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

来源 :健康体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er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是一种在腰方肌周围筋膜内注射局部麻醉剂,阻滞胸腰段神经,提供腹壁区域镇痛的躯干神经阻滞技术[1]。本文目的是回顾相关解剖及潜在的起效机制,阐明腰方肌阻滞的方法和技术,总结目前的临床应用。
  QLB的解剖学基础
  理解腰方肌(QL)的相关解剖对其有效和安全的使用至关重要。QL属背部肌肉,起源于髂腰韧带和髂嵴内侧缘,头端通过腱膜纤维附着于第十二肋的内侧缘,内侧通过肌腱附着于L1-L4的横突尖。QL的腹侧面是腰大肌(PM),背侧面是竖脊肌群(ES),由多裂肌、最长肌和髂骨肌组成。QL和PM分别穿过膈肌的外侧和内侧,参与形成弓形韧带的后部。包围着腰方肌的筋膜组织被称为胸腰筋膜(TLF)。胸腰筋膜由多层筋膜和腱膜组成,对姿势、负荷转移和腰椎的稳定起重要作用。对于胸腰筋膜,目前常用的是三层模型学说:胸腰筋膜分为三层,后层覆盖于竖脊肌表面,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前层的一部分在腰大肌与腰方肌之间,另一部分在后腹膜。在头侧,胸腰筋膜前层在膈肌处,又分为两层,其中一层与胸内筋膜相连,成为药液向胸椎旁间隙扩散的桥梁;另一层在膈肌处增厚形成弓状韧带。在尾侧,胸腰筋膜与髂筋膜相互联系。覆盖于腰方肌腹侧的筋膜,能够与胸内筋膜,内、外侧弓状韧带以及膈肌的主动脉裂孔等结构相互沟通起来。另外,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与竖脊肌外侧缘表面的椎旁支持带鞘,共同围成了一个三角区域,被称为腰内筋膜三角(LIFT)。以上这些结构为药物在腰背部筋膜间隙-胸椎旁间隙-腹膜后间隙,以及腰背部筋膜间隙-腹壁肌肉筋膜间隙之间的扩散,提供了解剖学依据[2]。
  QLB的操作方法
   行QLB时,患者可选用侧卧位、坐位或俯卧位,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偏好、患者的活动能力和计划的进针方向。将低频超声探头与身体纵轴垂直放置于腋后线、髂前上棘与12肋缘之间的腹壁上。通过调整探头,观察到横突声影形似竖起的“大拇指”,“大拇指”指向的肌肉即为QL。也可先将探头放置于腹壁腋前线,辨认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再向背侧移动探头,三条肌肉逐渐变细终止的肌肉即为QL。
  QLB的命名分类
   QLB的命名包括四种:(1)1型腰方肌阻滞(QLB1)(外侧入路);(2)2型腰方肌阻滞(QLB2)(后入路);(3)3型腰方肌阻滞(QLB3)(前入路或穿腰方肌入路);(4)4型腰方肌阻滞(QLB4)(腰方肌内注射)。QLB1型阻滞穿刺注射部位紧挨着腰方肌外侧,将药液注射在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与腹横筋膜之间,注射药液后可观察到腹膜后脂肪下压。QLB2型阻滞穿刺注射部位为LIFT三角,选择从腹壁外侧进针,注药时,超声下可见药液可沿着胸腰筋膜中层扩散。QLB3型阻滞一般从患者背侧进针,穿刺针需穿过腰方肌,将药物注射至腰方肌的腹侧面,腰方肌与腰大肌之间,注药时超声下可见药物在QL与PM之间的筋膜内扩散。QLB4型阻滞穿刺注射部位為腰方肌肌肉内,操作简单,但镇痛效果目前还存在争议。除了单次注射外,腰方肌周围也可以置入导管行连续阻滞。通常从腹壁前、外方穿过腹肌放置导管,优点是固定的更牢靠且导管固定点在身体侧面,不易受压、移位、脱出及折断。
  QLB的作用机制
  QLB的作用机制与局麻药沿着TLF扩散,阻滞胸椎旁间隙及TLF内的神经结构密切相关。Dam等人[3]在尸体上行髂嵴(L4)行QLB3,发现染色剂扩散至胸椎旁T9–T10水平。另一项尸体研究发现,经肋缘下入路,在腰方肌腹侧注射染料30ml,染料经由弓状韧带扩散至T6椎旁间隙聚集椎间孔与交感神经节周围,也可向外侧扩散至腹横筋膜,尾端扩散至髂筋膜将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染色。当局麻药在TLF内扩散时,TLF中的其他神经结构,肋下神经,腰丛神经及其分支,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等也可以被阻滞,从而产生广泛的镇痛效应。也有学者提出,在QLB中局麻药向椎旁间隙扩散的药量较小,椎旁阻滞可能并不起主要作用。TLF不仅作为局麻药向胸段椎旁间隙扩散的通路,其本身分布有大量支配机械性感受器及疼痛感受器的A类和C类神经纤维及交感神经纤维。这些感受器直接参与腰背痛的产生,同时疼痛发生发展过程中,这些神经纤维也会增生。而交感神经则参与筋膜功能的紊乱的病理生理,并且这些交感神经具有强烈的缩血管功能,阻滞交感神经传入纤维,可引起局部循环和自主神经张力的改变。因此局麻药物作用于胸腰筋膜及其内穿行的多种神经纤维,或许也是QLB(特别是QLB2)镇痛的主要机制。
  QLB局麻药剂量、起效时间、作用时间及血药浓度
   多种因素都会影响QLB的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及镇痛效果,如:穿刺医生的熟练程度,局麻药的种类、容积、PH值及浓度等。较为理想的QLB阻滞应该做到,起效时间迅速,镇痛效果完善,持续时间较长,患者体验满意。大量数据表明,选用0.2%-%0.5%罗哌卡因或0.1%-0.25%布比卡因0.2-0.4ml/kg,局麻药中毒风险低,术后镇痛效果佳。年老体弱的患者,应酌情减量。儿童行QLB,一般选用0.2%罗哌卡因0.6ml/kg,或0.25%罗哌卡因0.5ml/kg。选择0.5%的罗哌卡因行QLB时,起效时间约为15-20min,持续作用时间一般可超过24h。增加局麻药PH值或添加右美托咪定、地塞米松等,是否能够缩短起效时间、增强镇痛效果,还需要大量临床试验的支持。关于腰方肌周围置导管行连续给药的药物剂量,目前还无统一的标准。一般认为采用低浓度(0.1%-0.2%)大容量(8-10ml/h)的方法泵入罗哌卡因安全有效。
  QLB的临床应用
   QLB目前临床应用广泛,包括妇科手术、产科手术、胃肠道手术、泌尿科手术,髋关节手术等均已有大量随机对照试验报道。
   Ishio[4]将QLB3型阻滞用于妇科腹腔镜患者的术后镇痛。实验组注射0.375% 罗哌卡因30m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显示,实验组组在1、12和24小时VAS评分降低(分别为1.4、1.8、1.5 vs 3.1、4.0、4.4)。    Blanco [5]选择5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用0.125%布比卡因0.2ml/kg行双侧QLB2型阻滞,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术后6、12、24、48h的吗啡需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8mg vs 7.14mg); 另外,实验组术后4、6、12、48h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6 、9 vs 8、13.5、17.5)。
   Shaaban[6]对15名直肠癌术后疼痛明显的患者行双侧QLB2型阻滞并置管,每侧注射0.5%布比卡因15ml,之后持续泵注0.2%布比卡因8ml/h,患者的疼痛评分由8-10分,减少到2-3分。
   Oksüz等人[7]选取了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儿53例,年龄2-8岁,选用0.25%罗哌卡因0.5ml/kg行QLB2,实验组患者术后6、12、24h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2.1,2.3 vs 3.9 ,4.1,3.2),术后6、12、24h舒芬太尼用量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3.2,5.2,5.8μg vs 51,36.7,8.5μg),镇痛效果佳,麻醉满意度高。
  Suri[8]对37名开放性肾切除术的患者行QLB2型阻滞,选择0.2%罗哌卡因20ml,产生了T5-L1的镇痛平面。实验组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218.9±42.3μg vs 316.3±62.6 )及术后24小时舒芬太尼的用量(52.9±2.7μg vs 78.3±8.8μg)明显减少。
   Parras[9]选取了96名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0.125%罗哌卡因30 ml行单侧QLB1型阻滞,对照组采用等量罗哌卡因行股神经阻滞。实验组在6、12、18和24ASA评分低于对照组(3.7、1.4、0.8、0.7对5.2、4.6、3.4、2.6);实验组24小时阿片类药物消耗量低于对照组(9.7mg比16.9mg)。实验组术后功能锻炼时股四头肌无力发生率更低。
  QLB相关并发症
   行12肋下腰方肌阻滞时,由于在此位置腰方肌与胸膜和肾 脏很接近,因此存在气胸与肾脏损伤的风险。行QLB1型及QLB2型阻滞时,针尖有可能穿透腰动脉的腹壁分支,造成腹壁血肿。QLB3型阻滞注射位置较深,有腹膜后血肿的危险。也有病例报道称,在行QLB阻滞后发生了显著的低血压,这可能与局麻药扩散到椎旁间隙阻滞了交感神经节有关。尽管在行QLB后局麻药浓度峰值低于TAP,但考虑到QLB阻滞通常需要较大局麻药容量及腰方肌周围区域的血管分布,所以仍然有局麻药中毒的潜在风险。因此,无论选用哪种阻滞方法,都应遵循2020年版神经阻滞专家共识,谨慎操作,避免出血、感染、神经损伤、消化道损伤、肾脏损伤、刺破大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
   QLB入路的选择、针尖在筋膜间的位置都可能决定最后的麻醉及镇痛效果。目前已有大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病例报告表明QLB可导致广泛的感觉阻滞(T7–L2),同时阻滞交感神经有一定的内脏镇痛作用。与TAP比较,其镇痛效果更好、镇痛持续时间更长。做为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重要组成部分,QLB可以切实减少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提高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患者疼痛评分,提高患者麻醉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Blanco R.Tap block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the description of a”nopops”technique.Reg Anesth Pain Med,2007,32:130 .
  [2]吴泽昊 王云 腹腔筋膜间隙解剖与相关区域麻醉技术的研究进展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0 年 8 月第 41 卷第 8 期
  [3]Dam M, Moriggl B, Hansen CK, et al. The pathway of injec- tate spread with the transmuscula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a cadaver study. Anesth Analg, 2017, 125 (1): 303-312.
  [4]Ishio J Evaluation  of ultrasound-guided posterio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for analgesia after laparoscopic  gynecologic surgery. J Clin Anesth 2017
  [5]Blanco R, Ansari T. Girgis E: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for postoperative pain after caesarean section: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Eur J Anaesthesiol 2015;32:812-8
  [6]Shaaban M, Esa WA, Maheshwari K, Elsharkawy H, Soliman LM: Bilateral continuous quadratus lumbo- rum block for acute postoperative abdominal pain as a  rescue after opioid-induced respiratory depression.AA  Case Rep 2015; 5:107-11
  [7]Oksiiz G,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versus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in children under- going low abdominal surge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eg Anesth Pain Med 2017[8]Suri A, Sindwani G, Sahu S, Gupta N, Sureka S: Surgeon  assisted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 Gaurav-Aditi" technique case series. J Clin Anesth 2017; 43:48-9
  [9]Parras T, Blanco R: Randomised trial comparing the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posterior approach  o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type I with femo- ral block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in  fracture, both ultrasound-guided. Rev Esp Anestesiol  Reanim 2016;63:141-8
  昆明醫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昆明  650032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这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发病率达到12.8%,糖尿病前期的发病率也一直很高,达到35.2%。据报道,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全世界居民健康的主要非传染性慢性内分泌疾病之一。关于糖尿病的研究到现在为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临床上对其病因、诊断等情况有了更深的理解,发现了新的治疗目标,糖尿病在治疗中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关键词:糖尿病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在社区进行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我院有问诊记录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社区全科治疗模式,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经过实验分析,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患者病症消失更快,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恢复情况也比对照组更稳定迅速,P<0.05。结论:在社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对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者60例作为细菌感染组,将其分为局部感染组及重症感染组,2组患者各30例,另取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健康体检组,并将3组人员的PCT及WBC指标进行比较及分析。 结果:3组人员的PCT、WBC均有显著差异,且细菌感染组患者的PCT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健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上尤瑞克林的临床疗效。方法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0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100),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H评分。结结果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差异明显(P<0.05);两组肝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D—二聚体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脑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我院2019.6~2020.5内诊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试验组,另纳入同期体检者60例作为对比组,均行D—二聚体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将其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试验组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水平相比对比组均较高,P<0.05;试验组阳性检出率与准确率为96.67%、93.33%,相比对比组的78.3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对胃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依托咪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情况,以及患者社会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疼痛情况均有所好转,实验组患者疼痛感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网格化模式在肿瘤社区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抽取社区恶性肿瘤患者120例展开研究,按照奇偶数法分为观察组(实施网络化管理模式)、对照组(常规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遵医嘱行为(遵医嘱用药、遵医嘱复查、心理调节、健康生活)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本市区域健康体检成年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情况及Hp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实行14C尿素试验测定Hp感染的4150例健康体检的成年人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未感染组(Hp感染结果为阴性,2282例)和感染组(Hp感染结果为阳性,186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理念深入人心,合理的将教学观念、方法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对当今时期的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育信息化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将《药事管理学》课程为例,利用雨课堂构建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讨论等多个环节的混合教学模式,分析雨课堂实施的教学形式特点,以期为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药物化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健康体检者300例体检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体检正常者与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健康体检者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体检者中检出甲状腺结节患者105例(35%),进行多因素分析可知,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血糖、碘营养情况、在外就餐次数、海产品摄入量多、焦虑及抑郁倾向是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