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青海省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发病率、患病率、流行特征及防治状况。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青海省10 000例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其中1~2岁为发病率调查对象,1~6岁为患病率调查对象:确诊脑瘫病例分别填写脑瘫儿童调查表、儿童发育调查表、脑瘫防治与康复现状调查表,1例脑瘫儿童要填写4例同龄健康儿童发育调查表。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1~2岁儿童中诊断脑瘫7例,总发病率为3.3‰(7/2 148例),其中城市为0,农村为12‰(7/582例),发病率城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男5例,女2例,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岁儿童中诊断脑瘫54例,总患病率为5.4‰(54/10 000例),其中城市为2.3‰(17/7 348例),农村为13.9‰(37/2 652例),患病率城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44,P<0.01);男31例,女23例,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各类型比例:痉挛型29例(53.70%)、肌张力低下型9例(16.67%)、混合型7例(12.96%)、共济失调型4例(7.41%)、强直型3例(5.56%)、不随意运动型2例(3.70%)。痉挛型中痉挛型四肢瘫16例(55.17%)、痉挛型偏瘫6例(20.69%)、痉挛型双瘫4例(13.79%)、痉挛型单瘫2例(6.89%)、痉挛型三肢瘫1例(3.45%)。早产(13例,24.1%)、缺氧缺血性脑病(9例,16.7%)及母亲先兆流产(8例,14.8%)位列所有高危因素的前3位。54例脑瘫的并发症前3位分别为智力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和癫痫。
结论青海省小儿脑瘫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较高。农村发病率及患病率均高于城市。脑瘫最常见的类型为痉挛型,最主要的高危因素为早产、缺氧缺血性脑病和母亲先兆流产,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智力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和癫痫。孕期和围生期母婴保健及早期防治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