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小儿脑性瘫痪流行特征及规范化防治状况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cl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青海省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发病率、患病率、流行特征及防治状况。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青海省10 000例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其中1~2岁为发病率调查对象,1~6岁为患病率调查对象:确诊脑瘫病例分别填写脑瘫儿童调查表、儿童发育调查表、脑瘫防治与康复现状调查表,1例脑瘫儿童要填写4例同龄健康儿童发育调查表。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1~2岁儿童中诊断脑瘫7例,总发病率为3.3‰(7/2 148例),其中城市为0,农村为12‰(7/582例),发病率城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男5例,女2例,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岁儿童中诊断脑瘫54例,总患病率为5.4‰(54/10 000例),其中城市为2.3‰(17/7 348例),农村为13.9‰(37/2 652例),患病率城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44,P<0.01);男31例,女23例,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各类型比例:痉挛型29例(53.70%)、肌张力低下型9例(16.67%)、混合型7例(12.96%)、共济失调型4例(7.41%)、强直型3例(5.56%)、不随意运动型2例(3.70%)。痉挛型中痉挛型四肢瘫16例(55.17%)、痉挛型偏瘫6例(20.69%)、痉挛型双瘫4例(13.79%)、痉挛型单瘫2例(6.89%)、痉挛型三肢瘫1例(3.45%)。早产(13例,24.1%)、缺氧缺血性脑病(9例,16.7%)及母亲先兆流产(8例,14.8%)位列所有高危因素的前3位。54例脑瘫的并发症前3位分别为智力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和癫痫。

结论

青海省小儿脑瘫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较高。农村发病率及患病率均高于城市。脑瘫最常见的类型为痉挛型,最主要的高危因素为早产、缺氧缺血性脑病和母亲先兆流产,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智力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和癫痫。孕期和围生期母婴保健及早期防治有待进一步加强。

其他文献
观察到Na原子中连续激光的空间自相位调制,分析研究了原子介质中空间自相位调制特点。
运用全光学方法研究了具有较弱磁晶各向异性的FePt薄膜中的超快磁化进动行为。利用飞秒激光脉冲诱导产生磁化进动,基于时间分辨磁光克尔光谱方法测量其动力学过程,并通过拟合分析获得了进动频率与Gilbert阻尼因子的外场及激发能量依赖关系。基于微磁学理论和实验条件推导的磁化进动频率表达式能够很好地解释进动频率的非线性外场依赖关系,而频率随激发能量缓慢增大源于更高的平衡温度。分析表明本征磁阻尼因子比文献报道的L10-FePt薄膜的磁阻尼小得多,而有效磁阻尼随外场增大迅速减小源于磁不均匀性。实验还发现提高激发脉冲能
文献[1~12]报导了在分立能级的介质粒子受激态上观察到全息光栅。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是使用与基态和受激态间的一个跃迁共振的辐射进行的。
期刊
水下超视距三角形距离能量相关三维成像是一种新型的快速非扫描三维成像技术,可填补水下摄像机(空间分辨率高但作用距离近、无三维信息)与水下声呐(作用距离远但空间分辨率低)间的技术空白。介绍了水下距离能量相关三维成像国内外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在水下成像方面开展的三角形距离能量相关三维成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种融合多脉冲延时积分的三角形距离能量相关三维成像,梳理了多脉冲延时积分景深调
期刊
期刊
本文从理论上推出,利用Raman-Nath型声光调制器和两维光栅,即可进行光波空间相干度的两维调制与解调,从而实现信号的双路传输,实现光波的波面复用.对两维行波型调制情况进行了实验验证.
期刊
基于气相传输法制备纳米管、纳米棒和纳米帽等具有六方对称截面的不同形貌纳米氧化锌样品.应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谱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进行结构表征后,室温下以中心波长355、800、1150 nm纳秒脉冲激光激发,研究径向尺寸和纵向形貌对样品回音壁模光致辐射特性的影响.实验发现纵向结构均匀、径向尺寸相近的纳米管与纳米棒具有相近的辐射特性;随着径向尺寸增加,受激辐射有明显的低阈值化趋势。与上述棒状、管状结构相比较,较细纵杆支撑较大顶部的帽状结构样品中在其顶部易获得更低阈值回音壁模单光子受激辐射、双光子和三光子吸收
利用时间分辨热透镜技术测定了C60的三线态量子产额(φISC)、三线态寿命(τT)以及苯溶液中溶解氧通过猝灭C60三线态而生成的单线态氧的量子产额(φΔ)、氧的单线态寿命(τ0)。ISC和φΔ的值约为1,τT的值在8~60 μs范围内,τ0的值为20 μs。
目的研究精神科护士心理弹性、自我效能与核心能力的相关性以及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一般资料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心理弹性问卷(CD-RISC)和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对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237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2.59 ± 0.66)分,处于中等水平;精神科护士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r=0.454,P=0.000)和核心能力呈正相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