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顾问”为中国建言献策

来源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123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自力更生为主,引进外援为辅”,新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引进“洋顾问”的高潮。1983年7月8日,邓小平发表“七·八”谈话后,中央成立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使引进外国专家成为我国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从新中国成立初到现在,六十年来,“洋顾问”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心血。
  如今,在中国工作的外国顾问、专家,每年都达到近50万人次。
  阿尔希波夫:中国政务院经济总顾问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急需各行各业的专家,以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应中国政府的要求,决定派遣大批专家来华工作。经过遴选,斯大林“看上”了时任苏共中央人事局局长和有色冶金工业部副部长的阿尔希波夫。
  这位生于1907年的苏共要员,曾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43年出任苏联冶金部副部长,不仅能力突出,而且谙熟经济问题。在召见阿尔希波夫时,斯大林要求他“以生命作保证,一定要搞好苏中关系”。中国方面对此也极为重视,宣布任命阿尔希波夫为政务院经济总顾问。
  1950年春节,阿尔希波夫来到北京,作为援华专家组的总负责人,开始了在中国的工作。他与5000多名苏联专家一起,援建了156个大型建设项目,帮助中国奠定工业基础。
  由于工作原因,阿尔希波夫与周恩来、陈云、李富春、薄一波等中国政务院领导人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每逢中国政务院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他都会应邀参加。在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大声叫阿尔希波夫坐到前面来,讨论问题时,也总是让他先讲,并说“在这方面,阿尔希波夫同志比我有发言权”。
  1951年初,苏联方面决定
  “调阿尔希波夫回国,另有重用”。中方对此感到很突然。周恩来专门告知苏联驻华大使馆,希望苏方让阿尔希波夫继续留在中国。但口信被送到莫斯科时,苏联政府已经做出决定:阿尔希波夫出任有色冶金工业部第一副部长。为此,苏方于1月17日致函周恩来,表达歉意,表示对阿尔希波夫的任命已公布,不宜更改。
  阿尔希波夫就要离开北京时,周恩来设宴送行,并亲自把一枚“中苏友谊章”戴在他的胸前。
  1953年,经中苏两国政府协商,阿尔希波夫再次被派到中国,继续担任中国政府的高级外国顾问,任中国政务院经济总顾问,具体负责援华专家组的工作,他在中国一干又是5年。
  1958年,苏联政府决定调阿尔希波夫回国,出任苏联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副主席。6月6日,周恩来第二次设宴为其送行。谈到几年来的友好合作时,与会者都掉了眼泪。阿尔希波夫也表示,他“已经很依恋中国”,舍不得走。
  此时的中苏两党之间,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分歧。周恩来预见到这种分歧必然会波及经济、贸易等方面,进而影响两国关系。他向阿尔希波夫提出,苏联方面如果决定撤回专家,应当按批次逐步撤离。


  1960年,中苏关系彻底破裂。同年5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决定一周内撤回所有援华专家。消息传出,阿尔希波夫大胆直言:“我不赞同‘火速’撤离。”此后不久,他带着担忧的心情访问中国。周恩来在与他会面时,建议苏联推迟一年、一年半或两三年撤回所有专家。后来,他又见到了陈云。两位老友心情沉重地谈了许久。陈云告诉他,为了两国人民的利益,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事态进一步恶化。
  结束此次访问回国后,阿尔希波夫想单独同赫鲁晓夫谈谈,转达中方的诚意。但是,他等来的是一个让人失望的电话:“一切都清楚了,已无任何问题需要补充了解,他(赫鲁晓夫)认为没有必要谈了。”
  中苏关系的恶化,让阿尔希波夫感到很痛心。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和政治风险,多次向苏共领导人安德罗波夫、雷日科夫、戈尔巴乔夫等提出建议,试图让中苏关系尽快得到改善。
  1984年12月,阿尔希波夫克服重重阻力,以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的身份,率团访华。其间,他受到陈云、彭真、薄一波等老朋友的亲切会见,并同中国政府签署了新的中苏贸易协定,为改善两国关系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此后,阿尔希波夫又为恢复中苏两党关系做了大量工作。在他的推动下,1989年5月15日,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自1959年以来,苏联最高领导人对中国的首次访问。第二天,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举行会晤,宣布中苏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托宾:给通货膨胀开“药方”
  1985年9月2日,重庆朝天门码头,一群神秘的外国人登上了“巴山”号游轮。走进“巴山”号船舱的,是几十位世界顶级经济学家。他们应中国政府之邀,在船上召开“宏观经济管理国际讨论会”,为中国政府提供经济决策建议。
  此次会议,就是新中国经济史上著名的“巴山轮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卓元,是“巴山轮会议”的与会者之一。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经济顾问、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
  “在会议初期的一次全体会上,托宾拿着中方提供的一张统计表,只看了一眼,就肯定地说:‘根据你们给我的这些统计数字……我断定,你们国家的经济已经过热。’当时,我非常惊奇。他只是看统计数据,就发现了问题,这很了不起!”
  托宾说道:“我、在座的牛津大学教授凯恩·克劳斯和原德国联邦银行行长埃明格尔,我们三人分属不同的学派。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们在判断各国的经济状况时,经常发生分歧。但这一次,我们的结论完全一致:中国经济过热,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我希望中国政府立即采取‘三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沉吟片刻后,他又说:“我要强调,中国甚至不能采用西方国家常用的
  ‘松紧搭配政策’,那是面临温和通货膨胀时的办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中国人从没见过的一些“怪现象”随之出现1984年第四季度银行信贷失控,投资猛增,物价上涨幅度达到10%。当年,中国全国货币发行的增加量,相当于过去5年里货币发行增加量的80%。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难以解释这些现象,中国政府决定邀请西方经济学家来华“把脉”。托宾等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中国的。
  中方参加此次会议的,既有薛暮桥等老一辈经济学家,也有吴敬琏等中年经济学家,还有
  “挤进来参会的小字辈”项怀诚、楼继伟、郭树清等。托宾遏制通货膨胀的建议,得到了中国老中青三代经济学者的赞同。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这一建议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自《中外书摘》2016年第6期)
其他文献
凯尔森是否有自己的法律解释理论,这是学界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文章认为凯尔森有自己的法律解释理论,其解释理论是一种框架式的法律解释理论。而且,凯尔森在自己的法律解释理
[摘 要]意识形态的传播何以有效?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本文从意识形态的产生入手,着重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概念和特征,特别是意识形态的利益指向性、实践性和生活性特征,为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提供了与传统不同的思路和视角。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作用,当务之急就是要抓好三个系统的建设:“认知——宣传”系统,“信任——回报”系统,“信仰——意义”系统。  [关键词]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有效性;意识
期刊
奥巴马执政以来,推出了所谓“亚太再平衡”政策,并对亚太地区进行了极为密集的访问,迄今已到访十次.rn十次出访几乎覆盖全亚洲rn每年秋冬季节是奥巴马展开亚太之行的重点时期
在一次整理档案时,一篇当年为新四军游击队采买物资、救治伤员的口述材料吸引了我。  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的皖南……  1942年冬,中共旌绩县委领导的新四军游击队在下坑山建立了一个联络点,这个联络点的主人名叫方名桂。  “皖南事变”已过去一年多了,但白色恐怖依然笼罩着群山万壑,国民党大军云集,县、乡密布保安团、自卫队,妄图一举“剿灭”共产党人的“星星之火”。皖南游击队面临着极为残酷的生存考验。面对国民
期刊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长征途中在遵义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领导下,一步一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一、遵义会议实现了军事战略方针的伟大转折
期刊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针对传统的农村养老保险而言的,其“新型”主要体现在资金筹措方式跟以往不同。在全国各地纷纷展开试点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民族地区由于自然条
作者简介:康旭博(1994-),男,蒙古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本科,西北工业大学,研究方向:贸易与经济。  摘 要:欢乐奥运季,印度独忧伤。印度的奥运表现,与其作为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是很不相称的。其实,印度的综合实力不可小觑: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中,印度稳居第11位;但在奥运会奖牌榜上,印度近期表现最好的一次才是第50名。本文将主要采用对比中印体育发展模式,深入分析印
琏弟:rn来信收到,得悉你已被分配到郴县农村参加农业劳动.心里很为高兴!并希望你坚决的一心一意地在农村长期劳动下去,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密切联系贫下中农群众有农业生产经
期刊
西部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作为跨世纪的宏伟战略,其重要性既体现在经济上,又体现在政治上。要充分发挥西部开发战略的作用,促进广大西部地区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