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为房等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rbeyo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生只为房
  郭震生
  父亲9岁时,父母双亡。大姑出嫁时,他被当时这个唯一的亲人带到婆家,他的房子留给了堂叔。
  父亲18岁时,当兵去了部队,营房是他的房。退伍后的他来到工厂上班,宿舍是他的房。
  父亲27岁时,入赘到母亲家,所以我从小被外婆带大的。直到我9岁时,单位一间16平方米的蜗居成了父亲真正的房,也成了我们的家。
  父亲36岁时,随着弟弟的到来,房子不够住了,他就在平房前的院子里用石头和砖砌了一间小棚,我在这里住了9年。
  父亲45岁时,我们搬进了一间30平方米的“鸽子笼”,开始了我们家的楼房时代。
  父亲54岁时,头发花白的他拿出全部积蓄给我买了一套房子,在这房子里我成了家。
  当父亲退休后,本以为这他下再也不会为房子操心了。一天,他正在小区的公园里下棋,远处来了一伙人拿着图纸对着房子在比划着什么。
  过了几天,父亲听到一个消息,自己所在的小区被列为危房改造计划之中。那年,父亲63岁。
  编辑张金余
  
  到北极卖冰箱
  长歌怡然
  如果有人提出来要把冰箱卖到北极去,也许很多人都会认为这等于把梳子卖给和尚、把取暖器卖给赤道居民一样愚蠢可笑。
   然而,有一位叫沃特森的人却成功了。他要将冰箱卖到北极的灵感,竟来自一次到一户爱斯基摩人家里做客。主人很热情地招待他,但一切吃的东西都结了厚厚一层冰,屋外也是冰天雪地,要想将食物解冻,又不能在屋里生火,否则用冰砖造的屋子就会融化,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室外点燃动物的皮毛或者皮内脂肪,烧一大锅开水。冰箱既然可以用来冷冻食物,也可用来防止食物结冰,爱斯基摩人不是正可以利用冰箱的后一个特点吗?于是沃特森为他们作了一次演示:将自己带去的啤酒和矿泉水以及他们刚捕获的猎物。一同放入冰箱,将冰箱的温度调到4摄氏度。第二天,当他们打开冰箱时,那些东西都没有结冰。
   有了冰箱,爱斯基摩人再也不用在每餐饭前烧水解冻食物了,既省了麻烦,还省了许多“燃料”。他们都非常感谢沃特森向他们推销了这个产品。
  编辑张金余
  
  退化
  ○刘志军
  一个人在森林里迷路了,他在一棵大树下遇见了一只猴子。猴子很友好,主动爬上树摘果子给人吃。人吃饱了以后就来了精神,给猴子讲起人类的进化。
  人说:“其实,最早的人也都是猴子,只不过人类比较聪明,很早就学会了直立行走,腾出了两只手,创造了人类社会今天的文明。”猴子很迷茫,他根部听不懂人说的这些理论,但他还是认真地听着人的高谈阔论。
  人接着说:“人类发明了指南针,能辨别方向。人类发明的全球定位系统能准确找到你身处的位子……”
  猴子问:“既然你能辨别方向,那为什么还会迷路了呢?”
  “那是因为我没有带指南针,更没有GPS告诉我准确的位子!”人争辩说。
   这时,从大树后面扑来一只老虎,猴子一蹿爬上了树,而人则成了老虎的美餐。
   其实猴子明白,当生存受到威胁时,一切不利于逃生的进化实际上都是一种退化!
  编辑张金余
  
  橡子和南瓜
  赵荣霞
  有一个女人在草地上散步,她走着走着经过一片南瓜田,她看到了金色的大南瓜。在一个角落里,女人看到了一棵巨大橡树。
  她坐在巨大的橡树下休息,看到了橡树上接的小橡子,然后,她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小藤蔓上接着大南瓜,而巨大的橡树上却接着小橡子呢?然后,她心想:“这是上帝创作的失误!他应该让巨大的橡树上接大南瓜,而让小藤蔓上接小橡子,这才公平合理呢。”女人想着想着,就在橡树下睡着了,她发出了微微的鼾声。橡树上的小橡子掉下了两颗,掉在了女人的头上,女人被惊醒了,她看到了掉下来的橡子。然后,她笑着说:“也许上帝是正确的,掉下来的是小橡子而不是大南瓜。”
  编辑张金余
  
  你为何
  不快乐
  武宝生
  有一次,我到残疾儿童学校采访,通过手语教师,问一位聋哑孩子:“让你最快乐的事是什么?”聋哑孩子用手语回答:“能听到声音!”
  接着,我又问身旁一位盲孩子:“那么,让你最快乐的事又是什么呢?”盲孩子马上回答:“能看到五彩的世界!”
  聋哑孩子能看清周围的一切却把“听”当作最快乐的事;盲孩子能听清周围的声音却把“看”当作最快乐的事。我想,如果将二者互换,他们便拥有各自的快乐了!
  我把这个想法通过教师告诉了两个孩子。他们若有所思地想了一会儿,先后表达了同一句话:“原来,我们都拥有快乐呀!”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世界上,再不完美的事,也会孕育着快乐。因为,世界上并不缺少快乐,缺少的只是发现与体验,而要真正发现与体验身边的快乐,决定的因素是你的心情和看问题的角度。只是有时我们正常人,能听能看能说,却总是不快乐。
  编辑张金余
  
  没舍得
  兰精灵
  李栓科在南极考察时,曾有一次违反科考队的规定,冒着生命危险跑出去看帝企鹅。
  “南极的帝企鹅把石头作为定情物。求偶时,雌企鹅除了看中雄企鹅的相貌、个头之外,还要看它脚下的石块是否够大、够漂亮……”他讲得津津有味儿。
  “那您没偷着拿回来一块儿?”对面的洪晃打趣地问。
  “那没有,因为南极的石头真的是太少了。你别看南极有1 40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却很少能在冰面或是雪地上找到一块石头。即使有裸露的,那几厘米直径的小石块却像钻石一样稀少而珍贵,所以没舍得……”他这样解释着。
  后来他又讲到:站在青藏高原上,你千万要对脚下的一棵小草留情,因为你一脚下去,对它将是毁灭性的……
  有所不为,原来是一个人打心眼儿里生出的敬畏感,敬畏爱情的神圣也敬畏生命的脆弱,但归根结底还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编辑 张金余
其他文献
你向前迈一小步,是思想的一大步    在希腊有这样一种说法:“太阳只有一颗,最高女祭司只有一人。”北京奥运会圣火在2008年3月点燃,谁成为圣火采集仪式的最高女祭司自然就成了人们最关注的目标。  2008年2月27日,希腊奥委会突然宣布,北京奥运会圣火将由希腊青年舞蹈家、戏剧艺术家玛利亚·娜芙普利都担任,这个决定出乎了许多人的预料。    按照往年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最高女祭司演员的选拔,都是由希腊
他是江苏南通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贫穷让他不甘心窝窝囊囊地过一辈子,他要当大官成大款。他梦想有一天能够开着轿车带着美丽的妻子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但是,他知道,一个农家子要实现这个梦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所以他发奋学习,考上了一所师范大学。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又喜又悲。喜的是自己已经朝着目标迈出了一大步,悲的是家里拿不出学费。于是,他一个人跑乡里、跑县里,终于拿到了助
想唱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歌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是虎年春晚小品《我心飞翔》里大队长的台词。因为参加训练的五个女飞行员都很想驾机飞过天安门,亲自参加60年大庆阅兵,但必须有一个人当“备飞”,无法实现梦想,这就是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揭示了一个生活中很普遍的规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梦想,梦想都很丰满,甚至丰满到漫无边际;但现实却很骨感,很残酷,很吝啬,总是让许多
成功的珍珠,是智慧在闪光    几年前,刚满20岁的她在杭州市的一间花店打工。一天,她去参加朋友的一场婚礼,当婚礼进行到高潮时,从空中洒下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花瓣,把整个婚礼装点得浪漫漂亮,富有情调。细心的她发现飘落下来的花瓣并不是真正的花瓣,而是合成的塑料花瓣。  为什么不选用真正的鲜花花瓣,这样不就更富有浪漫的情调吗?她灵光一闪:花店经常出租花篮,每次收回花篮后,总是把这些用过的鲜花扔进垃圾场里
看新闻联播,有宣传奥运的节目,其中市民积极投身奥运会学英语,而且还跟外国朋友交流,镜头中一个六十多岁老太太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七年前就开始苦学英语。记者到她家采访的时候,她老人家挥手、耸肩动作做得很是地道,用英语说完“你好”,又来了一句“娃儿开门去北京”,给人感觉还挺像回事。  后面接着一个镜头:老太太在自己家里接待了美国的一个家庭。过程中好像要发一张宣传单之类的纸片,这老太太习惯地伸出右手食指在
造物主是公平的,生命中的许多东西都是值得欣赏的。而欣赏,不是崇拜。索拜是一种无知的狂热、无谓的盲从,而欣赏则是一种怡然冷静的心情,一种给予与温馨,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用耳朵、眼睛去触摸、去感受、去赏识、去领略的理智自得。  用欣赏的目光去看世界,这个世界会因此而更加美满:用欣赏的目光去看自然,会顺其然而陶冶高雅的情操;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尘世,用丰富的感情去面对人生,会懂得许多豁达的处世之理,会默默地
在首都博物馆精品云集的瓷器展厅中,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镇馆之宝——青花凤首扁壶。这是一件元代大青花瓷作品,壶身为扁圆形,小口,以凤首作流,凤尾卷起作柄,借壶身为凤身,绘凤穿番莲纹饰,乍看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穿行于莲花之中。整件作品,装饰和造型融为一体,别致新颖,胎体洁白,釉色纯净青翠,堪称完美。  如果告诉你,这是一件完全由碎片修复而成的陶瓷,你相信吗?  20世纪70年代初,北京元大都遗址被发
2006年初夏,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突然红得发紫,他的一套《品三国》书稿竞标引起了中国出版界的轰动,先是说有500万的版税,后又说已暴涨到780万。8月5日易中天在上海书展签名售书,一连签了2000多册,签坏了8支笔,最后累得他实在握不住笔了,人们还是不肯离去。易中天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轰动和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靠他出色的沟通艺术获得的。    放下架子,贴近听众    易中天一反学者教授端着架
一“书虫”大餐(印尼)吉泰特  二“快餐”(乌克兰)库斯托夫斯基  三 秀色可餐(乌克兰)奥列格  四 量口定做(比利时)达米亚恩斯  五“找茬?!”(乌兹别克斯坦)拉夫珊
以我看,人生无非就是两个词:“放下”与“执著”。比如我有几位老友,不常见面,见了面总劝我“放下”。放下什么呢?没说,断续劝我:“把一切都放下,人就不会生病。”从那劝导中我听出了一个逆推理:你之所以多病,就因为你没放下。逆推理中又含了一条暗示:我为什么身体好呢?全都放下了。   可谁料,一晚上,主张放下的几位却始终没放下几十年前的“文革”旧怨,那时谁把谁怎样了呀,谁和谁是一派的呀,谁表面如何其实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