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合作伙伴,创设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标 教师角色 合作伙伴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各科教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理应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观念,转变角色,逐步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师应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文化知识的转播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者,教师是课堂的主人。而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需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所获。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改革任务,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战场。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内容、学有所获。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呢?
1.确定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来制定明确、全面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始终围绕确定的目标来学习,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的费时低效现象。
2.确定重点难点,解答疑难问题。教师需要对教材非常熟悉,对学生充分了解,这样才能恰当地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注意理解和掌握,并给学生以准确精练的解答。
3.帮助学生备好学案,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调控好教学节奏,主持课堂,每一节课前发学案,课堂内给学生充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根据学生学案的完成情况,做好提示点评与讲评,主持好课堂,组织好课堂,营造轻松、和谐、宽容、上进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教师应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整个课堂,对学生只是灌输知识,要求学生眼到,手到,心到,认真听课,做好学习笔记,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不再居高临下,应走下讲台,与学生互进互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教师要营造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感情和想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喜悦,这样平等融洽的相处培养了师生感情,教师真正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中的赏识者
在教育中要重视赏识孩子,这是每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笑脸奖励孩子,表现好或者有进步的孩子就可以拿到一张笑脸。孩子们会因为拿到一张笑脸而兴高采烈,也会因为不小心遗失一张笑脸而哭鼻子,说明他们重视老师的赏识,在乎自己获取的小小成绩。教师要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赏识者,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点点滴滴。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四、教师要成为教学行为的研究者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既有教育教学技能,又有理论修养,同时具备研究能力,能够主动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通过不断的观察、反思、研究、实践,作出各种教学策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激发不同个性学生的学习动机,等等。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自己所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便会更愿意思考教育教学理论,对新问题会更敏感,更有创见,其教学效果也必将随之强化。
五、教师要成为新课程的開发者
我国的课程改革都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专家主导,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专家的事情,教师只能被动执行。教师丧失了开发课程的意识,也就丧失了建设课程的能力。新课程改变了这一现状:首先,新课程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这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面向学生,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所有这些都不是教材中现有的,要靠教师去搜集、应用。其次,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为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创造了机会。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提供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应该是与学生在当地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乡土知识和社区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的组织与安排,应该由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完成,其中教师起主力军作用。此外,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主要以活动形态为主,围绕一些实际的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而展开,教师在活动的指导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为课程的日益完善做准备。
综上所述,教师在新课程中扮演着各种不同角色。教师只有在对自己所担任的角色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良好的角色转换机制。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已经不再取决于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教育情境的规定,一种课程发展的趋势。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师角色意识的培养,为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合格的人力保障。
本文是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的成果,课题批准号DX【2011】GHB147。
关键词: 新课标 教师角色 合作伙伴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各科教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理应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观念,转变角色,逐步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师应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文化知识的转播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者,教师是课堂的主人。而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需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所获。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改革任务,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战场。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内容、学有所获。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呢?
1.确定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来制定明确、全面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始终围绕确定的目标来学习,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的费时低效现象。
2.确定重点难点,解答疑难问题。教师需要对教材非常熟悉,对学生充分了解,这样才能恰当地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注意理解和掌握,并给学生以准确精练的解答。
3.帮助学生备好学案,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调控好教学节奏,主持课堂,每一节课前发学案,课堂内给学生充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根据学生学案的完成情况,做好提示点评与讲评,主持好课堂,组织好课堂,营造轻松、和谐、宽容、上进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教师应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整个课堂,对学生只是灌输知识,要求学生眼到,手到,心到,认真听课,做好学习笔记,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不再居高临下,应走下讲台,与学生互进互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教师要营造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感情和想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喜悦,这样平等融洽的相处培养了师生感情,教师真正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中的赏识者
在教育中要重视赏识孩子,这是每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笑脸奖励孩子,表现好或者有进步的孩子就可以拿到一张笑脸。孩子们会因为拿到一张笑脸而兴高采烈,也会因为不小心遗失一张笑脸而哭鼻子,说明他们重视老师的赏识,在乎自己获取的小小成绩。教师要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赏识者,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点点滴滴。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四、教师要成为教学行为的研究者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既有教育教学技能,又有理论修养,同时具备研究能力,能够主动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通过不断的观察、反思、研究、实践,作出各种教学策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激发不同个性学生的学习动机,等等。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自己所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便会更愿意思考教育教学理论,对新问题会更敏感,更有创见,其教学效果也必将随之强化。
五、教师要成为新课程的開发者
我国的课程改革都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专家主导,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专家的事情,教师只能被动执行。教师丧失了开发课程的意识,也就丧失了建设课程的能力。新课程改变了这一现状:首先,新课程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这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面向学生,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所有这些都不是教材中现有的,要靠教师去搜集、应用。其次,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为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创造了机会。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提供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应该是与学生在当地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乡土知识和社区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的组织与安排,应该由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完成,其中教师起主力军作用。此外,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主要以活动形态为主,围绕一些实际的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而展开,教师在活动的指导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为课程的日益完善做准备。
综上所述,教师在新课程中扮演着各种不同角色。教师只有在对自己所担任的角色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良好的角色转换机制。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已经不再取决于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教育情境的规定,一种课程发展的趋势。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师角色意识的培养,为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合格的人力保障。
本文是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的成果,课题批准号DX【2011】GHB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