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_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60例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行DCIK细胞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对照组行单纯化疗治疗,治疗结束后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免疫指标及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近期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Z=2.807,P<0.05),治疗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1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3,P<0.05),且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9,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18+、CD3+CD56+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7.394、10.343,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t=-4.564、-14.474,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DCIK细胞联合化疗不仅能够提高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而且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近期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姑息治疗对晚期肿瘤患者疼痛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肿瘤患者103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A、B两组,A组51例,B组52例。A组患者运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再实施姑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A、B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分为(26.41±3.55)分,该得分远低于A组的(32.56±
目的探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最佳时间间隔。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序贯行EST+ENBD+LC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于EST+ENBD术后3 d行LC,B组于术后7 d行LC,C组于术后30 d行LC。对三组患者LC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例数及总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蛋白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uphil gelatil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浓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ICU内诊断脓毒症患者14例(脓毒症组)及非脓毒症危重患者24例(非脓毒症组)纳入研究,同时选取17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浆中NGAL浓度,同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5-FU/CF)与奥沙利铂联合5-FU/CF(FOLFOX4)两种辅助化疗方案用于Ⅱ~Ⅲ期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临汾市肿瘤医院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Ⅱ~Ⅲ期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共11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区组法分为A组(55例)和B组(55例),分别采用5-FU/CF方案和FOLFOX4方案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复发转移率、生存时
目的评估ICU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出有效干预措施,进一步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法对2014年7~9月ICU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调查的246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225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1.46%,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用频度最高;送检677例细菌学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结果98例,送检阳性率为14.47%,分离出病原菌101株。结论医院ICU抗菌药物的使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CT和MRI特点,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其中1例有乳腺癌病史,1例有结肠癌病史)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NSL的CT和MRI特点,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分布、发生部位、形态大小、信号特征、强化特征(并比较单发和多发病灶的强化程度)、有无囊变及钙化、出血等特征。结果单发5例,多发8例,其中位于幕上有11例,幕上幕下同时累及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