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庆县实验小学始建于1912年,是德庆县第一所县直属小学,是县的重点窗口学校。2016年3月,学校以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全面提升师生综合素养为目标,积极探讨、实施了“阳光浸润教育”工程,创建了学校的特色和品牌。
一、“阳光浸润教育”特色理念构建
教育的本质是呵护生命,其最大的目的是为人类播撒幸福的阳光。“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光明和温暖的使者,教师就要努力成为播撒阳光的人,学校的教育事业应该是阳光事业。因此我们以“阳光浸润教育”为特色,把“追逐阳光 绽放精彩”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以此寓意,创建一所洒满阳光的学校。
在此基础上,学校遵循以人为本、思想性、实践性、整体性、发展性等原则,构建了“阳光浸润教育”校园文化体系:以“让阳光浸润生命”为办学理念,以阳光成长(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设阳光大道;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阳光舞台;为学校的科学、和谐成长营造阳光环境)为办学目标,以“追逐阳光 快乐成长”为校训,以“向真 向尚 向美 向上”为校风,以“会教 乐教 活教 博教”为教风,以“会学 乐学 活学 博学”为学风。
总的来说,“阳光浸润教育”是一种光明的教育、温暖的教育,它希望每个学生都能生活在和煦的阳光里,人格获得尊重,个性受到重视,成为身心健康、各具才能的人。
“阳光浸润教育”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阳光学校、阳光教师、阳光学生、阳光课程、阳光管理、阳光課堂、阳光文化、阳光德育。
二、“阳光浸润教育”特色实施途径
(一)努力打造阳光团队
1. 创建阳光班子。学校领导班子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自觉担当好三个角色:一是当好设计师;二是当好教练员;三是当好服务员。
2. 塑造阳光教师。学校将积极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学校教师树立良好形象。涵养阳光教师,有阳光般平和的心态;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
3. 培养阳光学生。围绕培养阳光学生,学校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依据,以“十个一”(即“会背一肚子经典美文、会练一副好口才、会写一篇好文章、会写一手隽秀好字、会剪一幅漂亮画、会吹一首好歌曲、会练一项健身技能、会创一项科技制作、会用一项数学技能、能养一身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阳光学生。
(二)全面构建阳光课程
1. 塑造阳光课堂。有特色的学校才有活力,有特色的课堂才有生命。学校要求教师树立“人人都是阳光教育的实施者”的观念,通过制定阳光课堂评价标准,让教师以阳光般的热情去温暖每一位学生,以阳光般不息的能量研究每一堂课。
2. 阳光心理教育。学校要注重学生的阳光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营造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
3. 阳光体育活动。学校紧紧围绕“健康第一”教育思想,大刀阔斧地推进学校体育改革:树大体育观念,抓大课间锻炼,以体育活动励德、辅智、健体、塑美。学校每天上午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师生全员参与锻炼。
4. 阳光校本课程。学校把校本课程作为素质教育前沿阵地,重视创造教育,不断发展创造教育成果,扎实推进“十个一”进课堂活动。阳光校本课程的实施,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生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创设阳光校园环境文化
在环境文化建设中突出特色,并在思想概念、布局格调、育人功能上做到和谐统一。打造“一班一品”阳光班级文化,各班都能亮出自己的特色,秀出自己的风采,增强环境育人效果,不断提升班级文化品位。
(四)营造“阳光浸润”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学校围绕“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来开展学生活动。举办好每年一届的艺术节活动,达到艺术和谐与人际和谐的高度统一。组织好“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通过创新将诚信教育、文明教育、感恩教育等具体专题教育分解为每月主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阳光十二个月”德育教育模式。
(五)凸显“阳光浸润”制度文化
“阳光浸润”制度文化建设,首先是确保制度的优质生成,着力点主要是对制度文本的完善;其次是确保制度的高效执行。做好如下工作:①加强教育培训,宣传造势,营造氛围;②树立制度权威,规范公正、高效的执行制度;③刚性执行与柔性执行相结合,提高师生自我执行、自我管理的水平;④领导带头执行制度,同时大力表彰执行制度的先进典型,以增强对师生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六)着力推进阳光德育
一直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以“阳光浸润生命”为依托,大力开展阳光德育工作。
1.“扬礼仪之帆,育阳光之人”。重点围绕传统文化中的“礼”这方面内容,结合现有的课程资源和儿童的认知规律,进行重点教育,引导他们品味、感知、接受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以“礼”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读、诵、唱、讲、画、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全力打造“文明有礼、健康和谐、阳光向上”的师生形象和关系,促进学校全方位和谐发展。
2. 搭建家校共管桥梁,织建三维德育网。我们每学期都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并聘请了一大批家长教师。他们结合自己的业务专长,把不同领域的知识带进课室,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深受学生欢迎。
3. 开辟阳光社区文化,凸显阳光德育实践性。为凸显阳光德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组织学生参观孔庙和文化博物馆,并且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接受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孝心、爱心、责任心。
三、特色凸显,成效显著
经过两年来特色学校的创建,“追逐阳光,绽放精彩”这个文化主题已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内在动力,学校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6年期间,我们学校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百佳实验学校”称号;我校的校训“追逐阳光 快乐成长”在参加肇庆市中小学特色校训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最有范儿校训”;学校选送的舞蹈节目《羔羊跪乳》参加肇庆市第八届少儿代表花会获得金奖,代表肇庆市参加广东省第十届少儿艺术花会获得铜奖;我们学校梁永文老师拍摄的微视频《托起山区孩子的中国梦》参加国家级“中国梦—行动有我”微视频征集活动被评为部级精品微视频,是全市唯一一个获奖作品,而陈丽云校长也荣幸被评为最佳指导老师;陈丽云校长撰写的有关特色学校创建论文《注重学校实际 打造特色学校》发表在山西省教育厅主办的《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刊物。2017年,学校代表肇庆市小学,在2017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就特色学校创建方面,作了题为《追逐阳光 绽放精彩》的经验介绍,得到市委与教育局领导和同行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学校合唱队代表县参加肇庆市第六届学校合唱节比赛荣获一等奖;学校获德庆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督导评估一等奖及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
我校继续深入实施“阳光浸润教育”工程,以“追逐阳光 绽放精彩”为特色创建主题,以“解放思想 实干兴肇”为导向,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致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描绘德庆教育美好的蓝天添砖加瓦!
一、“阳光浸润教育”特色理念构建
教育的本质是呵护生命,其最大的目的是为人类播撒幸福的阳光。“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光明和温暖的使者,教师就要努力成为播撒阳光的人,学校的教育事业应该是阳光事业。因此我们以“阳光浸润教育”为特色,把“追逐阳光 绽放精彩”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以此寓意,创建一所洒满阳光的学校。
在此基础上,学校遵循以人为本、思想性、实践性、整体性、发展性等原则,构建了“阳光浸润教育”校园文化体系:以“让阳光浸润生命”为办学理念,以阳光成长(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设阳光大道;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阳光舞台;为学校的科学、和谐成长营造阳光环境)为办学目标,以“追逐阳光 快乐成长”为校训,以“向真 向尚 向美 向上”为校风,以“会教 乐教 活教 博教”为教风,以“会学 乐学 活学 博学”为学风。
总的来说,“阳光浸润教育”是一种光明的教育、温暖的教育,它希望每个学生都能生活在和煦的阳光里,人格获得尊重,个性受到重视,成为身心健康、各具才能的人。
“阳光浸润教育”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阳光学校、阳光教师、阳光学生、阳光课程、阳光管理、阳光課堂、阳光文化、阳光德育。
二、“阳光浸润教育”特色实施途径
(一)努力打造阳光团队
1. 创建阳光班子。学校领导班子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自觉担当好三个角色:一是当好设计师;二是当好教练员;三是当好服务员。
2. 塑造阳光教师。学校将积极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学校教师树立良好形象。涵养阳光教师,有阳光般平和的心态;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
3. 培养阳光学生。围绕培养阳光学生,学校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依据,以“十个一”(即“会背一肚子经典美文、会练一副好口才、会写一篇好文章、会写一手隽秀好字、会剪一幅漂亮画、会吹一首好歌曲、会练一项健身技能、会创一项科技制作、会用一项数学技能、能养一身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阳光学生。
(二)全面构建阳光课程
1. 塑造阳光课堂。有特色的学校才有活力,有特色的课堂才有生命。学校要求教师树立“人人都是阳光教育的实施者”的观念,通过制定阳光课堂评价标准,让教师以阳光般的热情去温暖每一位学生,以阳光般不息的能量研究每一堂课。
2. 阳光心理教育。学校要注重学生的阳光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营造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
3. 阳光体育活动。学校紧紧围绕“健康第一”教育思想,大刀阔斧地推进学校体育改革:树大体育观念,抓大课间锻炼,以体育活动励德、辅智、健体、塑美。学校每天上午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师生全员参与锻炼。
4. 阳光校本课程。学校把校本课程作为素质教育前沿阵地,重视创造教育,不断发展创造教育成果,扎实推进“十个一”进课堂活动。阳光校本课程的实施,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生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创设阳光校园环境文化
在环境文化建设中突出特色,并在思想概念、布局格调、育人功能上做到和谐统一。打造“一班一品”阳光班级文化,各班都能亮出自己的特色,秀出自己的风采,增强环境育人效果,不断提升班级文化品位。
(四)营造“阳光浸润”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学校围绕“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来开展学生活动。举办好每年一届的艺术节活动,达到艺术和谐与人际和谐的高度统一。组织好“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通过创新将诚信教育、文明教育、感恩教育等具体专题教育分解为每月主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阳光十二个月”德育教育模式。
(五)凸显“阳光浸润”制度文化
“阳光浸润”制度文化建设,首先是确保制度的优质生成,着力点主要是对制度文本的完善;其次是确保制度的高效执行。做好如下工作:①加强教育培训,宣传造势,营造氛围;②树立制度权威,规范公正、高效的执行制度;③刚性执行与柔性执行相结合,提高师生自我执行、自我管理的水平;④领导带头执行制度,同时大力表彰执行制度的先进典型,以增强对师生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六)着力推进阳光德育
一直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以“阳光浸润生命”为依托,大力开展阳光德育工作。
1.“扬礼仪之帆,育阳光之人”。重点围绕传统文化中的“礼”这方面内容,结合现有的课程资源和儿童的认知规律,进行重点教育,引导他们品味、感知、接受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以“礼”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读、诵、唱、讲、画、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全力打造“文明有礼、健康和谐、阳光向上”的师生形象和关系,促进学校全方位和谐发展。
2. 搭建家校共管桥梁,织建三维德育网。我们每学期都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并聘请了一大批家长教师。他们结合自己的业务专长,把不同领域的知识带进课室,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深受学生欢迎。
3. 开辟阳光社区文化,凸显阳光德育实践性。为凸显阳光德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组织学生参观孔庙和文化博物馆,并且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接受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孝心、爱心、责任心。
三、特色凸显,成效显著
经过两年来特色学校的创建,“追逐阳光,绽放精彩”这个文化主题已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内在动力,学校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6年期间,我们学校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百佳实验学校”称号;我校的校训“追逐阳光 快乐成长”在参加肇庆市中小学特色校训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最有范儿校训”;学校选送的舞蹈节目《羔羊跪乳》参加肇庆市第八届少儿代表花会获得金奖,代表肇庆市参加广东省第十届少儿艺术花会获得铜奖;我们学校梁永文老师拍摄的微视频《托起山区孩子的中国梦》参加国家级“中国梦—行动有我”微视频征集活动被评为部级精品微视频,是全市唯一一个获奖作品,而陈丽云校长也荣幸被评为最佳指导老师;陈丽云校长撰写的有关特色学校创建论文《注重学校实际 打造特色学校》发表在山西省教育厅主办的《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刊物。2017年,学校代表肇庆市小学,在2017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就特色学校创建方面,作了题为《追逐阳光 绽放精彩》的经验介绍,得到市委与教育局领导和同行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学校合唱队代表县参加肇庆市第六届学校合唱节比赛荣获一等奖;学校获德庆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督导评估一等奖及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
我校继续深入实施“阳光浸润教育”工程,以“追逐阳光 绽放精彩”为特色创建主题,以“解放思想 实干兴肇”为导向,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致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描绘德庆教育美好的蓝天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