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高校图书馆正向着信息化、网络化发展,信息社会对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图书馆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怎样去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难题。如何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尤其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不断探寻和解决的问题。下面着重探讨两方面问题:一是现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二是改进现代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措施。
一、现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1.服务观念陈旧
读者服务较差的现状就是图书馆及工作人员思想观念落后。有些高校把图书馆当成藏书楼,注重珍藏文献而不注重文献的利用,很多珍贵的文献不提供或提供限制性服务。高校图书馆馆员大多持有“开好门”、“管好书”的思想。服务态度差,工作不积极,不认真,缺乏主动服务的精神,不能很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导致大量读者流失。
2.文献资源利用率过低
(1)许多高校图书馆藏书种类不足,数量少。
(2)图书馆藏书知识老化,内容过时,采购图书缺乏合理的选择。
(3)读者的信息检索能力差,图书馆咨询服务跟不上。
(4)图书馆对本馆的宣传力度不够,许多读者不知道图书馆的资源,导致大量资源闲置。
3.图书馆对读者的需要不明确
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影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其主要表现在:①读者与馆员缺少有效的沟通,馆员与读者之间时常发生冲突;②高校图书馆在文献建设中。没有和读者进行有效地沟通,读者的需求不能及时地反馈到图书馆采编部,造成读者需求资源短缺,好多资源不被利用。
二、改进现代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措施
1.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图书馆
指导读者阅读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环节,主要是为了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内容主要包括:
(1)做好图书馆宣传及新生入学工作,使读者了解图书馆和熟悉图书馆的资源、馆藏位置、检索技术、检索方法和图书馆规章制度,使读者尽快认识图书馆,进而更好地利用图书馆。
(2)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举办各种读者培训讲座,使读者掌握信息技术,以最快的速度查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有效地利用图书馆。
(3)强化阅读指导。阅读的内容、形式应是多种多样又相互联系的。图书馆首先应利用自身有利条件,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广泛的导读工作,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如举办讲座、开展书评活动等。同时根据读者的阅读倾向对他们进行阅读指导,帮助学生迅速鎖定阅读目标,最大限度地缩短文献与读者阅读需求之间的差距。
2.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馆员素质直接影响读者服务质量和水平,只有不断提高馆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其次,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再次,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这样的馆员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工作需要。
3.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作为满足用户需求的主体,尤其是作为信息导航和提供者,专业化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图书馆的发展表明,学科馆员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宠,我国清华大学图书馆开创了学科馆员制度的先河。在具体实施中,图书馆派专人与某一个系或学科专业作为对口单位建立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互相沟通,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起到信息联络、资源组织、传递导航的作用。
在网络信息环境下,采用个性化定制服务也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满足读者需求的有效途径。面对信息繁多、复杂及搜索引擎欠缺等情况,读者在获取知识中往往费时费力,甚至束手无策,个性化信息服务能定制所需信息,同时也可节约查阅资料的时间,从而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知识的集成、智能及创建中。
4.完善图书馆规章制度,创造人性化环境。
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规章制度的建设至关重要,只有有了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工作中,我们要注意不断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图书期刊的有序流通,当然这些制度应以方便读者,提高图书期刊利用率为出发点,以满足教学科研需要为目的,在不影响他人的条件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按规定最新期刊一律不准外借,但如果有教师备课急用,也可在星期天借走,星期一归还,在执行过程中,既讲原则性,又讲一定的灵活性,只有建立这种严而不乱、宽而不乱、有序流通的管理制度,才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双重作用。
有了完善的管理制度,高校图书馆还应该不断地改善环境,高校图书馆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读书效率,与此同时营造细致入微的人性化图书馆环境,还可以作为一种审美的对象,这些对象包括建筑形式、内部布局、家具摆设和标识、装饰等诸多方面。现如今很多高校图书馆建设新馆舍,应用现代化的建筑理念,处处体现方便读者的思想,例如,采用大开间,广采光,设多功能区,为读者提供典雅舒适的阅览环境。
就服务环境而言,图书馆员的言谈举止、态度行为等因素都会对师生心里产生很大的影响。如图书馆员工工作态度热情,服务耐心周到,言谈举止亲切,师生们就会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也无形中提高了馆员的工作效率和读者的满意度。
5.强化人性化服务理念
由于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就是“以读者为中心”,所以人性化服务重点在于图书馆内在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确立。对于现代高校图书馆人来说,重视人文精神发扬和实践极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坚定自己的敬业信念,提高自己在人性化服务中的创新能力。高校图书馆人必须懂得自己从事的读者工作不单单是传承文明、美化心灵、启发民智,而是亲身向社会提供均等服务的机会,是参与建设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服务于读者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而高校图书馆人应具备的敬业精神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工作实践中产生,因此,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做好各类信息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的工作,还应发扬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如果一味注重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而忽略了图书馆人的人文关怀,可能无法让读者感到满意,也不能促进高等教育理念的实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成为空谈。
6.调整馆藏文献结构、着重实现文献共享
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对外服务的物质基础,馆藏文献资源的合理直接影响到为读者服务的质量。这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各种馆藏文献信息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全面均衡地提供文献信息,构建一个合理的文献信息体系,要求我们进行详尽而科学的调查研究,根据读者、专业设置、文献需求的不同特点等,制定出一个经费分配标准,拿出一个相对科学而完善的方案和采购计划,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为多方面的读者提供全面、均衡、和谐的文献信息服务。同时应加强各大学图书馆的联合采购,建立相应联合采购服务机购,尽量避免重复,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文献的最大效应。
现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挑战,能否把握住这个机会提高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能力,直接影响到未来图书馆的发展。
一、现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1.服务观念陈旧
读者服务较差的现状就是图书馆及工作人员思想观念落后。有些高校把图书馆当成藏书楼,注重珍藏文献而不注重文献的利用,很多珍贵的文献不提供或提供限制性服务。高校图书馆馆员大多持有“开好门”、“管好书”的思想。服务态度差,工作不积极,不认真,缺乏主动服务的精神,不能很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导致大量读者流失。
2.文献资源利用率过低
(1)许多高校图书馆藏书种类不足,数量少。
(2)图书馆藏书知识老化,内容过时,采购图书缺乏合理的选择。
(3)读者的信息检索能力差,图书馆咨询服务跟不上。
(4)图书馆对本馆的宣传力度不够,许多读者不知道图书馆的资源,导致大量资源闲置。
3.图书馆对读者的需要不明确
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影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其主要表现在:①读者与馆员缺少有效的沟通,馆员与读者之间时常发生冲突;②高校图书馆在文献建设中。没有和读者进行有效地沟通,读者的需求不能及时地反馈到图书馆采编部,造成读者需求资源短缺,好多资源不被利用。
二、改进现代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措施
1.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图书馆
指导读者阅读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环节,主要是为了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内容主要包括:
(1)做好图书馆宣传及新生入学工作,使读者了解图书馆和熟悉图书馆的资源、馆藏位置、检索技术、检索方法和图书馆规章制度,使读者尽快认识图书馆,进而更好地利用图书馆。
(2)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举办各种读者培训讲座,使读者掌握信息技术,以最快的速度查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有效地利用图书馆。
(3)强化阅读指导。阅读的内容、形式应是多种多样又相互联系的。图书馆首先应利用自身有利条件,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广泛的导读工作,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如举办讲座、开展书评活动等。同时根据读者的阅读倾向对他们进行阅读指导,帮助学生迅速鎖定阅读目标,最大限度地缩短文献与读者阅读需求之间的差距。
2.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馆员素质直接影响读者服务质量和水平,只有不断提高馆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其次,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再次,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这样的馆员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工作需要。
3.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作为满足用户需求的主体,尤其是作为信息导航和提供者,专业化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图书馆的发展表明,学科馆员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宠,我国清华大学图书馆开创了学科馆员制度的先河。在具体实施中,图书馆派专人与某一个系或学科专业作为对口单位建立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互相沟通,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起到信息联络、资源组织、传递导航的作用。
在网络信息环境下,采用个性化定制服务也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满足读者需求的有效途径。面对信息繁多、复杂及搜索引擎欠缺等情况,读者在获取知识中往往费时费力,甚至束手无策,个性化信息服务能定制所需信息,同时也可节约查阅资料的时间,从而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知识的集成、智能及创建中。
4.完善图书馆规章制度,创造人性化环境。
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规章制度的建设至关重要,只有有了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工作中,我们要注意不断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图书期刊的有序流通,当然这些制度应以方便读者,提高图书期刊利用率为出发点,以满足教学科研需要为目的,在不影响他人的条件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按规定最新期刊一律不准外借,但如果有教师备课急用,也可在星期天借走,星期一归还,在执行过程中,既讲原则性,又讲一定的灵活性,只有建立这种严而不乱、宽而不乱、有序流通的管理制度,才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双重作用。
有了完善的管理制度,高校图书馆还应该不断地改善环境,高校图书馆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读书效率,与此同时营造细致入微的人性化图书馆环境,还可以作为一种审美的对象,这些对象包括建筑形式、内部布局、家具摆设和标识、装饰等诸多方面。现如今很多高校图书馆建设新馆舍,应用现代化的建筑理念,处处体现方便读者的思想,例如,采用大开间,广采光,设多功能区,为读者提供典雅舒适的阅览环境。
就服务环境而言,图书馆员的言谈举止、态度行为等因素都会对师生心里产生很大的影响。如图书馆员工工作态度热情,服务耐心周到,言谈举止亲切,师生们就会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也无形中提高了馆员的工作效率和读者的满意度。
5.强化人性化服务理念
由于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就是“以读者为中心”,所以人性化服务重点在于图书馆内在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确立。对于现代高校图书馆人来说,重视人文精神发扬和实践极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坚定自己的敬业信念,提高自己在人性化服务中的创新能力。高校图书馆人必须懂得自己从事的读者工作不单单是传承文明、美化心灵、启发民智,而是亲身向社会提供均等服务的机会,是参与建设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服务于读者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而高校图书馆人应具备的敬业精神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工作实践中产生,因此,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做好各类信息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的工作,还应发扬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如果一味注重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而忽略了图书馆人的人文关怀,可能无法让读者感到满意,也不能促进高等教育理念的实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成为空谈。
6.调整馆藏文献结构、着重实现文献共享
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对外服务的物质基础,馆藏文献资源的合理直接影响到为读者服务的质量。这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各种馆藏文献信息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全面均衡地提供文献信息,构建一个合理的文献信息体系,要求我们进行详尽而科学的调查研究,根据读者、专业设置、文献需求的不同特点等,制定出一个经费分配标准,拿出一个相对科学而完善的方案和采购计划,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为多方面的读者提供全面、均衡、和谐的文献信息服务。同时应加强各大学图书馆的联合采购,建立相应联合采购服务机购,尽量避免重复,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文献的最大效应。
现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挑战,能否把握住这个机会提高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能力,直接影响到未来图书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