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技术手段 感受艺术魅力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e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瓦楞纸板画”教学研究》是笔者申请的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2011年度立项课题,同时也是我校美术校本课程。《儿童瓦楞纸板画》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属于第二学段的教学,本学段教学重点主要是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大胆地、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所感。
  美术课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孩子们常常无从下笔,不知道怎么画。实际上,不是孩子们缺乏想象力,而是教师缺乏刺激学生想象的方法。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会孩子们思维的方法呢?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益于学生想象力的开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思维导图,并能运用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展开简单的创意想象,将所联想到的事物应用到画面当中。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思维训练和艺术实践过程中:通过对比赏析作品,运用线条描绘思维导图所联想的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拓展。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得以增强,创新能力得以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得以激发。
  教学重点,难点
  思维导图训练方法(发散性思维)的使用;运用思维导图创作简单而富有新意的儿童线描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提出课题
  原始设计:
  师:嗨,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著名的节目导播“伟大的刘”,欢迎大家走进《奇思妙想》栏目,今天是我们栏目开播的第一期,下面,就请大家步入节目现场。
  设计意图:以电视栏目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化后设计:
  1 模拟节目现场,激发学生兴趣
  师: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奇思妙想》栏目,我是著名的节目编导“伟大的刘”,下面,请允许我向大家隆重介绍本期的栏目顾问,他们是……(略)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感谢。下面,请大家跟随主持人一起步入节目现场。
  设计意图:本课整体设计是以栏目的形式贯穿始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以节目编导的身份出现,给学生介绍本次听课的各位教师,这样会拉近孩子们与听课教师的距离,缓解孩子们的紧张情绪。此时,教师话锋一转,引出主持人,直奔主题,引出下一步教学。
  原始设计中,教师以编导身份采用口述的形式模拟栏目现场导入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吸引学生。见此情况,笔者重新設计教学,使用了音频、视频以及图片资源,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数码讲述软件)制作了新闻短片,增添了“主持人”的角色和新闻播放环节,改变了原有在教室授课的场景,以配有麦克、茶几、沙发等道具的真实场景模仿节目录制现场。实践后,学生兴致盎然,效果显著。
  2 制作新闻短片,引入课题
  主持人:老师、同学们好!我是主持人×××,欢迎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春芽电视台”。今天,我们要一起聊聊有关美术的话题……现在,就让我们的老朋友David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应用数码讲述软件将视频、音频巧妙结合,将原本单调的文字配以轻音乐和语音朗读,同时配有相应的图片,图文并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环节以新闻的形式出现,教师利用学校“春芽电视台”进行节目录制,虽说是几十秒的一段新闻插播,但是从本课的总体设计上来看,至关重要,不但引出了本课的主题,而且为下一步的课堂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对比分析
  获取新知
  原始设计:
  师:大家好!我是大家的老朋友David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现场有一些优秀的纸板画作品(实物作品),上节课大家也画了一些作品。看到这些作品,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预设):①这些作品除了色彩之外,和我们画的有什么不同?②这些漂亮、好玩的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③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把我们的作品变成这样?
  师:David老师特意请来了两位嘉宾回答你们的问题:一位是短片中小画家五(1)班的A同学,另一位是五(5)班的B同学,下面请她们解答你们提出的问题,大家掌声欢迎。
  A同学回答这些漂亮、好玩的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结合自己的作品解答,同时渗透环保的理念。)
  B同学回答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把这些作品变成这样。用思维导图展开联想,选择感兴趣的物体用线条重新组合画面。
  生:什么是思维导图,具体怎样运用它来创作我们的作品呢7
  ,
  师:谢谢你们的回答,请回去,一会儿大家在创作的时候,她们两位会协助大家一起完成你们的作品。关于思维导图的问题,David老师来解答。思维导图是英国教育学家东尼·博赞所创……
  优化后设计:
  1 出示作品,对比分析,提出问题
  师:针对这两组作品,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1:为什么左面的作品看起来空荡荡的,右面的作品丰富饱满?
  生2:这两组作品在创作上有什么区别?
  生3:第一组自画像是怎样变成第二组作品的呢?
  设计意图:此环节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TRACEB00k软件的插入图片和超链接功能,作品可随意点击放大,利于学生对比、赏析。
  2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嘉宾予以解答,引出本课知识点——思维导图
  嘉宾1(特级教师):“同学们画得真棒,老师看了特吃惊。第一组作品中,点、线、面的运用非常巧妙。第二组作品在第一组的基础上,运用了千变万化的色彩,使我们这张画达到了一个非常完美的效果。这两组作品都是用废旧纸板完成的,不仅造型色彩上有变化,材料也比较特殊。看来大家非常具有环保意识,希望这节课同学们也能完成这么出色的作品。”
  师:第二个问题我们请A同学根据她的这件作品为大家解答一下,她究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创作这件作品的。
  嘉宾2(A同学):“同学们,你们看我这幅画画的是什么?(猫)猫喜欢吃什么呢?(鱼)所以,我把鱼放在了猫的眼睛里。通过鱼我联想到了小乌龟,我把乌龟也放在了眼睛里,通过乌龟我联想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例如:鸽子、楼房、星星等。然后,我把所有我认为好玩的素材组织起来,变成了我现在的这幅作品,这种思维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思维导图,它对我们很有帮助。同学们,你们说我这幅画画得漂亮吗?
  师:谢谢你的解答。那么究竟什么是思维导图呢?
  白板出示: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有利于人脑发散思维的展开。创始人是英国教育学家东尼·博赞,他是大脑和学习方面的世界顶尖演讲家,被称为“智力魔法师”、“世界大脑先生”。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新颖的栏目访谈形式出现,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尽可能地将教学贴近生活。此处邀请特级教师刘月娥及五年级学生施雨作为嘉宾上台协助教学,刘老师作为美术教育前沿的研究者以其教师的身份向同学们解答疑惑,同时又向孩子们传达环境保护的意识,这使得本课不仅是一节简 单的美术课,更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小画家施雨同学的一番解答直奔主题,顺理成章地将“思维导图”抛给孩子们,孩子们很自然地就接受了这个难以解释的新知识。
  (三)师生协作
  完善作品
  原始设计:
  师:(黑板出示学生作品)这里有一张学生作品,通过画面中的人物,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学生:展开联想。(建筑、植物、动物、昆虫、水族、交通工具……)
  教师使用粉笔记录、绘制思维导图,圈点重点词语,即画面中可以利用的素材。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素材重新组合一幅作品。
  学生构思。教师示范绘画。
  设计意图:教师将课前准备的学生范画粘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通过范画发散思维、展开联想:使用粉笔进行示范板画。
  优化后设计:
  1 学生选择已有线描作品,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
  师:通过画面中的人物,你可以想到什么?
  生:西瓜、鱼、海豚、蝴蝶、棒棒糖、乌龟、虫子、地球、楼房……
  2 利用白板图库资源,重组学生作品
  师:刚才我们联想到了这么多素材,你能用我们想到的哪些素材重新创作这幅作品呢?
  生:西瓜变成人的头,苹果充当眼睛,蝴蝶充当人物的嘴,楼房充当身体……
  设计意图:教师使用白板进行教学,将学生范画存入电脑中,改变原有设计中粘贴实物的做法,优势在于:一是不破坏作品本身的完整性;二是以图片形式存入电脑中可随意调节范画的大小,利于学生观看;三是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在不改变作品的情况下,可以在范画本身圈点、涂改,还可以当成资源随时保存,以便日后教学使用;四是在重组作品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白板的图库功能,插入资源图片,直观快捷。
  (四)合作探究
  巩固新知
  1 实践要求:①小组内部运用思维导图展开想象,使用线条完善已有作品;②线条要流畅,注意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④作品要有新意。
  设计意图:学生2人完成一件作品,8人一组,共4组,完成后拼贴成4整幅作品。这主要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2 用课件播放背景音乐。
  3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探究。
  (五)活跃思维
  展示评价
  原始设计:
  展示评价学生现场绘制的作品。
  师:你认为这件作品的亮点(创新性)是什么?
  学生自评。
  师: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互相点评。
  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展示评价学生作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评价能力。
  优化后设计:
  1 展示评价学生白板示范作品
  生(自评):我把自画像头部变成了地球,地球上有许多的植物和动物,我将人物的头发变成了一条鱼和一只海豚……我认为这幅画很有创意。
  生(他评):我认为这幅画线条的处理很到位,很富有想象力……
  师:就像刚才同学们说的,刘老师认为这件作品线条流畅,体现了线条的疏密、长短、粗细的对比关系,非常有新意,作品中还体现出了环保的理念。
  2 展示评价学生现场集体作品
  师:现在,这4幅作品组合在一起是不是可以拼贴成一大幅作品啊?每一小幅作品就成了这个集体里的一部分,这些作品无论从画面内容上,还是从线条的运用上都比较有个性,跟刚才相比就像“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设计意图:改变了原有的评价方式,应用扫描仪现场扫描作品,结合白板软件的书写功能,在不改变原有作品的基础上开展修改、评价。
  (六)课外拓展
  延伸知识
  原始设计: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回家之后尝试一下,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实物贴图的作品转变成线描作品呢?
  设计意图:为下一节课讲解色彩知识(上色)做铺垫,日后可以形成系列教学。
  优化后设计: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节目,你们有收获吗?怎么样,这节课对你学习美术是不是很有帮助?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你留意生活,你会发现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美。
  设计意图:此环节应用数码讲述软件将视频、音频、图片资源巧妙结合,在短时间内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
  师:观众朋友们,时间过得真快,本期节目马上就要步入尾声了。下面,请大家拿着我们的作品跟随音乐和我们的特约嘉宾、听课教师一起来谈谈我们的收获与体会吧。
  设计意图:学生拿着作品轻松、愉快地和嘉宾老师谈体会,学生现场交流、互动的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反思
  1 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与以往的教学有显著不同。整节课以电视栏目形式貫穿始终,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以主持人的口吻介绍观众(学生)、嘉宾,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主题教学,教学效果显著。
  2 使用电子白板,教学工作方便快捷。本课教学应用了电子白板TRACEBook软件的插入图片、声音、视频、手写和超链接等功能,将学生作品移动、放大、缩小和旋转。同时,手写、文本输入功能的使用,有助于教师在不改变学生原有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巧妙的修改。屏幕截图功能的使用,可以保留课堂教学的过程,作为资源供下次上课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学课件不能现场修改的弊端。屏幕录像完整地记录了本课教师使用课件的全过程,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资源,为下一步教学及说课积累了材料。
  3 应用数码讲述软件将视频、音频、图片资源巧妙整合,并制作成新闻短片,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文字配队轻音乐和童声语音,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结合TRACEBook软件插入视频功能插入短片,使用插入图片功能出示课题。在展示评价环节,利用电子扫描仪现场扫描学生作品,结合电子白板的手写功能,调节作品中线条的粗细、疏密对比。这在以往的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
  (作者单位:北京房山区城关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传授知识已经从教育的目的演变成了手段和途径。主体、合作和创新等现代意识则逐渐成为教育的培养目标,尤其是创新意识。这不仅因为创新是一种社会能力,而且因为它非常适合于儿童的心智发展。我们知道,儿童是富于梦想的,这种梦想实际上是一种发散思维,也是创新思维的萌芽。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将发散思维逻辑化,并引导学生将梦想变成现实。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教学平台,CX-LOGO语言已经逐步
穿过一排低矮的平房,人声渐渐稀疏。在一堆显然是刚刚拆除的破旧厂房一侧,我们看到了北京朝阳区知名度很高的农村初中校——北苑中学。在看似不起眼的校门外,悬挂着的一块块牌匾却个顶个的有分量: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先进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  穿过校门,一排排整洁有序的教学楼掩映在绿树花丛中;楼内,光洁的地面、敞亮的教室,与校外的断壁残垣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切都让我们对这所“貌不惊人”的农村校有了更为强
师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对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很重要的影响,基于网络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也是如此。虽然远程教育过程中的学习者自己也是教师,但也会因为对某些课程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情感的不认同,而忽视课程的学习。  一、远程教育中师生间情感交流缺失的原因  1.教学中情感培养观念的缺失  观念指导着行动。任何一种观念的产生与形成,必然与当时的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应试”教育的长期作用下,不仅传统教育重视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编制专门用于操作题目评分的软件十分必要。这样可以对学生所做的操作题目进行电脑打分。下面以Excel操作题目为例,介绍评分软件的制作方法。    一、操作题目要求    在文件Excel01的Sheet1中完成如下操作:  (1)A1:E1内单元格跨列居中,字体设置为黑体、18磅、蓝色。  (2)按公式:学期成绩=期中成绩*30% 期末成绩*70%,计算学期成绩。  (3)表
游戏概况  《粘粘世界》是一款由独立游戏开发者凯勒·加布勒(Kyle Gabler)和罗恩·迦密(Ron Carmel)制作并发行的物理学题材益智游戏,可以在WiiWare、Mac OS X、Windows、Linux 多个平台上运行。  《粘粘世界》的创意来源于一款叫做《粘性高塔》的游戏,它的五个章节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最开始是夏天,最终章节设定为来年春天。游戏本身并无剧情,但是随着时间和关卡的推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基本要求在不同学科中的具体体现。同样,也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应用必须实现的目标。在大量实践案例中,我们却看到有些教师只重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与实施,忽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与实施;有些教师不能够准确把握“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将“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师的教学过
河北唐山开平区荆各庄小学在实际教学中将游戏应用到《西游故事人物记》学习中,利用游戏化学习激发了学生探究动力、体验人性化学习、提升教学水平,并提高了学生协作和交流能力。虽然游戏本身设计还不是十分精美,但是教师能够亲自开发游戏,并切实应用到课堂学习中,而且还提高了学习成效,确实难能可贵。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和他们一样,开发或选择游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大家共同促进游戏化学习事业的发展。  ——北京大学教
2013年10月17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协办、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承办的第五届“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工作暨基础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交流活动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举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罗方述、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处长马亮、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主任武装等领导出席会议。  交流活动中,与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围绕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融合与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悄然走进校园,对学校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和优化。目前,国内部分地区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初见成效。本刊曾于2010年第1期以专题报道的形式,对北京、上海、江苏扬州等地数字校园发展的若干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度采访,我们从中窥见数字校园的理想渐行渐近。  本期,我们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和贺平博士从数字校园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  —— 郭沫若  谁要是自己还没有被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德】第斯多惠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捷克】夸美纽斯  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  ——【美】本杰明 · 布鲁姆  最有价值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