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步态异常与疾病有关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ei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家长在小儿摇动手臂逐步行走时,就应注意其走路的步态与姿势,因为孩子的步态是其健康与疾病的一个标志。导致异常步态有以下几种疾病:
  佝偻病 本病为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症。由于维生素D缺乏,出现骨骼发育迟缓症状如双腿支撑力弱、起步晚等,并出现全身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状,如夜间惊醒、哭闹、睡眠不安、出汗、性情急躁、头部出现枕秃等,若不及时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可使儿童骨骼发育畸形,如方颅、前囟闭合延迟、鸡胸、x型或O型腿等。这时患儿应及时补充钙剂和鱼肝油(内含维生素D),并经常到室外活动,皮肤多接触阳光,能促进机体钙磷吸收。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该病往往早期多无症状、无痛苦,家长不易发现。但这样的孩子开始学步的时间较晚,到孩子会走时,家长才发现呈鸭步(双侧脱位)即坐位,而站起时呈攀登状,行走时腹部前挺,躯干后仰,身体左右摇摆,恰似鸭行走步态;或跛行(单侧脱位)。患儿还可出现两腿不易分开,大腿内侧皮肤皱折增多,根部皮肤长短不对称等。双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还可出现两侧臀部增宽,大腿较短,小腿显长等现象。家长应细心观察,尽早治疗。
  小脑病 变孩子在2岁以后,还出现走步不稳,左右摇摆或向一侧倾倒,上身的摇晃可波及头部,尤其是运动时摇晃更加显著,不能走直线,医学上称为“醉汉步态”,同时伴有拿东西不准,说话不清楚等,应想到是小脑机能失调所致,最常見的病因是小脑肿瘤、小脑萎缩退化性疾病。据报道,儿童的脑瘤占儿童肿瘤的7%。因此,当孩子出现类似症状,不要认为孩子淘气、调皮、不听话,应及时到医院确诊,以便早期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方能得到较好疗效。
  脑性瘫痪 本病为下肢瘫痪,不能走路或走路不稳,双膝部相互碰撞,两小腿交叉呈特殊剪刀状,步幅较小,常做足尖踏地而行,极易疲劳,不能远行,形成所谓“剪刀步态”,一般都伴有智力低下。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东北地区开展户外活动,不仅能够使高校学生野外生存能力获得训练,还能够实现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拓展与丰富。同时,也利于为高校体育教学增添趣味性因素,使高校学生都能够喜爱上体育学习。所以,对东北地区高校体育教师来说,应注重对户外运动课程的开展研究,多加设置实用性课程,不断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进程,从而使东北地区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能够获得保障。本文以东北地区高校开展户外运动课程的重要内涵分析为出
2016年4月6日,AMCA国际风机能效法规论坛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风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风机分会、北京中冷通质量认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