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泪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其形态学特征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mpjor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人泪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

方法

实验研究。取2011年5月16日至6月1日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位泪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术中标本,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原代细胞。运用连续传代、机械刮除、反复贴壁和消化排除等方法去除杂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波形蛋白 (vimentin) 、结蛋白 (desmin) 、S-100蛋白、细胞角蛋白 (cytokeratin,pan) 、CD34等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vimentin、desmin、S-100蛋白、cytokeratin (pan) 等蛋白的表达情况。消化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

结果

组织块原代培养第5天见周围开始有细胞爬出,此后细胞缓慢增殖,至第32天进行首次传代,第69天发现典型的上皮样细胞克隆。运用多种方法去除杂细胞后,至第8代细胞基本纯化。纯化后细胞现已稳定传至100代以上。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第25代细胞呈典型的上皮样细胞形态,可出现接触抑制消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第25代细胞呈现低分化恶性肿瘤细胞的典型特点,细胞间信号沟通丰富。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第25代癌细胞vimentin、cytokeratin (pan) 和S-100蛋白呈阳性,desmin、CD34蛋白呈阴性,与源肿瘤组织染色结果一致。细胞生长曲线类似“S”形,细胞倍增时间37.1 h。

结论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可以获得基本纯化的人泪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有可能通过此法获得稳定的人泪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902-908)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眼压升高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眼压是青光眼治疗最主要的手段。由于眼压的大幅波动可能会加速青光眼病程的进展,因此眼压监测已成为诊断青光眼的重要辅助检查。眼压监测能够为临床提供平均眼压、眼压峰值及眼压波动等多项信息。鉴于不同历史时期对眼压监测的技术手段和认识水平的不同,眼压监测方法也经历了逐渐完善的过程,由日间眼压、传统昼夜眼压、习惯体位眼压监测到最终实现24 h眼压的连续监
目的探讨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超声造影诊断特征和参数特点。方法病例对照研究。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共收治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21例 (21只眼),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18~ 76岁,平均57岁。作为鉴别诊断,选择同期收治的脉络膜血管瘤患者14例 (14只眼),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24~ 71岁,平均51岁。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将造影剂 (六氟化硫微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