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本文结合本人参与的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对电气工程安装中的常见问题、要做的前期工作及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电气安装;问题;前期工作;控制措施
建筑电气安装贯穿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因此,电气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建筑质量的优劣。人们在追求舒適、安全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对建筑电气的安装也提出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
一、电气安装工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设计图纸问题
电气工程系统设备先进、管线繁锁,图纸设计者在设计中难免会出现错误,这些错误在电气安装过程中都会被放大,更多的时候,设计者不够专业或是对现场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都会造成这种问题。再者就是图纸设计者在图纸的表述中的偏差,现场的安装工作人员不能通过其简略描述而正确安装。
(二)材料问题
导线电阻率高、熔点低、机械性能差、截面小于标称值、绝缘差、温度系数大、温度系数大、尺寸不够数等;电缆耐压低、绝缘电阻小、抗腐蚀性差、耐温低。内部接头多、绝缘层与线芯严密性差;动力、照明、插座箱外观差,几何尺寸达不到要求,钢板、塑壳厚度不够,影响箱体强度,耐腐蚀性达不到要求;开关、插座导电值与标称值不符,导电金属片弹性不强,接触不好,易发热,达不到安全要求,塑料产品阻燃低、耐温、安全性能差等;灯具、光源粗制滥造,机械强度差,防锈防腐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等;各种电线管壁薄,强度差,镀锌层质量不符合要求,耐折性差等。
(三)电线管敷设问题
薄壁管代替厚壁管,黑铁管代替镀锌管,PVC管代替金属管;穿线管弯曲半径太小,并出现弯瘪、弯皱,严重时出现“死弯”。管子转弯不按规定设过渡盒;金属管口毛刺不处理,直接对口焊接,丝扣连接处和通过中间接线盒时不焊跨接钢筋,或焊接长度不够,“点焊”和焊穿管子现象严重。镀锌管和薄壁钢管不用丝接,用焊接;钢管不接地或接地不牢;管子埋墙、埋地深度不够。
(四)室外进户管预埋问题
采用薄壁铜管代替厚壁铜管;预埋深度不够,位置偏差较大;转弯处用电焊烧弯,上墙管与水平进户管网电焊驳接成90°角;进户管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处理不好。
二、建筑电气安装要做的前期工作
(一)严格进行施工组织审查
电气安装工程正式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提交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并报监理单位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如下内容:工程概况,组织机构及岗位配置,项目质量、安全、环境目标,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计划,材料进场计划,施工机械计划,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广计划,分部分项工程主要施工方法,明确质量控制点,工期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配电与照明节能,文明施工、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措施,常用的规范、标准,施工资料的管理等。施工组织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反应工程的具体环境和工程特点,对工程施工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二)电气安装施工方案审查
施工方案非常重要,对保证工程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施工之前,工程技术人员应重视对设计图纸的自审、会审,对线路复杂和或交叉口多的部位进行重点审查。施工人员位应该重点注意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实用性及对工程质量的预控能力,从施工方案编制的深度、广度入手,严格确保工程质量。
(三)加强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控制
材料和设备质量的好坏,是电气安装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所以必须从源头上对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首先要求进场的原材料和设备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技术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产品性能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技术标准。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必须清退,一律不得使用,确保产品质量,严把质量关。
(四)加强技术交底
施工人员要和技术人员事先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要把工程要求、应注意的问题和施工方案、技术措施等各个方面,向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作详细的交底,使其明确各自施工任务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对管道交叉多的房间,例如卫生间、厨房等先按设计图做出样板,进行样板施工,以便提前发现问题,尽量避免在施工中出现问题而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
(五)加强电气安装与土建协调配合
土建工程是电气安装施工的前提,土建工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电气的安装和施工,二者的协调配合,是工程整体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电气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应该认真对图纸进行审核,如果有不协调和矛盾的地方,要请土建设计人员想办法予以解决。施工开始后,定时与土建人员碰头开会,协调土建与电气的施工协调问题,使二者在质量标准、施工方法等方面相一致,减少问题的发生,保证工程的质量和电气功能的正常使用。
三、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的控制措施
(一)加强施工准备阶段的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是整个建筑电气施工工程中,保证电气施工前质量控制,做好电气施工工作,保证电气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图纸会审就是要把在熟悉图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尽可能地消灭在工程开工前,因此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减少施工图中的差错,完善设计提高建筑电气工程质量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施工阶段的材料质量审查
电气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应协同监理工程师,首先检查货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核对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性能参数是否与设计一致;对主要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等。对材料质量发生怀疑时,应现场封样,及时到当地有资质的检测部门去检验,合格后方能进入现场投入使用。
(三)加强施工中电线管敷设安装工作的检查
在电线管敷设过程中要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规范行事。不能出现电线死结、凹痕、多层重叠等现象;在电线管和配电装置相连接时应考虑管口和箱体的固定,管线不应露出太长,不能出现管口不平、管线长短层次不齐等现象;预埋电线管时不应因为方便而仅用钳夹打结弯管口,而是用正规的塞头处理管口薄壁管不应代替厚壁管,黑铁管不应代替镀锌管。
(四)加强施工阶段室外进户管的预埋工作
采用薄壁铜管代替厚壁铜管;预埋深度不够,位置偏差较大;转弯处用电焊烧弯,上墙管与水平进户管网电焊驳接成90°角;进户管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处理不好。
四、加强事前培训、优选施工人员,奠定质量控制基础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的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相结合的观念。其次是人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
五、结语
总之,施工企业必须强化质量意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增强现场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的质量观念,坚持持证上岗。另一方面,应加强政府的质量监督,对不合格工程严管重罚,并在广播、电视上进行公开曝光。技术监督部门不定期抽查电气材料市场,将不合格材料进行公布,使假冒伪劣产品无市场。同时,针对质量通病,制定措施,有计划地开展无质量通病活动,使工程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5).
[2]于洪亮.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常见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5).
[3]肖明海.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存在的问题与预防[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6,(9).
[4]注册建筑电气工程师必备规范汇编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关键词:电气安装;问题;前期工作;控制措施
建筑电气安装贯穿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因此,电气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建筑质量的优劣。人们在追求舒適、安全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对建筑电气的安装也提出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
一、电气安装工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设计图纸问题
电气工程系统设备先进、管线繁锁,图纸设计者在设计中难免会出现错误,这些错误在电气安装过程中都会被放大,更多的时候,设计者不够专业或是对现场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都会造成这种问题。再者就是图纸设计者在图纸的表述中的偏差,现场的安装工作人员不能通过其简略描述而正确安装。
(二)材料问题
导线电阻率高、熔点低、机械性能差、截面小于标称值、绝缘差、温度系数大、温度系数大、尺寸不够数等;电缆耐压低、绝缘电阻小、抗腐蚀性差、耐温低。内部接头多、绝缘层与线芯严密性差;动力、照明、插座箱外观差,几何尺寸达不到要求,钢板、塑壳厚度不够,影响箱体强度,耐腐蚀性达不到要求;开关、插座导电值与标称值不符,导电金属片弹性不强,接触不好,易发热,达不到安全要求,塑料产品阻燃低、耐温、安全性能差等;灯具、光源粗制滥造,机械强度差,防锈防腐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等;各种电线管壁薄,强度差,镀锌层质量不符合要求,耐折性差等。
(三)电线管敷设问题
薄壁管代替厚壁管,黑铁管代替镀锌管,PVC管代替金属管;穿线管弯曲半径太小,并出现弯瘪、弯皱,严重时出现“死弯”。管子转弯不按规定设过渡盒;金属管口毛刺不处理,直接对口焊接,丝扣连接处和通过中间接线盒时不焊跨接钢筋,或焊接长度不够,“点焊”和焊穿管子现象严重。镀锌管和薄壁钢管不用丝接,用焊接;钢管不接地或接地不牢;管子埋墙、埋地深度不够。
(四)室外进户管预埋问题
采用薄壁铜管代替厚壁铜管;预埋深度不够,位置偏差较大;转弯处用电焊烧弯,上墙管与水平进户管网电焊驳接成90°角;进户管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处理不好。
二、建筑电气安装要做的前期工作
(一)严格进行施工组织审查
电气安装工程正式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提交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并报监理单位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如下内容:工程概况,组织机构及岗位配置,项目质量、安全、环境目标,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计划,材料进场计划,施工机械计划,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广计划,分部分项工程主要施工方法,明确质量控制点,工期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配电与照明节能,文明施工、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措施,常用的规范、标准,施工资料的管理等。施工组织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反应工程的具体环境和工程特点,对工程施工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二)电气安装施工方案审查
施工方案非常重要,对保证工程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施工之前,工程技术人员应重视对设计图纸的自审、会审,对线路复杂和或交叉口多的部位进行重点审查。施工人员位应该重点注意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实用性及对工程质量的预控能力,从施工方案编制的深度、广度入手,严格确保工程质量。
(三)加强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控制
材料和设备质量的好坏,是电气安装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所以必须从源头上对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首先要求进场的原材料和设备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技术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产品性能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技术标准。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必须清退,一律不得使用,确保产品质量,严把质量关。
(四)加强技术交底
施工人员要和技术人员事先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要把工程要求、应注意的问题和施工方案、技术措施等各个方面,向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作详细的交底,使其明确各自施工任务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对管道交叉多的房间,例如卫生间、厨房等先按设计图做出样板,进行样板施工,以便提前发现问题,尽量避免在施工中出现问题而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
(五)加强电气安装与土建协调配合
土建工程是电气安装施工的前提,土建工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电气的安装和施工,二者的协调配合,是工程整体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电气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应该认真对图纸进行审核,如果有不协调和矛盾的地方,要请土建设计人员想办法予以解决。施工开始后,定时与土建人员碰头开会,协调土建与电气的施工协调问题,使二者在质量标准、施工方法等方面相一致,减少问题的发生,保证工程的质量和电气功能的正常使用。
三、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的控制措施
(一)加强施工准备阶段的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是整个建筑电气施工工程中,保证电气施工前质量控制,做好电气施工工作,保证电气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图纸会审就是要把在熟悉图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尽可能地消灭在工程开工前,因此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减少施工图中的差错,完善设计提高建筑电气工程质量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施工阶段的材料质量审查
电气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应协同监理工程师,首先检查货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核对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性能参数是否与设计一致;对主要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等。对材料质量发生怀疑时,应现场封样,及时到当地有资质的检测部门去检验,合格后方能进入现场投入使用。
(三)加强施工中电线管敷设安装工作的检查
在电线管敷设过程中要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规范行事。不能出现电线死结、凹痕、多层重叠等现象;在电线管和配电装置相连接时应考虑管口和箱体的固定,管线不应露出太长,不能出现管口不平、管线长短层次不齐等现象;预埋电线管时不应因为方便而仅用钳夹打结弯管口,而是用正规的塞头处理管口薄壁管不应代替厚壁管,黑铁管不应代替镀锌管。
(四)加强施工阶段室外进户管的预埋工作
采用薄壁铜管代替厚壁铜管;预埋深度不够,位置偏差较大;转弯处用电焊烧弯,上墙管与水平进户管网电焊驳接成90°角;进户管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处理不好。
四、加强事前培训、优选施工人员,奠定质量控制基础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的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相结合的观念。其次是人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
五、结语
总之,施工企业必须强化质量意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增强现场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的质量观念,坚持持证上岗。另一方面,应加强政府的质量监督,对不合格工程严管重罚,并在广播、电视上进行公开曝光。技术监督部门不定期抽查电气材料市场,将不合格材料进行公布,使假冒伪劣产品无市场。同时,针对质量通病,制定措施,有计划地开展无质量通病活动,使工程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5).
[2]于洪亮.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常见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5).
[3]肖明海.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存在的问题与预防[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6,(9).
[4]注册建筑电气工程师必备规范汇编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