化的措施缺乏吸引力
在图书馆文化建设工作实践中,部分工作人员在进行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工作时片面关注图书阅读活动、面向公众的整体性,强调突出图书馆的文化特点,对自身的文化资源利用不充分,也忽视了不同受众的特点,缺乏对文娱活动的建设性思考和创新性设计;加之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文化虽然与经济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态势不断加深,部分图书馆在面向社会展开文化继承与弘扬活动时也容易忽视文娱纪念品和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导致图书馆的文化继承与弘扬措施缺乏科学性与趣味性,不能吸引广大民众的参与,文化实践效果不佳。
(三)民众对参与图书馆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民众参与图书馆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一方面受到民众自身文化感知力与文化自觉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图书馆文娱活动性质、内容与宣传力度的影响。在新时代互联网传媒逐渐冲击传统宣传方式的背景下,大部分图书馆的活动宣传信息仍旧局限于海报、新闻、网页发布等途径,忽视了图书馆本身转播体系建设,导致公众对图书馆相关活动的认知不到位,活动宣传没有起到实际效果,更没有办法吸引公众的广泛参与。
五、图书馆在新时代践行使命与职责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员工文化理念教育,纠正错误认知
针对当前部分图书馆对新时代历史使命认知不足的问题,文化管理工作者应该从加强图书馆员工的文化理念教育出发,通过专题文化讲座、传统文化知识培训等内部活动丰富员工文化积累,增进员工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将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向文化建设方向转移,通过培训文化故事志愿者、文化典籍管理员等方式拉近工作人员与馆内文化资源的距离,帮助员工提升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促进文化继承与文化弘扬的工作质量;与此同时,馆内员工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对民族文化内容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准确识别文化资源中的优秀文化与文化糟粕,为民众把好文化产品质量关,助力图书馆使命的落实。
(二)设计丰富的文化继承和传播活动,鼓励民众参与
针对当前图书馆文化继承与弘扬工作中存在的工作形式缺乏新意的问题,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从文创活动的时代性与创新型出发,结合当前经济与文化相互交织、多媒体设备成为各项事业的辅助性工具、网络传媒成为主要宣传方式等背景,通过实践性文化活动、智慧型文化活动、广泛的媒体传播等形式,实现图书馆职能的转变。
1.设计实践性的文化体验活动
实践性的文化体验活动指的是一种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文化传播活动,在图书馆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进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宝贵的文化财富与相关传统文化节日结合起来,设计出传统习俗体验活动、历史话剧展示活动等趣味性的体验内容,让公众能够在品味传统文化、感受文化习俗的过程中了解有关的文化故事;也可以结合与精神文明内容有关的节日,比如植树节、学习雷锋月、国庆节、教师节等,根据节日内容的不同建立起优秀民族文化与节日特征的联系点,比如,在教师节宣传优秀先贤推崇的尊师重道文化、在国庆节宣传先辈们提倡的忠孝文化,通过这种方式展现优秀民族文化的无限魅力。
2.设计智慧型的文化体验活动
智慧型的文化体验活动指的是一种以多媒体设备与其他科技设备为支撑的趣味文化活动,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充分认识到科技因素在继承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上的积极作用,根据文化内容的不同借助多媒体投影设备帮助公众还原不同的文化场景,也可以在举办图书文化活动时通过在图书馆可利用的空间引入阅读器或者智能化文化作品查阅设备,让来访者能够在回顾文化场景、体验文化故事的同时借助电子设备了解不同的文化内涵,进而提高图书馆文化资源利用质量,推动文化继承与弘扬工作的落实。 3.发挥互联网传媒的积极作用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网上传媒和新媒体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当前进行文化传播与文化活动宣传的重要媒介。在推进优秀民族文化继承与弘扬工作时,图书馆工作人员就可以借助微信、微博、博客等网络平台,建立微信公众、微博主页与博客主页,将原本具有地理位置、时间等局限性或者无法实地展示给社会公众的文化资源以拍摄影片、图文故事的形式上传到微信文章或者微博、博客主页上去,借助网络流量促进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播;也可以设置专门的新媒体运营部门,安排文化专员对在相关传统文化内容上有疑问的关注者进行答疑工作,建立图书馆与文化爱好者的远程联系,在实时互动中促进公众的文化理解与认知。
(三)根据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文化渗透形式
针对当前部分图书馆文化宣传工作中出现的受众群体划分标准不明确、用同一种宣传手段进行文化继承与弘扬工作的问题,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关注到部分文化爱好者、学生、学生家长对不同文化的不同诉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文化传播手段。图书馆可以为文化爱好者准备相应的文化典藏的重制版,建立文化爱好者交流群,定期在群内上传优秀民族文化资料,增强这部分受众的文化自信;在面向学生展开文化宣传工作时,图书馆工作人员则可以向学生推荐蕴含哲学智慧与丰富文化要素的简单读本、绘本,让学生在趣味阅读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六、结语
中华优秀民族文化是由56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共同浇灌与滋养起来的文化宝库,对中国的发展乃至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图书馆内囊括了中国所有的优秀传统文化,那么它就应该不辱使命,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出去,并且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熊世伟.图书馆的使命——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魅力中国,2020(21):254.
[2]钱学进.论高校图书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使命——以黄山学院图书馆为例[J].大众标准化,2020(16):169-171.
[3]王艳英.试论幼儿教育游戏巧用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2025(25):247-248.
作者簡介:林莉(1969-),女,汉族,大专,安徽合肥人,图书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采编业务以及读者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