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666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体现专业特色的一个立足点。从就业的角度看,可以有效帮助毕业生很快融入企业的生产过程,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开始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已经得到了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认可。但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不同地方、不同专业的校企合作情况存在较大差别,工科机电类专业的校企合作受地域环境的影响更为突出。本文提出了在高端机电产品企业相对匮乏的区域建立校企合作的一种途径。
  关键词:机电专业 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对口企业之间进行的多层次的合作,包括资源、技术、科研、学生就业等方面。这种合作可以综合企业和学校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培养适应企业生产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依然以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大多数时间在教室里学习,技能训练相对较少。即使有院校开设了相关技能训练课程或实践环节,所谓的“车间”也只是形似,和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差别很大。这是造成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学生毕业后一般都不能很快地融入企业的工作过程。因此,一些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以校企合作的模式开展学生的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提前接触和融入生产的各个方面,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机电专业校企合作面临的困难和可能性
  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东、中、西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状况不尽相同,同一所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校企合作情况也有差别。经济欠发达的三、四线城市高端机电企业相对较少,适合高职的训练项目资源不足,机电企业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认可度低。但是,在高职学院工作的机电专业教师一般具有硕士甚至博士学历,无论知识能力还是实践动手能力都很强,这无形中给校企合作增加了可能性。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文提出了机电专业建立校企合作的一种途径。
  三、机电专业校企合作的建立过程
  目前,机电专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校企合作。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是“校中企、企中校”的融合模式。高职院校在学生学习课程的末期,选用合作机电企业典型真实产品或部件进行安装和调试,培训锻炼学生。学生在产品制作过程中,既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又接触了企业的工作环境。从经验来看,实现“校中企、企中校”的关键是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具备能够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的建立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让教师融入企业
  教师可以先了解合作企业某一关键岗位的技术要求,然后对照这些要求准备好相应的知识和技术,确保进入企业的实际岗位能够立即投入到工作状态。经过短期适应后,教师在企业的相应岗位全职工作约6个月,能为企业解决问题并带来效益,最终获得合作企业的认可。
  这一过程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去企业工作的教师人数不宜太多,以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秩序;二是要挑选专业技术能力强、综合业务素质好的教师进入企业工作,确保证获得合作企业的认可。
  2.让学生融入企业
  经过第一阶段,教师熟悉企业工作环境后,将工作模式变换为“3 2”,即在企业兼职工作的时间减少为每周3天,适当安排学生进入企业,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其余2天,培训学生掌握企业工作需要的技术,以企业实际生产项目锻炼学生,实现学生入职就可工作。然后,推荐技术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学生到企业工作。最终,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很快地适应合作企业的工作需要,并进入实际工作状态,逐渐融入企业。
  3.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
  教师进入企业任职,不仅可以提高自身技能,而且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带来效益。另外,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学生,解决师资匮乏的问题,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共赢,建立稳固、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
  四、校企合作的目标
  校企合作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具备入职即能工作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能力,积累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达到了培训师资的目的。有实力的院校还可以根据专业优势,建立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更深层次的校企融合。
  参考文献:
  [1]杨欢.“三依托、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6).
  [2]王猛.职业院校机电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3]王运宏,徐丽玲.校企合作建设高职专业教学团队的策略探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作者单位: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试从中高职衔接背景下的环保类中高职院校当前社会服务工作实践出发,调研以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为代表的环保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等社会服务状况,从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提出中高职衔接背景下加强环保类职业院校社会服务的建议及对社会服务水平评价的相关标准。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环保类职业院校 社会服务  课 题: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BSC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评价研究(编号:XJK014CZ
摘要:一体化教学以职业性为目标,提取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任务,实施教学活动。本文论述了如何通过“数字化教学工厂”将现代化企业的工厂环境与项目引入学校,增强校企合作,实现新的教学模式创新,促进学院教学机制改革。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工厂 校企合作 一体化教学  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促进职业学校从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转变、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开展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越来越强调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断显现。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创新理念,田径项目模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找准职业能力定位、完善以职业能力为本的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等方面讨论了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近年来,由于国家高度重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各高职院校加强管理,苦练内功,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但在
<正>一、翻转课堂的起源和内涵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为颠倒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39;林地公园&#39;高中。为解决学生经常因天气恶劣不能到校上课从而影响教
期刊
文章通过解析《信封娃娃》一课,分析图像样本、教师理答、教学情境、教学活动在学生识图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中的作用,阐述运用教师语言、营造课堂氛围、提供示范样本、设计美
尽管中、高职教育的阶段和层次不同,但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教育。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本文提出要从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出发
本文介绍了裙装中褶的种类及外形特点,分析了不同形态褶的构成原理,选择几个裙装作为学习载体,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借助对学生项目完成效果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