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发育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的影响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q789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中股骨头的发育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股骨头的发育对DDH闭合复位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5年1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治疗的111例124髋DDH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99例;左髋57例,右髋41例,双髋13例;年龄(15.6±3.6)个月;随访时间(38.7±10.0)个月。术前在MRI上测量股骨头和骨化核的高度和直径(包括左右径及前后径)。末次随访行X线片检查时,采用Kalamchi-MacEwen法评估AVN情况。

结果

术前MRI上测量患侧124髋的股骨头前后径为(1.91±0.27)cm、左右径为(1.82±0.26)cm、高度为(1.08±0.18)cm,骨化核前后径为(0.59±0.35)cm、左右径为(0.49±0.28)cm、高度为(0.36±0.20)cm;健侧98髋的股骨头前后径为(2.21±0.30)cm、左右径为(2.27±0.19)cm、高度为(1.33±0.16)cm,骨化核前后径为(1.06±0.33)cm、左右径为(1.01±0.28)cm、高度为(0.68±0.18)cm,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本组有21髋(16.9%)发生AVN。根据年龄,我们把患儿分成三组。其中,6~12个月的20髋为A组,13~18个月的77髋为B组,19~24个月的27髋为C组。A组AVN发生率为30.0%(6/20),B组为18.2%(14/77),C组为3.7%(1/27),各组AVN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0,P=0.033)。出现AVN患儿的髋关节股骨头前后径为(1.79±0.24)cm,左右径为(1.69±0.19)cm,骨化核前后径为(0.44±0.33)cm;无AVN患儿的股骨头前后径为(1.98±0.27)cm、左右径为(1.89±0.28)cm,骨化核前后径为(0.62±0.36)cm,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侧股骨头直径、骨化核直径及高度与年龄呈正相关,股骨头高度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年龄与AVN的发生呈负相关(r=-0.274,P=0.002);患侧股骨头直径与AVN呈负相关(P<0.005);股骨头高度,骨化核出现与否、骨化核直径和高度及骨化核与股骨头的比值与AVN均无明显关系。

结论

DDH患者患侧股骨头的发育较健侧差,股骨头直径、骨化核直径及高度随年龄增长不断发育。DDH闭合复位后AVN发生率与股骨头直径呈负相关,与股骨头高度和骨化核的发育无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3DCT观察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骨盆截骨术后再脱位的病理改变,模拟和预判Dega截骨术的治疗效果,探讨DDH术后再脱位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采用Dega截骨术治疗的儿童DDH骨盆截骨术后再脱位27例28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9髋,女19例19髋;再手术时患儿年龄2岁4
目的探讨幼儿及儿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实施Pemberton骨盆联合股骨近端截骨术后半脱位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随访10年以上、有完整资料的62例(79髋)实施Pemberton骨盆联合股骨近端短缩、内翻、去旋转截骨术DDH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前年龄(4.28±2.13)岁,其中≤3岁23例(33髋),>3岁39例(46髋);Tönnis分级Ⅱ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