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亚洲中青年男性较为常见的眼底病变。急性和慢性CSC可导致视网膜血流不同程度的损伤。本研究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观察并对比急性和慢性CSC患眼各层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方法:纳入12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1697);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JJ30982);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20210702097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亚洲中青年男性较为常见的眼底病变。急性和慢性CSC可导致视网膜血流不同程度的损伤。本研究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观察并对比急性和慢性CSC患眼各层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方法:纳入12例急性CSC和8例慢性CSC患者,包括12只急性CSC患眼(急性CSC患眼组)、11只慢性CSC患眼(慢性CSC患眼组)、17只正常眼(正常眼组)。患者均接受3 mm×3 mm、6 mm×6 mm黄斑区OCTA扫描。通过去投影OCTA算法将扫描的视网膜血流分层分割为浅层血管复合体(superficial vascular complexes,SVC)、中间毛细血管层(intermediate capillary plexuses,ICP)和深层毛细血管层(deep capillary plexuses,DCP)。内层视网膜包括SVC、ICP、DCP。计算并比较各层视网膜血流密度。结果:3 mm×3 mm黄斑区OCTA扫描显示:SVC和ICP血流密度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CSC患眼组的DCP和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显著低于急性CSC患眼组及正常眼组(均P<0.05);急性CSC患眼组与正常眼组之间各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 mm×6 mm黄斑区OCTA扫描结果显示:慢性CSC患眼组的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显著低于急性CSC患眼组及正常眼组(均P<0.05),而3组之间的SVC血流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CSC患眼DCP和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显著降低,可能是患者视功能受损的原因。对于急性期CSC患者,建议积极治疗,以避免迁延成慢性CSC。
其他文献
《消夏图》是元代宫廷画家刘贯道现存的一件人物画作品。画家以“画中画,屏中屏”的构图形式,构造了一个暗含深意的文士闲适消夏的艺术空间,再现了元代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方式、审美旨趣以及“出世”与“入仕”的矛盾心理。本文即通过对画作涉及到的物质材料进行观察与分析,探索画家的内心世界及精神图景。
乡村分类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明确乡村所处地位和现有条件才能对症下药。整治改善类乡村数量庞大,解决整治改善类乡村存在的问题,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整治改善类乡村,利用SWOT模型分析区位、政策、人文、环境、经济等方面,建议始终坚持以村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扬其地理优势,改善环境方面的不足,解决经济发展滞缓的问题,战胜人文不断衰退的挑战,提升整治改善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
街道,作为城市的“骨骼”,兼具交通空间的物理属性和公共交往的社会属性。在“以车为本”的城市交通发展理念的影响下,街道空间被重新定义,只注重机动车通行效率却忽视了人对街道的基本诉求,人车矛盾日益严重,机动车侵占慢行路权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增加了人们出行的交通安全隐患,威胁到人身安全,还导致了街道空间的品质下降、活力缺失、环境恶化,逐渐降低了街道使用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人们开始渐渐“远离”街道,减少积极
针对水库发电优化调度复杂约束问题,采用搜索空间限定法、强制修复法和惩罚函数法三种约束条件处理方法,结合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算法求解水库发电调度过程,分析不同约束处理方法对水库发电优化调度运行结果的影响,比较不同处理方法下种群适应度和寻优能力等方面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当水库水位可行域逐月控制时,三种约束条件处理方法均可使种群较快趋于最优解;
2020年初,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突然暴发,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号召人民居家隔离,全国人民在家中度过了数月的疫情隔离生活。直至今日,疫情仍未结束,它依旧是我们当前需要面临的一项重大难关。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与城市中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居住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而高层住宅能够在有限的土地范围内获取更多的建筑面积,便逐渐替代了低层和多层住宅,发展成为城市中
<正>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一项重要变革,是以结构化的方式来组织课程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要求,课程标准编制要“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则将“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作为五大课程理念之一,并赋予其重要的价值定位——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翻译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奈达已经将其运用到圣经的实际翻译工作中。而我国的儒家经典《论语》被西方誉为“东方圣经”,二者存在相似之处。本论文主要在奈达功能对等视角下对卫礼贤《论语》德译本进行研究,正文将通过梳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发展过程及其特点,结合卫礼贤《论语》德译本,来探究其译本的翻译策略。
沉浸式体验教学方法的提出是为了帮助音乐教师更好地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环境。我们可以把这种环境认为是文化的环境,通过模拟自然环境、还原部分场景、建构故事性情境等方式将学生置于音乐的文化环境中去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感受文化。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从沉浸及沉浸理论的概念入手,探析现代沉浸式文化产业的崛起,并结合国内外沉浸式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则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探寻学生眼中的音乐课程和沉浸式。而后
文章对《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评估体系进行研究,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队伍等3个方面量化评估了2016—2020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以及院属研究机构的发展情况,基于评估研究结果,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持续强化成果转化、有效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动院所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并总结了评估体系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农业科研院所发展规划评估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