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的微生物因素及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治疗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erlan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症性肠病(IBD)中的溃疡性结肠炎(UC)和Crohn病(CD)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包括肠道黏膜的原发损害及炎性反应扩大两个阶段。肠道菌群失调,触发IBD发病IBD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内致病菌增多,分泌的肠毒素使肠上皮通透性增高;病菌分泌免疫抑制性蛋白,导致黏膜免疫失调;增多的致病菌直接侵袭、损伤肠上皮细胞,破坏肠黏膜屏障。
其他文献
自身免疫性脑炎(AE)泛指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炎。自2007年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被发现以来,一系列抗神经元细胞表面或者突触蛋白的自身抗体陆续被发现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表现、磁共振(MRI)图像、脑脊液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自2012年1月-2016年1月)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
奥扎格雷钠为高效、选择性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的临床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45例AE患者,随机分为抗N-甲基-D-天冬氨酸(抗NMDA,抗N)、抗电压-门控钾通道(抗VGKC,抗V)脑炎组、边缘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