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祝均一来说,遭遇神秘富豪张荣坤,可能就是断送了他政治生涯的原因之一
上海市防汛指挥部8月9日发布消息说,由于今年第8号台风“桑美”逼近我国东南沿海时哈逢大潮汛,上海黄浦江沿线10日起可能开始连续4天出现超过警戒线的高潮位。有关各方均被告知,要采取紧急防潮措施。
但上海官场的台风却在当天就已经到来。
8月9日,原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被免职;同时,祝本人请求辞去全国人大代表的职务,这一请求已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当日下午,从上海市人大十二届常委会第29次会议上得到的消息:会上,上海市市长韩正向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报称,原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存在涉嫌社保基金违规使用和收受贿赂等问题,市政府决定免去祝均一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局长一职。
祝也由此成为上海改革开放以来“落马”的最高级别官员。
插队东北
祝均一生于1951年2月,浙江海宁人,在上海长大。据说他从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管理天赋,当年就读于长乐路第三小学时当过少先队大队长。初中毕业之后他去黑龙江插队,和当地生产队的农民一起挣工分。
从小喜爱文学的祝均一,凭借自己的笔杆子成为了县委宣传部学习室的一员。在遥远的东北小城,祝均一一呆就是10年,还和一位内蒙古海拉尔的姑娘相恋了七年,回上海后不顾家人的反对,两人结了婚。
回到上海后的祝均一被分配到了街道生产组,和一些大妈大婶们剪塑料管子。这曾让他一度为自己的现状感到难过,怀揣文学之梦的他,还曾计划写——本书,书名就叫——《多余的人》。多年后,当上局长的祝均一还是多少圆了青年时的文学梦,上海一家著名文学杂志专门发表了一篇关于他本人的报告文学。
在街道企业,祝均一同样显露了他的管理才能。在他的带领下,由街道生产组改制而成的“上海卢湾区春雷电讯厂”成为了上海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进单位。当时的机关干部一个月只能拿5元钱奖金,但这家生产收音机的工厂工人平均奖金居然能拿到30元。早在1983年,“春雷”就已经创造了年利润140万的“奇迹”。
很快,祝便成为上海改革的头面人物,他的故事通过《解放日报》等媒体的报道受到更多的关注,祝本人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
“两头冒尖”
在管理方面,祝均一的做法一度曾被看成有些“激进”,比如他关于收入分配和人员选拔等方面的举措就十分大胆。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他就主张多劳多得,反对平均主义。
关于“财政松绑”的讨论,据说就是从他的春雷厂引发的。其中还流传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据说当时祝均一有一次和客户谈生意,选择在当时上海最高档的宾馆,4个小时花销700元,这在80年代初无疑是“败家子”的做法,很多人对此不理解。祝均一的理由很简单,他觉得这样可以让大客户见识一下小小街道工厂的实力。不过这件事也让当时很多人把他当成是一个两头冒尖的人,也就是优点缺点一样抢眼。
在春雷厂的基础上组建了多灵电子工业公司并担任经理一职后,祝均一开始步入仕途。历任上海市集体事业办副主任,上海市经委副秘书长、副主任等职;1996年,祝作为主管国企改革的市经委副主任兼任市劳动局局长,1998年,上海市劳动局与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合并,47岁的祝均一担任局长、党委书记至事发前。
担任劳动局(后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把手”长达10年之久。如此长的任期,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比较少见。“今天和祝均一样是正厅级的领导干部,10年前可能还是正处,祝均一是看着他们‘成长’起来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上海官员这样戏言。
遭遇张荣坤
上海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覆盖最全面、最完善的城市之一,祝均一对此有过贡献。在上海的劳动系统,“老领导”祝均一口碑不差。这次“出事”,为之叹息的人不在少数。在一些下属眼里,祝是一个要求比较严格、能够注重声誉形象的领导。
在人生旅途中,某人的出现,会彻底改变人生轨迹。对祝均一来说,遭遇神秘富豪张荣坤,可能就是断送了他政治生涯的原因之一。
生于苏州、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的张荣坤,和许多在上海发展的富豪一样,行事极为低调。只有在福禧投资集团买下沪杭高速公路股权时,他才在媒体上露过一次面。那次收购,震惊了中外财经界。此次祝均一“出事”,媒体报道称与其在2002年违规拆借32亿元社保资金给张荣坤旗下的福禧投资公司有关,后者将这笔资金用于收购沪杭高速公路的权益。
7月18日,上海市委在上海社保局内部会议上通报了祝均一接受中纪委调查一事,称祝“违反财经纪律,用社保基金进行违规投资”。6天后,张荣坤旗下福禧投资控股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张荣坤先生正在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调查”。这个公告无疑间接证明了媒体的一些报道内容。
祝均一和张荣坤如何结识、有何利害关系,迄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韩正市长向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汇报时说,上海市政府将力争全额追回违规使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