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来源 :经济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ongsh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从动态角度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对农地转出行为影响的阶段性,采用统计分析法和IV-Probit模型,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5年数据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结果 表明:劳动力转移超过一定临界值才会对农地转出产生影响,当劳动力转移规模小于或等于0.3时,劳动力转移规模的扩大不会促进土地转出;当劳动力转移规模大于0.3时,劳动力转移规模的增加会显著促进土地转出.劳动力转移规模对土地流转影响的模型中可能存在内生性,以转移人口受教育程度作为工具变量控制模型内生性后,劳动力转移规模对土地流转影响的阶段性仍然可被证实.文章不仅验证了劳动力转移规模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具有动态性并且存在阶段性差异,并得出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的重要条件,保证劳动力转移的长久性和稳定性、实现“人地联动”是繁荣土地流转市场有效手段的政策启示.
其他文献
研究茶叶贸易格局的空间变化特征,对全球茶叶产业战略决策具有重大意义.运用GIS技术、重心理论及基尼系数分析1946-2016年全球茶叶进出口贸易格局演变及其重心移动轨迹,探讨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建成高质量发展带的重要支撑.文章构建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协同发展、开放发展、质量效益5个维度的工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
高铁开通压缩了区域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市场一体化程度,降低了企业异地开设子公司的交通成本和交易成本,进而使得企业经营得以地理扩张.基于高铁开通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中
经济落后地区交通与旅游发展的演化轨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研究二者耦合协调特征与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协同学视角梳理旅游发展与交通的耦合机理,构建湘西地区交通与旅游系
从空间生产理论视角看,在多元利益主体作用下乡村旅游社区已成为一个被生产的空间,其发展已属一种常见空间生产现象,但当前鲜见从空间生产理论视角的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
基于产业结构熵值、工业结构特征偏向指数等方法,利用安徽省2006-2016年相关数据,对安徽省产业结构演变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①随着安徽省产业结构熵值的变小,三
在我国宏观调控的作用下,商品住宅市场出现成交量低迷、价格松动下滑的现象,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开始转而进入商业地产领域,由此带来了“城市综合体”热。城市综合体是一种新兴
在生态建设、工业化和城镇化共同驱动下,黄土丘陵区乡村生态、生产和生活方面都出现明显转型特征,并逐渐呈现农村“空废化”与“社区集中”、耕地“撂荒”与“集约”利用并存
在新型户籍制度背景下,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和Heckman模型,对中国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个人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