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为什么要“废除”数学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U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法国政府的高考新改革方案,数学将被“踢”出基础必修科目的行列。也就是说,是否学习数学将成为学生的自由选择,哪怕打算在大学里投身某些理工类专业,学生们也可以在高二、高三告别数学,选考其他科目。
  有趣的是,为这一方案背书的,是塞德里克·维拉尼。他是何许人?除了共和国前进党议员,他最重要的身份是世界顶尖的数学家。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数学家,为什么会支持“废除”数学?
  法国人的数学水平,似乎从来都是个谜。一方面,普通人貌似连加减法都算不清——在超市,若是为买一包3.02欧元的薯片而递给营业员5欧元加2分,那么大概率会先被退回那2分,再找零1.98欧元。可另一方面,法国又是盛产数学家的国度:欧拉,拉格朗日,庞加莱,格罗滕迪克……哪个不是大名鼎鼎?再不然,还有那个网络上流传已久的小故事:法国的小学生们大多不知道4 5等于几,但他们总能告诉你,4 5=5 4,因为整数加法构成Abel群。
  这些传说的可信度颇高:在基础教育阶段,法国确实偏重于抽象的理论;口算虽然不行,却也无伤大雅——法國的考试允许学生带计算器,还是可以编辑函数、输入公式甚至进行编程的那种计算器。
  尽管他们的中学数学始终坚持着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可一旦参与标准化的考试和选拔,又都变了味道。一张试卷难以品评学生们的数学思想是否深刻,可一旦开始考察解题能力和技巧,又势必会引导中学数学走上枯燥而无用的老路。
  维拉尼的改革大致体现了这样的思路:如果不宜直接考察中学数学的学习内容,且作为必修的数学课也不能进一步向着丰富且深刻的方向进行改革,不如就在标准化的统一考试中只考查实际应用能力,而直接将数学课作为选修课程。
其他文献
在全社会推广快乐教育的进程中,总能听到质疑的声音,什么“快乐教育是一个骗局”,“给孩子快乐童年,等于给孩子悲催的成年”,等等,不仅暴露了家长的教育焦虑,而且是对快乐教育的误读。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教育?让我们说一说新西兰华裔妈妈李军和女儿嘉琳的故事。  1998年,厌倦了国内激烈的竞争,李军带着5岁的嘉琳从深圳移民新西兰。当地居民生活不算富裕,但精神上异常满足,脸上整天挂着幸福的笑容。李军为之震
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小溪越来越焦急,压力越来越大,终于在上英语课时眼前一黑,居然什么都看不见了  小溪今年9岁,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最近,他在教室听写英语单词时,突然眼前一黑,什么都看不见了,不禁吓得大叫起来。  老师马上联系小溪的父母,他们来校后将儿子送进医院。经医生检查,小溪的视力极不稳定,眼睛近视度数高值达900度,低值达200度,最终医生诊断小溪患有癔症性眼病,并给他配了一副平光镜。 
每个孩子都当过“破烂王”  带孩子下楼玩,遇到一件有趣的事儿。  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和妈妈,走在我们前头。走着走着,小男孩突然停下脚步,蹲下身捡起了一个塑料酸奶瓶。  男孩妈妈见了,皱了皱眉头,如临大敌似的拍了下男孩的手:“快扔掉!一个破瓶子你也捡?这种破烂有什么好玩的?每次见了都当宝贝捡起来。”  男孩的手一抖,瓶子掉到地上,骨碌远了。没想到,小男孩又跑着去追。妈妈一个箭步上前,用脚把瓶子踢进了
问:我的父亲1996年去世,奶奶和爷爷分别于2006年、2014年去世。爷爷、奶奶共生育了5个子女,除了我爸爸外,还有我的两个叔叔、两个姑姑。爷爷和奶奶生前在村里留下了房屋一处,现在该房屋拆迁,拆迁款全部由我的大叔一人获得。现在,我想代位继承属于我父亲的拆迁所得份额。相关的拆迁补偿款都在我大叔手里,另外一个叔叔和两个姑姑都口头声明放弃了继承这部分遗产。请问,我起诉时,是否可以单独起诉获得了这笔拆迁
说到家庭教育,不少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抓孩子的学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其实,学习课本知识只是教育的一个环节,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才是家长的主要责任。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让我们来看看智慧老爸武哥在疫情期间带孩子们做了些什么吧。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不开学,孩子们都宅在家里,颇难管理。小辰的爸爸武哥自告奋勇,愿意照顾小辰等5个八九岁大的“神兽”。家长们都为武哥捏了一把汗,可是武
一位宝妈说,她一岁的宝宝特别喜欢扯袜子——前一秒给他穿上,后一秒就被他拽下来,不是拿在手里玩,就是放在嘴里咬。宝妈好气又好笑,又怕宝宝着凉,于是急忙再给他穿上,结果又被宝宝扯下来。  因为要不断给孩子穿袜子,宝妈耗去了不少精力。她苦恼地问:宝宝为啥爱扯袜子呢?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这事。  一、扯袜子是宝宝能力的一种发展  穿、脱袜子,是自我照顾能力的体现,而自我照顾能力是兒童个性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
问:学校开家长会,我本来要去的,但是因为谈业务没去成。女儿不依不饶,说我不是好家长。我辛苦工作也是为了这个家啊!难道因为这,我就不是好家长了吗?  林中静  答:人民日报刊登过一篇家庭教育类文章,其中提出家长层次论。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很多家长在子女教育上很舍得花钱,除为孩子提供生活所需外,基本是孩子“指啥买啥”。家长的初衷是望子成龙,想通过外在条件辅助孩子更好地學习,但金钱上的付出,
母亲的困惑:  接到女儿“宣战书”  那天,我刚到咨询室坐下,一位中年女士便敲门走进来,她衣饰得体,言语得当,脸上却掩饰不住焦急的神情。我笑着让她坐下,并给她倒了杯水。没等我问她想咨询些什么,她便急不可待地说:“路老师,您可得帮帮我,我那个丫头太让我头疼了,这段时间她对我不理不睬,无论我怎样放低姿态,她在我面前都是一副冷傲的神情!”  随后的谈话中,我得知来访的女士姓王,45岁,在政府机关工作。两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有的小学生家长竟然一口气交了7年的英语培训费,有的孩子甚至在近两个月的暑假里仅有5天没有上培训班。如此培训力度可谓疯狂。  疯狂培训往往适得其反,有时不仅达不到想要的目的,而且很可能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得不偿失的尴尬局面。家长切莫忽视自身的教育责任,与其掉进疯狂培训的陷阱里,不如静下心来精心育子,脚踏实地扎实做好教育孩子的几项工作。  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宽容孩子
手机越来越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不光大人,孩子也成了玩手机的群体之一。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小学生拥有手机的占比高达64.2%。  不只小学生,甚至学龄前的孩子,玩手机的时间也相当长。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就是一部手机,不是家长在玩,就是孩子在玩。还有的家长随身带两部手机,家长和孩子一人一机一起玩。这种场景想必在公共场合,大家都见过吧?  不知不觉间,手机成了哄孩子不哭不闹不给父母添乱的哄娃神器。  没有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