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dxie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国画,大多数的人能想到的大概就是笔、墨、纸、砚,能在脑海中浮现的画家应该有唐伯虎、王羲之、齐白石、徐悲鸿……其实国画作为我们中国代表性的标志,有很多地方我们应当有所了解的。通过我近期对于国画的学习,将对国画当中绘画的技巧和如何品鉴中国画以及中外画的对比,等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国画中的墨色
  国画之中墨分为六色,分别由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搭墨。所谓的焦墨就是一点都不加清水的墨,而浓墨就是加了少许的清水的墨,重墨就要稍多加一些清水,淡墨的水就要加的更多了,对于清墨来说就几乎都是水了墨很少。
  用毛笔尖蘸取焦墨调成淡墨以后再用笔尖蘸取焦墨,然后画到纸上之后就能出现从最黑的焦墨到最浅的清墨有浓淡渐变的墨色,这就是能出现搭墨的效果。渐变墨色是浓淡程度不一样的墨色,这种墨色从运用在绘画上来讲称之为“拼墨”,实则在我看来取名为“搭墨”更为妥当一些;如果从表现的形式上来说“变墨”似乎是更贴切一些。变墨其实就是一种渐渐变化的墨色。自从搭墨墨色概念的出现以来,它不仅强调了中国画在绘画创作过程之中需要有渐变墨色的重要性,而且还在教学之上使其概念更为明确,条理更为清晰。搭墨多运用在花鸟画之中,一笔画出来叶子的不同颜色,从而来体现叶子的虚实。也可以一边沾取绿色一先蘸取黄色使一片叶子出现两个颜色。
  二、国画绘画中的技法
  如果只是画些基础的素描,速写之类的都需要讲究构图、虚实结合、明暗对比……更何况在中国画之中也是有也有一定的讲究的,最早的谢赫六法就對中国画绘画时的“规矩”进行了总结。
  “气韵生动”是指画面个性鲜明,生动,传神。作品中刻画的对象整体应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律,并且还要给予作品生命的活力。齐白石所画的虾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绘画出来的虾就好像是活的一样,生动形象。或是在画面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气势。
  “骨法用笔”是指用对待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笔法,其中“骨”只是一种比喻性的概念,它是可以代指人的性格之中的刚直、果断及所画人物的特征所体现出的身份以及气质。例如在表現女性时候使用一些较为柔软有弹性的线条,在绘画男性的时候使用一些粗旷又干燥的线条。
  “应物象形”指画家的所描绘的对象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应物象形的重要性要其次与气韵生动和古法用笔。在古代对描绘对象真实性十分重视的同时又深刻地把握了艺术的内在关系和外在关系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我们画的东西尽管是抽象化但是也要注意画出来还是要与原本的事物相似。
  “随类赋彩”是指根据不同的对象给它渲染相对应的颜色,可以解释为色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这个相对来说较为好理解就像香蕉就需要然黄色,而不可以随心所欲的染成紫色红色。
  “经营位置”这里是指要处理好画面当中位置关系,简而言之要构好图。构图在一幅画中有着重要的分量国画中也讲究三角构图,S形构图,还有注意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黄金点的运用。
  “传移模写”可以简单的解为临摹。临摹对于绘画也占取着一定的份量,只有临摹的多了再去创作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得心应手了。
  三、关于国画的品鉴
  对于中国画的品鉴,一定要欣赏作品的气韵之美、欣赏作品的意境之美、欣赏作品的笔墨之美、国画作品之中与诗相融合之美、作品当中的气韵之美。
  作品当中的气韵之美。中国山水画是非常讲究整体气势的,用美术术语言来说它就是要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之后再欣赏它的笔墨浓淡、构图、着色、笔力等等,最后再看它的造型,就是像或不像。如何品鉴中国画?由此,神韵之美是一种高级的审美观念,也是中国画所追求的目标。
  作品当中的意境之美。中国画大多数是写意,讲究的是气韵生动。所以,欣赏山水画的时候,是不能只注意作品的笔法、墨法、章法以及色彩的,除此之外,还需要特别注意欣赏作品的形式之美、色彩之美,就好比是像音乐一样充满着的节奏美、旋律美。其结构是开放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这正是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魅力所在。
  作品当中的笔墨之美。山水画同人物工笔画不一样。人物工笔画讲究用笔精确,细腻传神,它的束缚力很大,较为程序化,而山水画特别是写意山水画则是特别的追求笔墨自由、力度、无拘无束以及激情宣泄,要注重用笔用墨、需要讲究皴法、更要注意急缓顿错、一波三折、讲究韵味,就像音乐当中的旋律、舞蹈的节奏一样。可以真正感受到作者的用心,以及心情。
  许多的中国山水名画,都附带着诗词在画面当中使其珠联合璧,诗情画意,也是欣赏国画的一种享受,例如郑板桥最善画竹,再配上一首七言律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看到画的时候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名画赏析
  古今中外有着许多著名的美术作品,这些美术杰作凝聚着画家们毕生的心血与执着。以下我将介绍我个人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将分别对齐白石的《虾》以及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进行介绍。
  齐白石是最为著名国画画家之一,他在早年曾为木工匠,后主要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才定居于北京。齐白石擅长绘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极为雄浑,色彩更是浓艳明快,造型简单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绘鱼虾虫蟹,自带意趣。其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也擅长于诗文。齐白石画虾,他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齐白石画虾已出神入化,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了齐白石画艺的高超。齐白石表现了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的特征。因为充分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仅仅寥寥的几笔以及用墨色的深浅浓淡,便表现出虾的动感。画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使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便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齐白石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只实用寥寥几笔看起来就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前爪由细而粗,形似钳子,有分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极有神韵。
  徐悲鸿所画的马是画坛当中独处一枝,没有人可以与他相媲美。《八骏图》之中的八匹马形态各不相同,灵动飘逸,在绘画的技法上也是将中西方融为一体。其中多余马匹的晕染是按照马匹的体形结构,墨色的浓淡恰到好处,在表现马匹形态特征的同时又体现出了墨色墨色的层次。徐悲鸿巧妙的将泼墨写意融合在一幅画面当中,塑造出了马的洒脱,奔腾,跳跃,腾空而起……
  《最后的晚餐》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画在修道院食堂大厅的墙面上,达芬奇特意挑选了一个比较关键时刻进行描绘。画面以耶稣为中心,左右各有两组人物。
  所有人物的性格都可以从他们的动作与手势中表现出来。耶稣画于画面的正中间,为了使每个人物具有充分表现力的同时,还要不使画面零乱、分散。在这幅画作之中,达芬奇通过象征着真理的耶稣和象征邪恶的犹大之间的鲜明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
  其实中国画与外国画之间,有着相通的部分,也有着不同的部分。例如两者之间都需要讲究构图,虚实,层次……还有现代许多油画画家在,油画画完之后盖上中国画使用的印章也是毫无违和感的,然而不同体现在需要的材料不一样,表现的手法……对于中国画墨色的变化晕染实用笔墨纸砚进行绘画,创作出来属于中国特有的魅力。
其他文献
特色教育已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元素。如何从学校实际出发,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成为当前学校发展和改革的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艺术无可替代的潜移默化和熏陶
摘要:镶嵌画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画种,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全世界都有广泛分布,它的存在有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从拼嵌的鹅卵石地面到墙壁上或黑白或色彩斑斓的圣像画,从宫殿装饰到教堂育顶,都有他的影子。拜占庭镶嵌画是影响最为广泛的艺术之一,无论是规模和艺术成就,都屈指可数。  关键词:拜占庭;镶嵌画;宗教艺术;美学欣赏  镶嵌画,就是俗称的马赛克(马赛克一词就是镶嵌画音译过来的),它并不是拜占庭帝国独有的艺
针对在利用掌纹进行身份自动鉴别的过程中如何对掌纹进行自动分类 ,提出了一种利用乳突纹方向特性的掌纹自动分类方法。此方法首先生成具有 4个方向的掌纹方向图 ,然后利用改进的庞加莱指数算法对掌纹方向图进行处理来确定三角点和中心点 ,最后根据掌纹指根区和掌纹外侧区中三角点和中心点的数量对掌纹进行分类。利用此方法对340个指根区和 35 4个外侧区的油墨捺印掌纹图像进行了测试 ,在指根区的正确率为 95
目的:观察气垫床结合翻身预防老年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68例卧床自理能力重度依赖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并以优质的工作质量,服务于学校教学和科研,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项重要工程,而本文将从对学生考测的作文题材料进行剖析,引发思考,进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的典型游戏,角色游戏是指“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的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其特点是幼儿的“创造性”以及游戏内容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性”.角色
他传奇地拒绝了在奥运会100米赛场上的出现——他拒绝的理由是100米的决赛被安排在星期天。在这个虔诚的基督徒看来,星期天是安息日,他应该在教堂里而不是在赛场上度过这七天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反思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关注和重视,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新课标强调课程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