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协力建高潭 革命老区放光彩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高潭,一辆辆运输车穿梭在并不宽敞的道路上,楼房旁的吊机起起落落,路旁的搅拌机轰鸣运作,还有山边的推土机、挖掘机,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展现在记者面前。“前面施工,车辆慢行”、“施工重地,注意安全”等警示牌随处可见……整个高潭,都成了一个建设的大工场。一片繁忙景象,却让人感到无限生机。
  “继承和弘扬高潭革命精神,最好的行动就是加快革命老区发展”
  2016年8月,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把高潭革命老区建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党史教育基地、特色产业基地”,并通过办好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推动中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落户等10件实事,推动高潭经济全面发展,实现与全市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向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献礼。
  为加强高潭建设的组织协调,惠州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纪念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和副市长等分别任组长和副组长,市直单位负责人任成员,并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办公室,推进督导各项工作开展。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高潭革命老区“建成三个基地 办好十件实事”实施方案》。按《方案》要求,“基地”和“实事”的建设项目,均有市直和县有关单位部门牵头负责,明确了工作重点、责任分工和工作进度。
  去年,惠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十三五"规划,建好办好高潭革命老区"三个基地、十件实事",加大对落后山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區帮扶力度,确保与全市同步进入全面小康。
  据了解,去年以来,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多次到高潭镇调研、检查工作。“没有老区人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陈奕威说,“继承和弘扬高潭革命精神,最好的行动就是加快革命老区发展,实现与全市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他多次强调,要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高潭革命老区“三个基地十件实事”建设。
  “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推进高潭建设”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根据地之一,高潭中洞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如此珍贵的革命老区是我县的荣誉,我们在珍惜荣誉的同时,更要充分利用荣誉,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充分挖掘出来,丰富党史内容,同时将这些红色资源整合起来,促进老区经济发展。”惠东县委书记郭武飘多次强调,“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推进高潭建设。”
  今年,惠东县委、县政府提出“把高潭革命老区建设成脱贫奔康,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绿色发展示范基地”,振兴贫困革命老区的战略部署。
  “让高潭革命老区的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神圣的使命。”惠东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耀云对记者说,建设高潭,既是加快革命老区脱贫奔康的需要,也是传承革命传统的需要。高潭位于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多个县区的结合点,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得天独厚地理位置,建设干部教育基地可谓合“天时、地利、人和”,以中洞为中心,与粤赣湘边纵队诞生地安墩形成辐射海陆惠紫边区的红色教育线路,可开发形成一批有特色的教学课程,构建效果明显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
  “发展机遇千载难逢。”李耀云对记者说,现在是发展高潭的黄金时期,高潭中洞革命老区发展项目纳入了惠东县“十三五”发展规划。惠东县根据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成三个基地、办好十件实事”的部署要求,把加快高潭革命老区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充分利用中央和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全力推动高潭老区加快发展。
  “发扬高潭革命精神建设高潭”
  高潭“三个基地和十件实事”的建设,牵动着人民的心。在高潭镇,从干部到群众,从圩镇到乡村,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基地”、是“实事”。他们认为,这是高潭发展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无论是封路维修,还是征地拆迁,群众都积极配合,没有遇到一户反对。”高潭镇镇长刘文区说,现在还有不少外出乡贤表示要返乡办企业,为家乡发展共出力。
  “当年外出打拼,现在有点积蓄,自然也是要回来和家乡一起发展。”外出深圳20年的黄展捷对于家乡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工期紧,任务重,无论是施工队,还是镇里的干部同志,都是‘5+2’‘白+黑’,没有节假日,但大家都没有一句怨言,晒黑了、跑瘦了,还是干劲十足,前段时间台风雨水多,影响进度,大家都主动加班,把工作做到最好。”高潭镇委副书记谢法良告诉记者。
  目前,高潭“建成三个基地、办好十件实事”项目进展顺利。“我们要发扬高潭革命精神来建设高潭。”李耀云表示,高潭革命精神,是高潭人民对党的无限忠诚信任的坚定信念,是高潭人民党群密切、无私无畏的奉献,是高潭人民坚毅乐观、勇于牺牲的意志体现,是高潭人民志远行实的创先精神实践。
其他文献
日前,始興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向该县在校就读的13位中专以上革命烈士后裔学生发放助学金,共计36000元。  县老促会会长阳日成在助学金发放仪式上致辞,鼓励革命烈士后裔继承先辈遗志,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化作动力,自强不息,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家庭有贡献的人。(吴 婷)
期刊
丁酉鸡年,风和日丽,融融春光,依传统习俗过大年。除夕日,吃团圆饭、欢聚守岁、看春晚、拜年祈福。新春伊始,晴空万里,走亲戚、会朋友,抱拳作揖、飞盏品茗、说事言情、不亦乐乎。乘兴作词一首,以记盛年。  举国庆新禧,万户千家同喜。  埔地俗无异。  祝佳节,情遥寄。  续鸿篇,商儒会际。  贺岁酒,举杯对饮豪气。  四海歌盛世。  山河美,风光绚丽。  艳阳高照,泰运今启。  立志为,崛起中华发力。  
期刊
惠东县地处东江腹地,是中国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的诞生地,其辖下的稔平半岛被称为“革命摇篮”,高潭中洞更有“东江红都”之誉。  惠东县高潭镇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东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11月成立的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之一。从1922年起,高潭人民长期坚持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直至新中国成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期刊
高潭革命烈士纪念碑,屹立在镇圩的下圩铺。碑身基座的左側镶嵌着一块墓碑。这块墓碑既铭刻着高伟烈士的丰功伟绩,也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  1927年反革命政变后,高潭区农民自卫军向镇圩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发起了反攻。高伟,海丰梅陇人,黄埔军校毕业,时任海丰农军负责人。他奉命带领海丰农军前来增援,不幸在战斗中牺牲。数月后,在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期间,高潭民众近万人在下圩埔为高伟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将
期刊
2015年,在清远召开的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座谈会上,清远市委书记葛长伟在致辞中说:“清远市老促会带着对老区群众的深厚感情,工作非常深入。特别是赵伯杰老书记,带头每年多次深入基层,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给市委、市政府提了很多非常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葛长伟赞扬的赵伯杰,在清远市老促会会长任上连续五届、一干就是十八年。  不忘初心,任劳任怨,为建设老区甘当“老黄牛”  赵伯杰曾任清远县委书记,清远
期刊
1940年,国民党顽固派加大了对曾生、王作尧领导的惠东宝抗日游击大队的进攻。曾生同志率领重组后的新编抗日游击大队从坪山出发,经过十余天的苦战和跋涉,被迫东移入驻高潭。  曾生的队伍到达高潭后,受到了当地党组织和群众的热情接待。国民党顽军又组织了2000余人分别从海丰、紫金和时属惠阳的多祝向高潭扑来,妄图消灭这支抗日的队伍。曾生带领新编抗日游击大队的特务营和一、三中队驻扎在柑树下村的大夫第及附近民居
期刊
2016年8月,由阳江市委、市福彩发行中心等联合主办的“我的中国梦·青春七彩梦”广东省第七届留守少年儿童阳江市福彩夏令營开营,迎来了来自江城、大沟镇、春城、织篢镇、程村镇、海陵镇、陂面镇、松柏镇等多个地区的阳江留守儿童。  夏令营活动开营仪式在阳江市青少年宫举行,少年宫的小伙伴们热情的舞蹈,一如这个夏天温暖的阳光让少年们的青春挂上一段七彩斑斓的美梦。参加启动仪式的领导们代表省少工委向本届夏令营活动
期刊
在革命斗争的年代,无数党员先辈都无愧为誓言的践行者和信仰的坚守者,他们以坚定的信念、不屈的意志,诠释了对党的绝对忠诚。在高潭,就曾经有5名这样的共产党员,他们是朱远平、朱正光、钟蔚强、钟金娘、钟李仁。  1925年,高潭特别支部成立,这5名党员就是在高潭特别支部成立后发展的早期党员。1927年,高潭泔溪村成立泔溪支部,共有党员25人,5名党员均属该支部。1933年,广东省委领导机关屡遭敌人严重破坏
期刊
在高潭中洞,清末民初有一户豪绅。哥叫戴林仕,弟叫戴梅。他们家拥有中洞40%的土地,年收租达2000多担,还在海丰设有商号,高潭开有染坊。戴梅晚清时还捐了贡生,高潭人尊称他为贡爷,并在深山里建造了抢眼的百庆楼和百祥楼。苍劲有力的楼名就是戴梅题书。  戴梅的长子叫戴焕其,在外地求学期间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民主进步思想。回乡后,负责主持家里的一切事务。心地善良的戴焕其十分同情农民,并同黄星南、罗炽卿等人来
期刊
高潭镇是惠东县东边最边远的山区镇。近年来,高潭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省、市、县老促会和相关部门给予关心和大力支持,广大干部和群众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克服困难,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计划,实现各项目标,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去年6月30日,惠州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赴高潭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并作出在高潭革命老区“建成三个基地,办好十件实事”的战略部署,致力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