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c_0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组织路线,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为遵循,以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指导,促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对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尤为重要。基于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从充分认识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特点规律、科学化制定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目标和打造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基层党务工作队伍三方面提出思考建议。
  [关键詞] 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校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基本单位,是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的主桥梁,是推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落地生根的前沿阵地。高校基层党支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组织路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提供科学遵循,《新时代江苏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为江苏高校基层党建进一步明晰了方向,《新时代江苏高校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为江苏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制定了实施步骤和考核标准。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
   万丈高楼平地起,强党首先要强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高校基层党支部在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工作托底、任务落实和组织保障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其基础在全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提出了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必须要狠抓基层党支部建设,从严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打通最后一公里,确保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将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二)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是落实新时代组织路线的内在要求
   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党的组织路线经历了长期探索,历史清晰地表明党组织能够蓬勃发展、党的各项事业能够顺利高效地推进,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是核心。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深刻内涵,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从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建设规范等方面为基层党支部建设明确了方向,要求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支部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
  
   (三)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为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指明了方向。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键在于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1]。高校基层党支部作为高校党组织的基本单元和“定盘星”,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细胞”,是推进和落实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石,直接担负着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的任务和职责。因此,扎实推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为高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政治保障。
   二、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新形势下,高校党委高度重视基层党支部建设,基层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态势良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对标江苏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计划,依然存在亟待改进的地方。
   (一)对标组织设置指标,基层党支部党务工作队伍建设需再加强
   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为例,截至目前,基层党支部设置、支委会配置、基层组织换届等工作标准化建设已完成。但基层党支部党务工作队伍能力素质与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根据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要求,已选配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且政治素质高、师生威信高、党务工作能力强、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双高双强”人员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由于学生党员数量较小,一般由辅导员担任党支部书记。
   总体上,基层党务工作队伍符合规范化要求,但大部分党务工作者很难做到专职化,基层党支部党务工作队伍能力素质与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建工作精力投入受到本职业务工作限制,较为不足。教师党支部委员会成员通常由教学科研业务骨干担任,他们具有较为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导致党建工作投入精力有限。二是党建工作经验较为缺乏,系统化学习和接受党务工作实务培训的时间和机会较少,对于基层党支部建设停留在执行层面,只能够按照上级布置的“模板”完成党建工作,自主创新不足。三是基层党支部党务工作者理论学习不够,对党务业务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和深入,党务工作熟悉度、规范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灵活度和科学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对标推进中心工作指标,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度需再提升
   该指标具体细化为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服务发展、党建带群建等方面。笔者经过认真审视所在高校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等方面,发现仍然存在部分党支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不够,存在党建业务“两张皮”现象。一是党建对事业发展引领不够,尚未形成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向发力、合力发展的机制。二是党支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硬的力度不够,存在不同程度一手软一手硬、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部分党支部存在以业务学习代替政治学习、以会议代替组织生活等现象,支部工作开展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未在求实效上下真功夫。三是考核管理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重视学科建设、科研成果、学生就业等硬性指标的考核,对党支部建设质量、组织生活规范化管理的考核相对笼统,支部建设工作不够严实,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尚未完全凸显。    (三)对标党员教育管理指标,党员理论武装需再发力
   在“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视域下,高校基层党支部在贴近党员实际,组织开展党员学习和集中培训等方面态势良好。通过挖掘树立典型、学习先进模范等方式,用好“学习强国”“江苏先锋”等学习平台,拓宽党员学习渠道、拓展党员教育阵地,切实提升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个别基层党支部仍然存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不严,工作标准不够高的现象。当今社会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形势。一方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外部环境呈现出更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国内社会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个别党员存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实用主义和本位主义的思想偶有存在。所以,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强化党员理论武装,提升党员政治定力显得尤为重要。
   (四)对标组织生活指标,创新党建工作载体需再加强
   目前,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谈心谈话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以及组织生活会、党日活动等方面已日渐规范和科学化。但个别基层党支部仍然存在党建工作方法传统老旧,组织生活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现象。一是组织生活会停留在传达精神、学习文件的单一形式上,创新性不强,基层党支部活力展示都不够。二是主题党日活动停留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层面,与业务工作互促共进的特色和品牌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不够。三是阵地建设意识不强。各基层党支部主观上停留在完成校级党委和院系级党组织布置的工作任务层面,主动思考不够,独立、创新开展活动的意识不强,党建陣地拓展与促进学校事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品牌和特色支部建设屡遭瓶颈,教师党支部与高知群体的联系不够紧密,吸引力、凝聚力不足。
   (五)对标支持保障指标,目标考核管理体系需再优化
   建立健全并进一步优化基层党支部建设考核管理体系是基层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的保障。完善和优化指标体系,需学校党委、院系级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动,同向发力。建立健全校党委统一领导制度,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院系级党组织直接领导、基层党支部具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完善院校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支部工作制度,以党组织书记建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为抓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党支部特点,对基层党支部建设实行分类指导和监督。制定科学目标,实行指导和考核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上级考核与党内外民主评议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确保支部建设科学化稳步推进。
   三、推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的思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推动“双一流”建设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形势下,促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准确把握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规律,力戒形式主义,科学制定基层党支部建设目标,规范工作内容,优化方法手段,提升保障体系十分必要。
   (一)充分认识高校基层党支部特点和规律
   精准施策,实行分类、分级指导和考核是抓实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前提。高校二级单位类别较多,党务行政、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不同类别部门的工作性质、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不同,导致各教师党支部建设各具特点。机关部门党支部一般依托部门设置,二级学院教师和学生党支部一般依托专业进行设置。二级学院教师党支部呈现出文化层次高、思维方式活、对组织建设期望值高的特性。当前,受考核机制、分配方式、干部队伍建设机制的影响,二级学院教师党支部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职称评审和个人专业发展上。学生党支部建设受到党员人数较少、年龄较小、流动性大等因素的制约。高校基层党支部在组织结构、人员层次、工作重点和活动方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在具体工作中,要根据基层党支部特点,探究和把握工作规律,学会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要牢牢掌握基层党支部工作主动权,实行精准施策、分类分级指导,坚决避免“一刀切”和“大锅饭”的现象。
   (二)科学化制定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目标
   科学制定基层党支部建设目标为抓实基层党支部建设定好航向。一是要突出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了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所以,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必须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严明党章党纪党规[2]。通过强化政治领导、彰显政治功能、突出政治引领,教育引领党员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要优化体系标准。建设目标内容以进一步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为主线,以严肃政治生活、提升组织力为目标,以规范组织设置、明细工作职责、完善领导体制、优化工作制度和保障制度为抓手,从严抓实抓牢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三是要统筹兼顾。高校基层支部标准化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目标,坚持服务大局、统筹兼顾,将组织建设与推进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事业发展助推党建内涵发展。
   (三)打造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基层党务工作队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支部党务工作队伍的业务素养和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推进和压实基层党支部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支部书记,加强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是关键[3]。一是深入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措施保障,将政治素养高、党性修养好、服务意识强的学科带头人培养选拔到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中,促进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培育“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推进党务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互促互进[4]。二是深化高知群体培养和发展机制。注重选拔、培养和发展一批党性修养强、工作作风实、业务能力突出的高知青年教师群体和学生骨干,为基层党支部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三是建设学习型、专业化的基层党务工作队伍。选拔和培养一支专业组织员队伍,提升基层党务工作队伍的业务素养、研究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基层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提供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1]盛春.提升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育人质量的路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9(12):74-79.
  [2]覃爱平.高校基层党组织标准化体系建设及诊断改进机制研究[J].智库时代,2020(1):37-38.
  [3]赵悦.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党支部“双化”建设探析[J].辽宁行政化学院学报,2020(4):19-22.
  [4]曹佳音.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高校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路径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78-81.
其他文献
[摘 要] 手机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活动规则,影响了高校的课堂教学活动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减少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是当前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习惯、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动机、课堂上使用手机的自我认知、措施的效果预期的四个方面做详尽调查研究与探讨,认为目前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影响弊大于利。学生对于课堂中使用手机的行为的认知与该行为造成的影响之间具有明显
[摘 要]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是保障我国网络环境安全的重要基础,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依靠网络环境,大量的信息充斥在网络空间中,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在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从现状出发,结合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创新创业背景;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   据《2018网络
[摘 要] 中小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律监管的重点领域。近年来与中小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陆续出台,其中不乏对中小企业支持和保护的政策,然而很多中小企业并未及时掌握相关法律,也不熟悉有利于自身的政策条款,各类针对中小企业的法治培训也有所欠缺,因此亟须通过开展有效地法治培训,搭建中小企业与政府法律法规政策之间的桥梁,利用开发重点培训课程、丰富培训组织形式将中小企业法治水平进一步提
[摘 要] 中外合作办学的党建工作在当今新时代和新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以党建为引领将党的领导贯穿合作办学立德树人全过程是推进党的建设的新任务,是决定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发展的关键。以党建引领合作办学中心工作,将党的领导贯穿合作办学立德树人全过程对于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 要] 由于外部和高校内部的评价体制机制的限制,导致高校教学和科研两种活动很难有效整合以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但无论是站在教师角度、学生角度、学校角度还是社会角度,科教融合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石油大学在“重教学、强科研”的思想指导下,积极探索了依托“师资—平台—项目—成果—制度”五维协同的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中国石油大学的经验,提出下一步科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中需要营造立德树人校园
[摘 要] 针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理论教学在加强对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的基础上,明确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借助各种智慧教学平台,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恰当地组合起来,使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平台之间相互补充,扬长避短。而在实验教学中,将以微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思想贯穿于“电子技术”课程的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