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建国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东阿阿胶打造的毛驴产业模式将毛驴与精准扶贫结合,
是援助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的比较好的方式
“无论是对民营企业还是国企,‘一带一路’倡议都是难得的机遇,通过产能合作,中国企业可以为当地解决民生、经济发展、工业化的需要,以及就业和财政需要,这是一个双方共赢的发展。”在刚刚结束的国际毛驴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会上,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结构加速转型的态势明显,开展互利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把握住这次重大机遇,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意义重大。
“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根据海关信息网数据,从2014年到2016年三年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在二十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在国际毛驴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会上致辞。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开放性、包容性与合作性,不仅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更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在魏建国看来,“一带一路”是中国的第三次改革开放,第一次改革开放是邓小平建立深圳特区,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第二次改革开放是中国加入WTO,中国敞开大门,使中国变成世界工厂;而“一带一路”则是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更深程度上的开放,无论是民营企业、国企,都是难得的好机会。
“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涉及总人口达46亿人,占世界的62%;所涉土地总面积达50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的39%。庞大的人口总量和广袤的地域,赋予了这些国家巨大的人口红利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优渥的发展要素和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不成比例——这些国家大多为低速增长的中等收入国家。
“当前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消费市场。有没有一种模式,能让整个中国的消费市场,乃至世界的消费市场能够用上这些国家的进口货,从而产生更好的生活生产和双边政治外交成果?”魏建国坦言,毛驴产业的东阿模式让他看到了新机遇。
2017年8月15~17日,国际毛驴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会在山东东阿成功举办。交流会以“聚焦科技前沿,助推驴产业发展”为主题,汇聚全球16个国家的150余位科研专家、产业专家、行业领袖,共同探讨国际毛驴产业的发展。
会议达成了“东阿共识”,其中不仅包含一致保护全球驴遗传资源、关注驴的福利、积极推动政府间涉驴经济技术合作等重要内容,还包括成立国际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设立首期基金规模为1000万美元的国际驴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基金。
正是在这次交流会上,魏建国欣喜地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毛驴的役用价值逐渐弱化,其药用、食用、日化用品等价值慢慢凸显。过去看似不起眼的农业畜力——毛驴,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的确,驴的全身都是宝。用驴皮熬制阿胶,“久服轻身益气”,早在2200前的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驴肉低脂肪、高蛋白、低胆固醇,富含人体必需不饱和脂肪酸、铁元素,有补血益气之功。除中国外,欧洲、南美、日本等地的居民都有吃驴肉的习惯。驴奶与人奶成分非常接近,低脂肪,低胆固醇,高钙,富硒,具有很强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对于心肺系统疾病有显著的作用,特别适合对牛奶过敏的儿童饮用。而驴胎盘富含多种生长因子、活性肽、氨基酸和生物酶,对于促进基础代谢和血液循环具有显著功效,胎盘提取液几乎用于各种护肤品原料。
在世界范围内,驴产品的需求也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欧洲驴产业发展十分迅速。资料显示,由于人们滋补意识的增强及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国内外市场对阿胶的需求日益火爆。市场需求的增加也促使相关驴产品的价格不断攀升。目前,一张驴皮回收价格在人民币3000元左右,与15年前相比,价格上涨近百倍。与此同时,驴肉价格在我国市场上远高于牛、羊和猪肉,且继续保持上扬态势。
“我们需要将这些消费动力转化为产业,培育出更优质的驴种,这样才有好的原材料,来满足市场需求。”意大利驴肉产业贸易领域企业负责人Boris Cagnin在会上表示。
遗憾的是,“作为原料的毛驴还是不够用”。一直以来,毛驴作为役用散养于农户家中,被农业机械替代后,全球范围内养殖数量急剧减少,这一度导致了崛起中的阿胶产业几成无米之炊。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毛驴存栏量持续下降。歐洲的驴存栏量10年间下降了将近一半,目前不足50万头。中国的驴存栏量在过去30年中由高峰期的1100万头,下降到目前的不足500万头。世界范围内194个驴品种中的128个处于濒危状态,濒危品种比例高达66%。
那么,如何解决市场需求与原材料短缺的矛盾,弥补驴产品需求缺口,实现世界范围内的驴产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在全球做大。”魏建国给出这样的建议。
“的确,只有利用全球原料资源才能承载全球市场需求。”国际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非常认同魏建国的观点。为此,他在国际毛驴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会上倡导发起了国际毛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这个“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联盟将整合各方资源,为联盟成员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将多年形成的全产业链模式向全球推广。”秦玉峰说。
经过多年探索,东阿阿胶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全产业链模式。在产业链上游的畜牧饲养板块,企业提出“把毛驴当药材养”的理念,通过毛驴药材标准养殖示范基地、百万头养殖基地、扶贫养驴场等不同形式有机组合,搭建起产品原料网络,创新开发繁殖、育种技术和标准化育肥,保证原料品质;在中游的产品深加工环节,企业通过活体循环开发,对驴奶、驴胎盘、孕驴血等进行循环利用,并加强驴皮、驴肉的多样化产品系列开发;在产业链下游,企业通过文化营销和养生旅游布局,丰富产品文化,打造中国阿胶博物馆、阿胶世界和世界毛驴主题乐园等,同时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如加强驴肉餐饮行业的渠道拓展。
“毛驴役用价值的消失是全球必然趋势。中国用理念模式的创新、现代科技的支持、全产业链的深度开发,开创和赋予了毛驴新的价值。” 秦玉峰直言。
这位上市公司的总裁,同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大半生都在跟驴打交道,他甚至自嘲为“全世界最大的驴倌兒”。在秦玉峰的带动下,东阿阿胶全产业链使驴的经济价值提升了6倍以上,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参与者都能受益。
“东阿的驴业生产跳出了一个圈子,叫做不是就驴论驴,它为世界驴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魏建国表示,东阿阿胶在打造全产业链模式的进程中,还走出一条独特的精准扶贫之路。
2016年,东阿阿胶出资4500万元,联合聊城市政府共同建设了100个标准化扶贫养驴场,依托国际良种驴繁育中心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养殖基础母驴6万头,带动当地30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与此同时,东阿阿胶与政府互联互动,借助政策和资金支持,形成“政府 金融 龙头企业 合作社 养殖户”的产业化养殖模式,持续放大扶贫效应。政府通过财政专项产业扶贫资金和企业一起对养殖户进行补贴,支持他们入股合作社。合作社与政府扶贫办达成协议明确贫困养殖户收益,同时通过政府贷款贴息政策获得发展资金,以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东阿阿胶结合当地养殖优势,通过产业化养殖模式使当地毛驴存栏数量增长了1倍,由原20万头增长到40万头,三年来养殖户增收20亿元。
东阿阿胶的产业扶贫举措还不止于此。为了避免传统输血扶贫模式造成的帮扶对象等、靠、要以及后期返贫等不可持续现象,早在2012年,企业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供产业发展基础的角度出发,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在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后兴隆地村投入300万元进行新农村改造,建设东阿阿胶毛驴希望乡村。
在希望乡村,当地政府负责政策支持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进行规划设计,与政府形成协同,并投入1500万元设立东阿阿胶·巴林左旗养驴扶贫基金会,支持该村户户养驴,帮助全村274户实现脱贫奔小康,成为内蒙古产业脱贫致富的标杆。调查显示,后兴隆地村全村居民的人均收入由2012年底的4500元发展到2017年的1.5万元左右,49.7%的受访者家庭年收入在1万—3万元之间,低收入者实现了全面脱贫。同时,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改善,乡村活力大大提升,实现了乡村新经济和新秩序的同步发展。
对政府来说,东阿模式实现了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精准扶贫的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数据显示,2002年至今,东阿阿胶通过建设养殖基地,加大毛驴扶贫基金投入,进行新农村改造,全产业链条累计投资15亿元,惠及全国近1000余个乡镇、2万余户贫困户、6万多贫困人群,带动全国养驴农民增收180亿元。
对企业来说,东阿模式促进了毛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产业链上游畜牧业板块的原料生产收购,到中游驴产品深加工的工艺创新,再到下游养生文化产业的终端服务网络,东阿模式为企业的全产业链运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就是我说的不是就驴论驴。”魏建国特别指出,从政策出发,以毛驴为纽带,东阿阿胶把政府、企业、市场和养殖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共赢。
如果说快速膨胀的阿胶市场需求让全世界看到了毛驴的经济价值,那么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将成熟的东阿模式推广到海外的时机也已经成熟。
魏建国表示,东阿阿胶的模式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了一个“有毛驴、甚至没有毛驴以后也要发展毛驴产业”的新机遇。
“当前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消费市场。东阿模式恰恰可以让中国的这个最大优势在整个世界贸易和双边经贸中发挥到极致,让它产生更好的社会生产和双边的政治外交效果。”魏建国甚至建言,东阿的模式可以先从非洲推广开来。
魏建国曾长期担任中国驻非洲国家的商务参赞,并负责外经贸部的对非事务,从事涉非工作达二十年之久,对非洲这片广袤的热土非常了解。在他看来,“一带一路”为非洲国家的发展带去了福音,尤其是像埃塞俄比亚这样的贫困国家。埃塞俄比亚是非洲第二大人口国,以农牧业为支柱产业,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85%以上,工业基础薄弱,2015财年人均收入690美元,是中国人均收入的十三分之一,属于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魏建国在非洲工作期间就已经注意到,埃塞俄比亚是非洲乃至全世界毛驴存栏量最多的国家,接近750万头。这就为东阿模式在非洲尤其是埃塞俄比亚的落地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东阿阿胶打造的毛驴产业模式将毛驴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是援助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的比较好的方式。”魏建国指出。这里的居民养驴经验丰富,毛驴存栏量很大。如果把东阿阿胶系统打造的驴种资源保护、繁殖育种、科学饲养、疾病防控及产品深度开发和市场拓展的整套模式推广过来,这里的毛驴产业将爆发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当地的就业和社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将借助‘一带一路’,把中国毛驴产业的生产链条、扶贫模式扩大到更多国家,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通过中国驴产业模式致富。”魏建国说。东阿模式已经在国内拥有成功的样本,如今,这个独特的中国方案正沿着“一带一路”走向全球,惠及世界。
是援助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的比较好的方式
“无论是对民营企业还是国企,‘一带一路’倡议都是难得的机遇,通过产能合作,中国企业可以为当地解决民生、经济发展、工业化的需要,以及就业和财政需要,这是一个双方共赢的发展。”在刚刚结束的国际毛驴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会上,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结构加速转型的态势明显,开展互利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把握住这次重大机遇,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意义重大。
“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根据海关信息网数据,从2014年到2016年三年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在二十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开放性、包容性与合作性,不仅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更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在魏建国看来,“一带一路”是中国的第三次改革开放,第一次改革开放是邓小平建立深圳特区,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第二次改革开放是中国加入WTO,中国敞开大门,使中国变成世界工厂;而“一带一路”则是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更深程度上的开放,无论是民营企业、国企,都是难得的好机会。
“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涉及总人口达46亿人,占世界的62%;所涉土地总面积达50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的39%。庞大的人口总量和广袤的地域,赋予了这些国家巨大的人口红利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优渥的发展要素和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不成比例——这些国家大多为低速增长的中等收入国家。
“当前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消费市场。有没有一种模式,能让整个中国的消费市场,乃至世界的消费市场能够用上这些国家的进口货,从而产生更好的生活生产和双边政治外交成果?”魏建国坦言,毛驴产业的东阿模式让他看到了新机遇。
世界目光聚焦东阿
2017年8月15~17日,国际毛驴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会在山东东阿成功举办。交流会以“聚焦科技前沿,助推驴产业发展”为主题,汇聚全球16个国家的150余位科研专家、产业专家、行业领袖,共同探讨国际毛驴产业的发展。
会议达成了“东阿共识”,其中不仅包含一致保护全球驴遗传资源、关注驴的福利、积极推动政府间涉驴经济技术合作等重要内容,还包括成立国际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设立首期基金规模为1000万美元的国际驴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基金。
正是在这次交流会上,魏建国欣喜地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毛驴的役用价值逐渐弱化,其药用、食用、日化用品等价值慢慢凸显。过去看似不起眼的农业畜力——毛驴,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的确,驴的全身都是宝。用驴皮熬制阿胶,“久服轻身益气”,早在2200前的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驴肉低脂肪、高蛋白、低胆固醇,富含人体必需不饱和脂肪酸、铁元素,有补血益气之功。除中国外,欧洲、南美、日本等地的居民都有吃驴肉的习惯。驴奶与人奶成分非常接近,低脂肪,低胆固醇,高钙,富硒,具有很强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对于心肺系统疾病有显著的作用,特别适合对牛奶过敏的儿童饮用。而驴胎盘富含多种生长因子、活性肽、氨基酸和生物酶,对于促进基础代谢和血液循环具有显著功效,胎盘提取液几乎用于各种护肤品原料。
在世界范围内,驴产品的需求也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欧洲驴产业发展十分迅速。资料显示,由于人们滋补意识的增强及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国内外市场对阿胶的需求日益火爆。市场需求的增加也促使相关驴产品的价格不断攀升。目前,一张驴皮回收价格在人民币3000元左右,与15年前相比,价格上涨近百倍。与此同时,驴肉价格在我国市场上远高于牛、羊和猪肉,且继续保持上扬态势。
“我们需要将这些消费动力转化为产业,培育出更优质的驴种,这样才有好的原材料,来满足市场需求。”意大利驴肉产业贸易领域企业负责人Boris Cagnin在会上表示。
遗憾的是,“作为原料的毛驴还是不够用”。一直以来,毛驴作为役用散养于农户家中,被农业机械替代后,全球范围内养殖数量急剧减少,这一度导致了崛起中的阿胶产业几成无米之炊。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毛驴存栏量持续下降。歐洲的驴存栏量10年间下降了将近一半,目前不足50万头。中国的驴存栏量在过去30年中由高峰期的1100万头,下降到目前的不足500万头。世界范围内194个驴品种中的128个处于濒危状态,濒危品种比例高达66%。
那么,如何解决市场需求与原材料短缺的矛盾,弥补驴产品需求缺口,实现世界范围内的驴产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在全球做大。”魏建国给出这样的建议。

东阿模式
“的确,只有利用全球原料资源才能承载全球市场需求。”国际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非常认同魏建国的观点。为此,他在国际毛驴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会上倡导发起了国际毛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这个“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联盟将整合各方资源,为联盟成员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将多年形成的全产业链模式向全球推广。”秦玉峰说。
经过多年探索,东阿阿胶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全产业链模式。在产业链上游的畜牧饲养板块,企业提出“把毛驴当药材养”的理念,通过毛驴药材标准养殖示范基地、百万头养殖基地、扶贫养驴场等不同形式有机组合,搭建起产品原料网络,创新开发繁殖、育种技术和标准化育肥,保证原料品质;在中游的产品深加工环节,企业通过活体循环开发,对驴奶、驴胎盘、孕驴血等进行循环利用,并加强驴皮、驴肉的多样化产品系列开发;在产业链下游,企业通过文化营销和养生旅游布局,丰富产品文化,打造中国阿胶博物馆、阿胶世界和世界毛驴主题乐园等,同时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如加强驴肉餐饮行业的渠道拓展。
“毛驴役用价值的消失是全球必然趋势。中国用理念模式的创新、现代科技的支持、全产业链的深度开发,开创和赋予了毛驴新的价值。” 秦玉峰直言。
这位上市公司的总裁,同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大半生都在跟驴打交道,他甚至自嘲为“全世界最大的驴倌兒”。在秦玉峰的带动下,东阿阿胶全产业链使驴的经济价值提升了6倍以上,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参与者都能受益。
“东阿的驴业生产跳出了一个圈子,叫做不是就驴论驴,它为世界驴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魏建国表示,东阿阿胶在打造全产业链模式的进程中,还走出一条独特的精准扶贫之路。
2016年,东阿阿胶出资4500万元,联合聊城市政府共同建设了100个标准化扶贫养驴场,依托国际良种驴繁育中心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养殖基础母驴6万头,带动当地30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与此同时,东阿阿胶与政府互联互动,借助政策和资金支持,形成“政府 金融 龙头企业 合作社 养殖户”的产业化养殖模式,持续放大扶贫效应。政府通过财政专项产业扶贫资金和企业一起对养殖户进行补贴,支持他们入股合作社。合作社与政府扶贫办达成协议明确贫困养殖户收益,同时通过政府贷款贴息政策获得发展资金,以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东阿阿胶结合当地养殖优势,通过产业化养殖模式使当地毛驴存栏数量增长了1倍,由原20万头增长到40万头,三年来养殖户增收20亿元。
东阿阿胶的产业扶贫举措还不止于此。为了避免传统输血扶贫模式造成的帮扶对象等、靠、要以及后期返贫等不可持续现象,早在2012年,企业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供产业发展基础的角度出发,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在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后兴隆地村投入300万元进行新农村改造,建设东阿阿胶毛驴希望乡村。
在希望乡村,当地政府负责政策支持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进行规划设计,与政府形成协同,并投入1500万元设立东阿阿胶·巴林左旗养驴扶贫基金会,支持该村户户养驴,帮助全村274户实现脱贫奔小康,成为内蒙古产业脱贫致富的标杆。调查显示,后兴隆地村全村居民的人均收入由2012年底的4500元发展到2017年的1.5万元左右,49.7%的受访者家庭年收入在1万—3万元之间,低收入者实现了全面脱贫。同时,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改善,乡村活力大大提升,实现了乡村新经济和新秩序的同步发展。
对政府来说,东阿模式实现了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精准扶贫的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数据显示,2002年至今,东阿阿胶通过建设养殖基地,加大毛驴扶贫基金投入,进行新农村改造,全产业链条累计投资15亿元,惠及全国近1000余个乡镇、2万余户贫困户、6万多贫困人群,带动全国养驴农民增收180亿元。
对企业来说,东阿模式促进了毛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产业链上游畜牧业板块的原料生产收购,到中游驴产品深加工的工艺创新,再到下游养生文化产业的终端服务网络,东阿模式为企业的全产业链运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就是我说的不是就驴论驴。”魏建国特别指出,从政策出发,以毛驴为纽带,东阿阿胶把政府、企业、市场和养殖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共赢。
让“中国方案”惠及世界
如果说快速膨胀的阿胶市场需求让全世界看到了毛驴的经济价值,那么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将成熟的东阿模式推广到海外的时机也已经成熟。
魏建国表示,东阿阿胶的模式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了一个“有毛驴、甚至没有毛驴以后也要发展毛驴产业”的新机遇。
“当前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消费市场。东阿模式恰恰可以让中国的这个最大优势在整个世界贸易和双边经贸中发挥到极致,让它产生更好的社会生产和双边的政治外交效果。”魏建国甚至建言,东阿的模式可以先从非洲推广开来。
魏建国曾长期担任中国驻非洲国家的商务参赞,并负责外经贸部的对非事务,从事涉非工作达二十年之久,对非洲这片广袤的热土非常了解。在他看来,“一带一路”为非洲国家的发展带去了福音,尤其是像埃塞俄比亚这样的贫困国家。埃塞俄比亚是非洲第二大人口国,以农牧业为支柱产业,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85%以上,工业基础薄弱,2015财年人均收入690美元,是中国人均收入的十三分之一,属于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魏建国在非洲工作期间就已经注意到,埃塞俄比亚是非洲乃至全世界毛驴存栏量最多的国家,接近750万头。这就为东阿模式在非洲尤其是埃塞俄比亚的落地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东阿阿胶打造的毛驴产业模式将毛驴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是援助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的比较好的方式。”魏建国指出。这里的居民养驴经验丰富,毛驴存栏量很大。如果把东阿阿胶系统打造的驴种资源保护、繁殖育种、科学饲养、疾病防控及产品深度开发和市场拓展的整套模式推广过来,这里的毛驴产业将爆发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当地的就业和社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将借助‘一带一路’,把中国毛驴产业的生产链条、扶贫模式扩大到更多国家,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通过中国驴产业模式致富。”魏建国说。东阿模式已经在国内拥有成功的样本,如今,这个独特的中国方案正沿着“一带一路”走向全球,惠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