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核电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项目自带的风险与外在因素对项目影响导致的风险都在项目的整体施工中形成较多的风险隐患,不仅对项目产生影响,也不利于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因此,对核电工程的风险进行了解,掌握风险管理对策在核电项目的工程中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分析了核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核电项目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项目;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1-0048-01
引言:核電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在核电项目中施工劳动成果与管理目标之间的不确定性。在核电工程中,项目风险与项目建设活动的内容与制度息息相关,例如: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管理风险;安全把控不到位造成的安全风险;财务控制的不严谨造成项目成本风险等。项目风险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项目产生持续的、长期的影响,工程项目施工中某一方面的不完善将会使潜在风险演变成项目中的重大问题。同时项目风险之间还具有紧密联系,一种风险的发生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另一种或多种类型的风险发生,对工程项目的施工产生重大影响。
1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项目风险管理属于事前控制,在工程管理中,事前控制往往能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和领导层的重视,长久以来,项目风险管理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风险防范意识仍然淡薄,防范观念仍然滞后。
1.2缺乏专业职能部门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具有科学组织、正确识别、评估、管控项目风险以及提出合理化建议等作用,借助于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项目就可以建立起严格的责任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施工管理。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在项目的组织构架上并没有对风险管理部门的专业职能予以充分考虑,这就使得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缺乏具有风险管理素质的专业人员和职能部门来履行对风险管理的职责。
1.3缺乏管理协调能力
工程项目要想取得理想的预期效果,各部门、各管理人员就必须要规范管理、严明纪律、密切配合、统筹协调。但由于风险管理责任制不明确,没有形成“谁负责业务谁负责范围内的风险”的责任分工,没有形成“全员参与、分级控制”的制度,在管理协调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影响风险管理协调效果。
1.4缺乏激励措施
项目风险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如何调动项目人员风险识别、评价和管控的积极性,需要采取应对措施。然而,目前实施项目风险管理的企业大多数没有建立调动项目人员风险管理参与的积极性,导致出现风险识别少或制定措施不有效等问题。
1.5缺乏风险转移能力
尽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消除的,但是有些管理风险在发生之前却是可以分散和转移的,这需要项目风险管理部门要提前做好风险分散和转移的准备工作,如工程保险、工程分包、合同中约定风险事项及责任人、根据项目风险大小在合同的费用中预留合适的风险储备金等。我国核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由于起步晚的缘故,还缺乏应有的风险转移能力。
2项目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2.1加强前期风险的规避和防范
(1)加强工程项目现场调查,充分分析潜在的工程风险。由于核电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大、参建单位和部门多,而且项目的现场面临各种复杂的情况,所以工程项目总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承包商应对项目现场的条件展开调查,包括了解施工图纸总体发布情况、甲供物项采购情况、自购材料的供应价格、潜在供应商的选择、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临时设施条件等情况,以充分估计潜在的风险,使项目管理人员能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
(2)加强预防和控制风险事件以减轻风险。首先承包商应根据合同进度计划,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科学合理详细的工程进度计划,利用动态控制的原理,对于出现的进度偏差,及时分析原因,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并实施。其次,加强质量管理,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质量计划进行控制,并严格执行,努力实现项目的设计功能,避免出现质量事件或由于组织不合理的返工情况,以解决承包商对工程质量的后顾之忧。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及安全高风险识别与管控制度,做好班组建设等基础工作,避免安全事件事故的发生。
2.2做好风险的转移和处理
(1)通过有效途径合理转移风险。工程风险对承包商的影响重大,一旦事故发生,有可能承包商不但不能收回成本,还要造成巨额经济损失,而且会对承包商的信誉有不利影响。所以在充分考虑了工程风险后,承包商可以通过转移部分或全部风险的方式来取得更好的效益。同时由于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风险,在承包商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工程风险管理将有不同单位共同完成,减少其在风险管理和控制上所费的时间,提高管理效益。
(2)及时处理已发生的风险事件,以减少风险损失。风险事件的发生一般有一个过程,在开始阶段影响偏小,所以项目管理人员应建立风险识别的机制,一旦发现风险事件的苗头,应在第一时间里作出反应,阻止事态的恶化,或者尽最快时间转移人员和财产,力求把损失减到最小程度。
(3)及时追究引发主体的责任,以便弥补损失。很多企业在工程项目完工或停工后,因风险事件责任纠纷而卷入无休止的谈判和诉讼活动中。如果企业管理人员在风险事件发生前按照要求保留好记录、照片等客观材料,事件发生后,能主动、及时的同事件引发者或保险公司协商处理,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结语
近年来,核电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促使各企业管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出来,因此需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加强前期风险的规避和防范、做好风险的转移和处理等措施,有效地提高对项目风险防范的水平,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使工程项目能够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育华.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类型及风险管理对策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36):142.
[2]陈钢.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48):226.
[3]伍明湘,李志,俞绍萍.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46):151-152.
[关键词]项目;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1-0048-01
引言:核電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在核电项目中施工劳动成果与管理目标之间的不确定性。在核电工程中,项目风险与项目建设活动的内容与制度息息相关,例如: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管理风险;安全把控不到位造成的安全风险;财务控制的不严谨造成项目成本风险等。项目风险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项目产生持续的、长期的影响,工程项目施工中某一方面的不完善将会使潜在风险演变成项目中的重大问题。同时项目风险之间还具有紧密联系,一种风险的发生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另一种或多种类型的风险发生,对工程项目的施工产生重大影响。
1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项目风险管理属于事前控制,在工程管理中,事前控制往往能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和领导层的重视,长久以来,项目风险管理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风险防范意识仍然淡薄,防范观念仍然滞后。
1.2缺乏专业职能部门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具有科学组织、正确识别、评估、管控项目风险以及提出合理化建议等作用,借助于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项目就可以建立起严格的责任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施工管理。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在项目的组织构架上并没有对风险管理部门的专业职能予以充分考虑,这就使得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缺乏具有风险管理素质的专业人员和职能部门来履行对风险管理的职责。
1.3缺乏管理协调能力
工程项目要想取得理想的预期效果,各部门、各管理人员就必须要规范管理、严明纪律、密切配合、统筹协调。但由于风险管理责任制不明确,没有形成“谁负责业务谁负责范围内的风险”的责任分工,没有形成“全员参与、分级控制”的制度,在管理协调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影响风险管理协调效果。
1.4缺乏激励措施
项目风险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如何调动项目人员风险识别、评价和管控的积极性,需要采取应对措施。然而,目前实施项目风险管理的企业大多数没有建立调动项目人员风险管理参与的积极性,导致出现风险识别少或制定措施不有效等问题。
1.5缺乏风险转移能力
尽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消除的,但是有些管理风险在发生之前却是可以分散和转移的,这需要项目风险管理部门要提前做好风险分散和转移的准备工作,如工程保险、工程分包、合同中约定风险事项及责任人、根据项目风险大小在合同的费用中预留合适的风险储备金等。我国核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由于起步晚的缘故,还缺乏应有的风险转移能力。
2项目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2.1加强前期风险的规避和防范
(1)加强工程项目现场调查,充分分析潜在的工程风险。由于核电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大、参建单位和部门多,而且项目的现场面临各种复杂的情况,所以工程项目总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承包商应对项目现场的条件展开调查,包括了解施工图纸总体发布情况、甲供物项采购情况、自购材料的供应价格、潜在供应商的选择、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临时设施条件等情况,以充分估计潜在的风险,使项目管理人员能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
(2)加强预防和控制风险事件以减轻风险。首先承包商应根据合同进度计划,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科学合理详细的工程进度计划,利用动态控制的原理,对于出现的进度偏差,及时分析原因,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并实施。其次,加强质量管理,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质量计划进行控制,并严格执行,努力实现项目的设计功能,避免出现质量事件或由于组织不合理的返工情况,以解决承包商对工程质量的后顾之忧。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及安全高风险识别与管控制度,做好班组建设等基础工作,避免安全事件事故的发生。
2.2做好风险的转移和处理
(1)通过有效途径合理转移风险。工程风险对承包商的影响重大,一旦事故发生,有可能承包商不但不能收回成本,还要造成巨额经济损失,而且会对承包商的信誉有不利影响。所以在充分考虑了工程风险后,承包商可以通过转移部分或全部风险的方式来取得更好的效益。同时由于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风险,在承包商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工程风险管理将有不同单位共同完成,减少其在风险管理和控制上所费的时间,提高管理效益。
(2)及时处理已发生的风险事件,以减少风险损失。风险事件的发生一般有一个过程,在开始阶段影响偏小,所以项目管理人员应建立风险识别的机制,一旦发现风险事件的苗头,应在第一时间里作出反应,阻止事态的恶化,或者尽最快时间转移人员和财产,力求把损失减到最小程度。
(3)及时追究引发主体的责任,以便弥补损失。很多企业在工程项目完工或停工后,因风险事件责任纠纷而卷入无休止的谈判和诉讼活动中。如果企业管理人员在风险事件发生前按照要求保留好记录、照片等客观材料,事件发生后,能主动、及时的同事件引发者或保险公司协商处理,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结语
近年来,核电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促使各企业管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出来,因此需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加强前期风险的规避和防范、做好风险的转移和处理等措施,有效地提高对项目风险防范的水平,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使工程项目能够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育华.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类型及风险管理对策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36):142.
[2]陈钢.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48):226.
[3]伍明湘,李志,俞绍萍.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46):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