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根,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因此,学习写作就成为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形式。
高考作文分值为60分,是高考试卷的压轴题。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符合题意的文章,对考生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对高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一种检验。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
1.学生现状:苦恼。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是学生的苦恼,也是作文教学的现状。大多数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时,先是愁眉不展,之后无可奈何,紧接着就象挤牙膏似的挤出一些陈词滥调,其中还充斥着空话、假话、套话。内容往往是无病呻吟。
2.教师现状:郁闷。教师所面临的现状是:作文教学似乎无法可循;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等等。作文课堂经常出现的情况有两种:第一种,布置一个话题,让学生自己写,这样的作文课属于纯粹的练习课。第二种,挑选优秀学生习作予以公开朗诵,这样的作文课就成为了朗诵课。什么样的作文课可以称得上是一堂好课?作文课的安排频率以多少为好,方能起到训练学生的目的?这些是困扰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问题。
二、应对策略
1.提高认识,拓展知识面。作文教学中“写什么”比“怎么写”要重要。的确,作文中“写什么”与“怎么写”的关系就象人体的“骨架”与“血肉”的关系。要让学生学会“写什么”,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思想肤浅甚至苍白的学生如何能写出有水准的文章呢?综观历年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我们可以发现高考作文首先讲究的是思想性。怎样提高学生的思想認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呢?下面是作者在多年的实践中尝试过的一些做法:
做法一,课前给学生推荐几本好书,或谈谈最近的文学思潮。如给学生推荐梭罗的《瓦尔登湖》时,“这是一本静静地书……,这是一本净化心灵的书……”。课后,很多学生买了此书,并在他们的作文中看到了很棒的读后感。学生不是不愿意看书,而是不知道买什么书,看什么书。这需要教师的及时引领和指导。
做法二,讲几则哲理故事,或几句具有激励意义的名言名句。讲完故事,还要求学生思考:生活中有没有听过类似的故事?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或人?如果你面对这些事,你们会怎样等。阅读太少,缺乏文学积淀,是学生思想苍白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现在学生重理轻文,整天处在题海战中的事实,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学信息,让他们“足不出户”而“见多识广”。
2.反璞归真,回归语文教学本质,贯穿作文意识。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写作是最严格最规范地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因此,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可谓殊途同归。
目前,阅读教学存在复杂化倾向,这有背语文教学的本质。其实,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归纳为两个问题:写什么和怎么写。以分析2004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的现代文《白鹤翔集的记忆》为例,先提出第一个问题:分析题目,猜一下这篇文章大概要“写什么”?学生抛出各种答案,但可归纳为:写的是一种“记忆”;是过去的事情;“怀古往往是伤今”;当时白鹤很多,也许写的是要环境保护之类的东西。之后,再提出第二个问题:作者是“怎么写”的?如何构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正如于丹所说,任何真理都是朴素的,就象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就象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同理,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根本目的是一样的。阅读教学要将作文意识贯穿始终,写作教学要从阅读教学中汲取营养。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应用语言文字,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阅读教学应始终贯穿作文意识,围绕作者“写什么”和“怎么写”来开展。
3.让学生爱上作文课。作文课,让学生“说爱你”真的很不容易。写作兴趣的激发是一节好的作文课的重要前提。兴趣能使学生由被动写作变成主动写作。
怎样激发写作兴趣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成就感。好的习作,最好是马上打印,并印发给学生。这一环节可称为“奇文共欣赏”。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成为范文为大家所共知时,他们的内心是激动的。而对那些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文章,可以从中挑出他们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表扬。欣赏学生,让他们享受成功,激发兴趣,而让学生参与作文点评,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办法。如,你读了某某同学的文章,参照高考评分标准,你认为可以打几分?你有什么感受?你还有哪些建议?等等。
要让学生爱上作文课,只靠调动学生的兴趣还不够,还要教给他们“写什么”和“怎么写”。就像任何武功,刚开始就要从一招一式学起,脚踏实地,刻苦训练,最后才能达到武功的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
充满情感的作文课,也是上好作文课的重要因素。在洋溢着真情、亲情、温情的课堂情境中,学生能写出真情真味的东西。
高考作文分值为60分,是高考试卷的压轴题。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符合题意的文章,对考生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对高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一种检验。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
1.学生现状:苦恼。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是学生的苦恼,也是作文教学的现状。大多数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时,先是愁眉不展,之后无可奈何,紧接着就象挤牙膏似的挤出一些陈词滥调,其中还充斥着空话、假话、套话。内容往往是无病呻吟。
2.教师现状:郁闷。教师所面临的现状是:作文教学似乎无法可循;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等等。作文课堂经常出现的情况有两种:第一种,布置一个话题,让学生自己写,这样的作文课属于纯粹的练习课。第二种,挑选优秀学生习作予以公开朗诵,这样的作文课就成为了朗诵课。什么样的作文课可以称得上是一堂好课?作文课的安排频率以多少为好,方能起到训练学生的目的?这些是困扰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问题。
二、应对策略
1.提高认识,拓展知识面。作文教学中“写什么”比“怎么写”要重要。的确,作文中“写什么”与“怎么写”的关系就象人体的“骨架”与“血肉”的关系。要让学生学会“写什么”,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思想肤浅甚至苍白的学生如何能写出有水准的文章呢?综观历年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我们可以发现高考作文首先讲究的是思想性。怎样提高学生的思想認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呢?下面是作者在多年的实践中尝试过的一些做法:
做法一,课前给学生推荐几本好书,或谈谈最近的文学思潮。如给学生推荐梭罗的《瓦尔登湖》时,“这是一本静静地书……,这是一本净化心灵的书……”。课后,很多学生买了此书,并在他们的作文中看到了很棒的读后感。学生不是不愿意看书,而是不知道买什么书,看什么书。这需要教师的及时引领和指导。
做法二,讲几则哲理故事,或几句具有激励意义的名言名句。讲完故事,还要求学生思考:生活中有没有听过类似的故事?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或人?如果你面对这些事,你们会怎样等。阅读太少,缺乏文学积淀,是学生思想苍白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现在学生重理轻文,整天处在题海战中的事实,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学信息,让他们“足不出户”而“见多识广”。
2.反璞归真,回归语文教学本质,贯穿作文意识。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写作是最严格最规范地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因此,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可谓殊途同归。
目前,阅读教学存在复杂化倾向,这有背语文教学的本质。其实,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归纳为两个问题:写什么和怎么写。以分析2004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的现代文《白鹤翔集的记忆》为例,先提出第一个问题:分析题目,猜一下这篇文章大概要“写什么”?学生抛出各种答案,但可归纳为:写的是一种“记忆”;是过去的事情;“怀古往往是伤今”;当时白鹤很多,也许写的是要环境保护之类的东西。之后,再提出第二个问题:作者是“怎么写”的?如何构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正如于丹所说,任何真理都是朴素的,就象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就象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同理,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根本目的是一样的。阅读教学要将作文意识贯穿始终,写作教学要从阅读教学中汲取营养。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应用语言文字,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阅读教学应始终贯穿作文意识,围绕作者“写什么”和“怎么写”来开展。
3.让学生爱上作文课。作文课,让学生“说爱你”真的很不容易。写作兴趣的激发是一节好的作文课的重要前提。兴趣能使学生由被动写作变成主动写作。
怎样激发写作兴趣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成就感。好的习作,最好是马上打印,并印发给学生。这一环节可称为“奇文共欣赏”。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成为范文为大家所共知时,他们的内心是激动的。而对那些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文章,可以从中挑出他们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表扬。欣赏学生,让他们享受成功,激发兴趣,而让学生参与作文点评,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办法。如,你读了某某同学的文章,参照高考评分标准,你认为可以打几分?你有什么感受?你还有哪些建议?等等。
要让学生爱上作文课,只靠调动学生的兴趣还不够,还要教给他们“写什么”和“怎么写”。就像任何武功,刚开始就要从一招一式学起,脚踏实地,刻苦训练,最后才能达到武功的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
充满情感的作文课,也是上好作文课的重要因素。在洋溢着真情、亲情、温情的课堂情境中,学生能写出真情真味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