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文从介绍cNⅪ机构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和特点入手,详细论述如何依托CNKI平台开展学科资源整合、信息定制和参考咨询服务。最后总结出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5项措施:机构重组、组建学科知识服务队伍、学科馆员兼任学术秘书、设立首席学科馆员和引入学科IC理念。
[关键词]学科服务;学科馆员;数字图书馆;高校图书馆
DOl:10.3969/i.issn.1008-0821.2010.06.019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10)06—0073—0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个性化知识服务时代的到来,突破图书馆原有的基本服务形态(即基于自身拥有的馆藏、固定的服务部门和地点、通识性咨询服务提供等)的条件已经成熟。采纳学科馆员进行学科服务制度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首选。但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的建立、维护和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充裕的资金。对于一些像本馆这种技术能力不强、经费紧张的中小型高校图书馆来说,要自行搭建学科信息服务平台确实有一定的困难。而某些商业数据库已经开始提供基于学科化服务的免费增值服务平台,如清华同方知网(CNKI)免费提供的个性化增值服务功能“机构数字图书馆/个人数字图书馆”系统,为学科化服务平台的搭建提供了便利。本文就如何利用CNKI机构数字图书馆的增值服务,在机构数字图书馆中开展学科服务进行探讨。
1 CNKI“机构数字图书馆/个人数字图书馆”系统
1.1 简介
机构数字图书馆是CNKI根据不同行业机构用户的特征,设计出的不同类型的数字图书馆模板,为机构用户提供的一个可以按需定制资源服务,辅助信息组织和管理决策的平台。机构馆可以与“中国知网”数字出版平台无缝对接。按需定制各类资源、功能和服务,也可以在机构馆中引进、发布自建数字资源和自有的增值服务,以满足机构内所有用户对资源、服务、功能的个性化需求(见图1)。一般来说,已经购买CNKI数据库产品的高校图书馆,CNKI会主动为其建立一个以高校名为名称的高校机构数字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会得到一个本单位用户进入机构数字图书馆公用的用户名和密码以及机构数字图书馆后台管理密码,机构管理人员可以用这个密码进人后台管理本单位的机构数字图书馆“。
1.2 优势
与上海大学图书馆创建的基于博客、维基、新闻聚合等Web2.0技术的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相比,在CNKI机构数字图书馆中搭建机构学科子馆做为学科知识服务平台有以下优势。
1.2.1 技术和资金要求不高
上海大学、清华大学图书馆等采用博客、维基等开源软件搭建的学科知识服务平台虽然对资金要求不高,但要求技术人员具有图书馆专业背景和较高的计算机水平,能熟练应用Web2.0技术进行资源、应用和服务的有效整合。CNKI机构数字图书馆完善的后台管理功能只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功能提示操作,一般的学科馆员都能胜任。
1.2.2 整合功能和推送功能增强
在CNKI中通过后台管理功能可以把高校图书馆内所有的学科资源及服务,如OPAC、自建数据库、学科导航、参考咨询服务、投稿指南服务等整合到机构数字图书馆中。而且CNKl个性化定制功能可对平台本身的学科资源进行更深层次整合,如定制学科主题资源、学科整刊资源等。数字出版平台还会自动分析用户需求,主动推送如学科学术热点、学术趋势等学术信息,推送部分学科用户在研究活动中需要用到的常用服务网址。
1.2.3 强大的用户参与与互动交流机制
基于lib2.0的学科平台主要以学科博客形式,通过解释评论方式来实现学科馆员与学科用户的双向互动。在CNKI机构数字图书馆中,机构馆可批准学科用户的个人馆加入机构馆使用机构馆的资源,学科馆员通过在机构馆后台管理中的单位通知栏目发布学科信息;学科用户通过在机构馆中的建馆建议栏目,以推荐主题检索策略、发表建馆建议等方式来参与机构馆的学科资源建设。
2 基于CNKI构建学科服务平台的实践
2.1 机构学科子馆的建立
CNKI在提供海量资源的同时,为广大用户搭建了机构与用户互动交流的平台,建立了学科馆员和学科用户共同参与、双向交互、开放获取、知识共享和协作研究的学术社区。因此中小型图书馆只要在CNKI配置给本馆的机构数字图书馆中建立子机构馆即可建立学科服务平台。本馆根据学校的重点学科设置情况,在CNKI配置给本馆的机构馆中注册了诉讼法学和经济法学子馆。然后通过机构馆在其后台管理“子机构馆创建及关联审批”栏目中审批,实现了机构馆与机构子馆的关联。
2.2 基于CNKI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的学科化服务
2.2.1 利用学科知识服务平台整合CNKI学科资源
本馆根据学校各学科的实际需要,对CNKI中与学科专题要求相符合的资源进行重组,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 (1)学科整刊资源 我们利用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的后台管理功能,创建“本单位定制整刊”栏目,在CNKI文献来源导航页面查找、定制相应的刊物并保存到对应的子栏目,添加包括诉讼法和经济法学在内的多个子栏目,每个子栏目保存某一类的学科刊物(如期刊、学位论文、报纸、会议论文、年鉴、工具书等),符合用户整刊阅读的习惯,大大减少了学科用户查找资源的时间。
(2)学科主题资源
我们根据法学各个学科的主题,在学科知识服务平台中主题文献馆栏目下创建以诉讼法、经济法等各个法学二级学科主题命名的子栏目,通过定制“检索式”,建成完整、系统的主题文献馆栏目,这样系统会定期自动推送法学各主题的最新文献到学科用户个人馆。
2.2.2 利用学科知识服务平台整合非CNKI学科资源
对于非CNK/学科资源,学科知识服务平台中提供了将其设置为可跨库检索馆藏资源和单库检索馆藏资源栏目的功能。在服务过程中,我们逐步将馆藏法学学术期刊和专著按照CNKI统一元数据的要求进行组织和加工数据,形成学科知识服务平台中的可跨库检索馆藏资源;将平时收集到的法学著名网站链接到学科知识服务平台,形成单库检索资源,实现了一站式检索服务。
2.2.3 利用学科知识服务平台开展学科定题服务
以往的学科导航只提供一些简单的链接,CNKI学科知识服务平台通过创建相关栏目定制信息可深化学科导航的服务内容:
(1)定制与本学科研究相关主题的资源
CNKI数字平台资源提供多种定制服务:研究机构、学科专家和学科会议都可作为主题来定制。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将国内主要法学研究机构、知名法学家、法学会议等主题作为定制对象,这样系统就会自动将送CNIO数字出版平台中与定制主题相关的信息推送到本馆的机构馆,学科馆员经过分类组织后再推送到学科用户的信箱。 (2)基于信息定制、推送功能的学科定题服务
在学科知识服务平台中,系统会根据用户经常的检索习惯和设置好的检索策略自动将CNKI中最新的资料信息推送到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的主题文献馆栏目中,这对进行学科定题服务很有帮助。例如:本馆在学科知识服务平台中定制了“西南政法大学承担的科研项目跟踪”栏目,用户在馆内可查看科研课题的基本信息,跟踪课题的相关研究人员、相关专利、标准、科研成果等;定制了“经济法学和诉讼法学科研成果在全国中的对比”栏目,用户可了解我校这两个学科的发表文献数,进而与全国相关研究领域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定制了“西南政法大学研究人员”栏目,系统会提供在总库平台中发文的我校所有学者信息、发文量、发文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等评价信息。
(3)定制学科期刊相关信息,提供投稿指南服务
一般的投稿指南信息服务只提供邮编、地址、电子邮件、联系电话等联系方式,对期刊的影响因子、获奖情况、栏目信息、稿约信息、稿件格式等较少涉及。CNKI平台不但可了解到期刊的联系方式,而且还可以了解期刊获得荣誉、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总下载次数、载文量等,本馆在cNⅪ学科知识服务平台中定制了学科用户关注度高的期刊,如法学核心期刊,形成投稿指南栏目,方便用户使用。
(4)定制项目相关信息,提供项目申报指南服务
利用CNKI的个性化增值服务,本馆建立了“科研管理系统”。它通过发文量排序、论文被引次数与被下载次数排序等评价手段,评价本馆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为本馆科研管理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我们还利用个性化服务为我校科研人员定制了“国家项目进展跟踪”、“同行动态跟踪”、“本单位承担项目进展跟踪”等自动推送的系统化情报服务,使我校的科研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重要信息,对项目进行系统的外部和内部调查研究,帮助他们避免重复选题。最近借助机构馆的“学术圈”、“项目跟踪”等服务,我们为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做了一份很好的分析报告,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2.2.4 将参考咨询服务嵌入到学科服务平台
通常高校图书馆的虚拟参考咨询平台独立于数据库资源系统之外,比如本馆的读者论坛,用户在使用数据库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向咨询馆员寻求帮助时,需要点击多层链接才能进入其服务页面,许多读者都感到不方便。CNKI的增值功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即在学科子馆中增加虚拟参考咨询栏目,提供参考咨询的链接,实现参考咨询服务与学科知识服务平台链接。用户在使用学科知识服务平台资源时碰到问题,可以直接进入图书馆中的虚拟参考咨询系统,与咨询馆员取得联系,更有效地利用学科知识服务平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
3 本馆采取的促进学科化服务开展的措施
3.1 进行机构重组,提高管理效率
为了有效推行学科化服务,避免部门重复设置、管理效率不高的现象,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本馆最终拟定了以学科服务为主线的全新机构调整方案。经过调整,图书馆共设4部1室,即读者服务部、信息咨询部、系统技术部、文献资源建设部及办公室。配合学科服务的整体发展模式,本馆还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着重进行了优化管理、提高效率、强化服务、奖惩分明和注重效果的六大机制建设,包括牵引机制、整合机制、竞争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本馆还实行大参考和首问负责制的管理模式,真正将业务重心从“收藏”转到“服务”上来。
3.2 组建学科知识服务队伍
学科咨询、虚拟参考和咨询台是大学图书馆目前主流的3种咨询服务模式,为了更好地推进参考咨询服务,本馆将咨询服务人员分为3层:第一层为咨询台馆员,负责现场咨询,当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向上层推荐;第二层为虚拟咨询馆员,负责在线虚拟咨询,通过虚拟平台为读者提供服务。当不能满足读者需求时向同层或上层推荐;第三层为学科馆员,职责范围较为广泛,除负责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的内容管理、组织和服务外,还可以采取走进学科队伍或实验的服务模式,与研究人员形成互动,帮助研究人员建立和使用博客、维基和机构知识库等,负责学科资源建设与导航,向学科团队、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多种服务。该项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使原来分散在图书馆各部门、各岗位、各工作环节的学科性质工作得以重组和系统化,从而有了新的形态和工作模式。
3.3 学科馆员兼任学术秘书,学科馆员直接参与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很多高校学术带头人都有自己的“学术秘书”,一般由博硕士研究生兼职,2008年上半年本馆在学科服务中引入学科馆员兼任学术秘书制度,主要负责收集、整理、分析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学术信息,将信息服务融人到科研过程中;让馆员走进学科,贴近读者、贴近院系、融入科研团队、嵌入研究过程,成为学科服务专家。另外本馆还根据专业对学科馆员进行划分,每个学科馆员负责1~2个学院,了解对口院系的信息需求,联系和组织院系教师、科研人员圈选文献,参与推荐、选订对口学科的纸本资源和电子资源;与学科骨干教师建立稳定的联系,向采访部门提供教师个性化文献需求信息,与采访工作人员一起制定出本学科文献收集年度方案和文献收集标准,划分文献购置优先级别,将图书馆工作与学校的主流——学科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
3.4 设立首席学科馆员岗位,提高服务效能
学科服务是图书馆面向具有相同或相近学科背景的、不同学历层次的人群开展的一项全方位、多功能、主动性的创新服务,是由一个横跨多个部门的团队小组来完成的。要顺利完成任务,就需要一个首席学科馆员来起核心带头作用,负责规划学科服务的基本框架,并组织和实施学科服务工作。本馆在开展学科服务时,由主管馆长和部室主任兼任首席学科馆员,负责包括编制学科索引和制作学科资源指南等在内的宏观层面的工作,保证学科服务小组的工作与图书馆总体工作目标相一致和学科服务小组成员之间的行动一致,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
3.5 引入学科IC(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理念
1c(Information Commons,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的引入给图书馆界带来了新的活力。许多图书馆的实践都已表明学科IC能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本馆在推进学科服务的过程中,引进了IC的服务理念,设立了专门的学科馆,馆内配置丰富的专业图书、期刊及其它配套硬件和软件。实体的空间和虚拟的CNKI学科服务平台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近期我们有两项打算:一是为我校有影响的重点学科带头人和研究骨干建立个人数字图书馆,根据他们的研究方向、学术需求和科研任务给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二是利用CNKI机构数字图书馆的技术平台,将“中国知网”的资源和我校的特色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机构数字图书馆——西政学子文库,促进本校特色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服务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开展特色学术研究,从而提升学校的特色竞争力。
参考文献
[1]CNK]创建子机构馆网页[EB],http://my.cnki.net/elibRegis-ter/WebPetition,aspx?UserName=xn0175.2009—09—17。
[2]陈思满,基于CNKI的学科知识服务平台构建与学科化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15):96—100。
[3]陈进,大学图书馆学科化创新服务体系构建[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A 作研完,2008,(3):1—4。
[4]任树怀,等,基于图书馆2,0构建学科知识服务平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3):58—62。
[5]龙雪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构想[J],图书馆建设,2009,(4):30—34。
[6]王晓红,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管理与服务[J],图书馆学研究,2009,(5):66—68。
[7]雷炳福,沈治宏,我国高校图书馆构建IC的障碍及策略[J],图书馆杂志,2009,(5):45—46。
[关键词]学科服务;学科馆员;数字图书馆;高校图书馆
DOl:10.3969/i.issn.1008-0821.2010.06.019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10)06—0073—0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个性化知识服务时代的到来,突破图书馆原有的基本服务形态(即基于自身拥有的馆藏、固定的服务部门和地点、通识性咨询服务提供等)的条件已经成熟。采纳学科馆员进行学科服务制度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首选。但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的建立、维护和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充裕的资金。对于一些像本馆这种技术能力不强、经费紧张的中小型高校图书馆来说,要自行搭建学科信息服务平台确实有一定的困难。而某些商业数据库已经开始提供基于学科化服务的免费增值服务平台,如清华同方知网(CNKI)免费提供的个性化增值服务功能“机构数字图书馆/个人数字图书馆”系统,为学科化服务平台的搭建提供了便利。本文就如何利用CNKI机构数字图书馆的增值服务,在机构数字图书馆中开展学科服务进行探讨。
1 CNKI“机构数字图书馆/个人数字图书馆”系统
1.1 简介
机构数字图书馆是CNKI根据不同行业机构用户的特征,设计出的不同类型的数字图书馆模板,为机构用户提供的一个可以按需定制资源服务,辅助信息组织和管理决策的平台。机构馆可以与“中国知网”数字出版平台无缝对接。按需定制各类资源、功能和服务,也可以在机构馆中引进、发布自建数字资源和自有的增值服务,以满足机构内所有用户对资源、服务、功能的个性化需求(见图1)。一般来说,已经购买CNKI数据库产品的高校图书馆,CNKI会主动为其建立一个以高校名为名称的高校机构数字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会得到一个本单位用户进入机构数字图书馆公用的用户名和密码以及机构数字图书馆后台管理密码,机构管理人员可以用这个密码进人后台管理本单位的机构数字图书馆“。
1.2 优势
与上海大学图书馆创建的基于博客、维基、新闻聚合等Web2.0技术的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相比,在CNKI机构数字图书馆中搭建机构学科子馆做为学科知识服务平台有以下优势。
1.2.1 技术和资金要求不高
上海大学、清华大学图书馆等采用博客、维基等开源软件搭建的学科知识服务平台虽然对资金要求不高,但要求技术人员具有图书馆专业背景和较高的计算机水平,能熟练应用Web2.0技术进行资源、应用和服务的有效整合。CNKI机构数字图书馆完善的后台管理功能只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功能提示操作,一般的学科馆员都能胜任。
1.2.2 整合功能和推送功能增强
在CNKI中通过后台管理功能可以把高校图书馆内所有的学科资源及服务,如OPAC、自建数据库、学科导航、参考咨询服务、投稿指南服务等整合到机构数字图书馆中。而且CNKl个性化定制功能可对平台本身的学科资源进行更深层次整合,如定制学科主题资源、学科整刊资源等。数字出版平台还会自动分析用户需求,主动推送如学科学术热点、学术趋势等学术信息,推送部分学科用户在研究活动中需要用到的常用服务网址。
1.2.3 强大的用户参与与互动交流机制
基于lib2.0的学科平台主要以学科博客形式,通过解释评论方式来实现学科馆员与学科用户的双向互动。在CNKI机构数字图书馆中,机构馆可批准学科用户的个人馆加入机构馆使用机构馆的资源,学科馆员通过在机构馆后台管理中的单位通知栏目发布学科信息;学科用户通过在机构馆中的建馆建议栏目,以推荐主题检索策略、发表建馆建议等方式来参与机构馆的学科资源建设。
2 基于CNKI构建学科服务平台的实践
2.1 机构学科子馆的建立
CNKI在提供海量资源的同时,为广大用户搭建了机构与用户互动交流的平台,建立了学科馆员和学科用户共同参与、双向交互、开放获取、知识共享和协作研究的学术社区。因此中小型图书馆只要在CNKI配置给本馆的机构数字图书馆中建立子机构馆即可建立学科服务平台。本馆根据学校的重点学科设置情况,在CNKI配置给本馆的机构馆中注册了诉讼法学和经济法学子馆。然后通过机构馆在其后台管理“子机构馆创建及关联审批”栏目中审批,实现了机构馆与机构子馆的关联。
2.2 基于CNKI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的学科化服务
2.2.1 利用学科知识服务平台整合CNKI学科资源
本馆根据学校各学科的实际需要,对CNKI中与学科专题要求相符合的资源进行重组,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 (1)学科整刊资源 我们利用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的后台管理功能,创建“本单位定制整刊”栏目,在CNKI文献来源导航页面查找、定制相应的刊物并保存到对应的子栏目,添加包括诉讼法和经济法学在内的多个子栏目,每个子栏目保存某一类的学科刊物(如期刊、学位论文、报纸、会议论文、年鉴、工具书等),符合用户整刊阅读的习惯,大大减少了学科用户查找资源的时间。
(2)学科主题资源
我们根据法学各个学科的主题,在学科知识服务平台中主题文献馆栏目下创建以诉讼法、经济法等各个法学二级学科主题命名的子栏目,通过定制“检索式”,建成完整、系统的主题文献馆栏目,这样系统会定期自动推送法学各主题的最新文献到学科用户个人馆。
2.2.2 利用学科知识服务平台整合非CNKI学科资源
对于非CNK/学科资源,学科知识服务平台中提供了将其设置为可跨库检索馆藏资源和单库检索馆藏资源栏目的功能。在服务过程中,我们逐步将馆藏法学学术期刊和专著按照CNKI统一元数据的要求进行组织和加工数据,形成学科知识服务平台中的可跨库检索馆藏资源;将平时收集到的法学著名网站链接到学科知识服务平台,形成单库检索资源,实现了一站式检索服务。
2.2.3 利用学科知识服务平台开展学科定题服务
以往的学科导航只提供一些简单的链接,CNKI学科知识服务平台通过创建相关栏目定制信息可深化学科导航的服务内容:
(1)定制与本学科研究相关主题的资源
CNKI数字平台资源提供多种定制服务:研究机构、学科专家和学科会议都可作为主题来定制。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将国内主要法学研究机构、知名法学家、法学会议等主题作为定制对象,这样系统就会自动将送CNIO数字出版平台中与定制主题相关的信息推送到本馆的机构馆,学科馆员经过分类组织后再推送到学科用户的信箱。 (2)基于信息定制、推送功能的学科定题服务
在学科知识服务平台中,系统会根据用户经常的检索习惯和设置好的检索策略自动将CNKI中最新的资料信息推送到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的主题文献馆栏目中,这对进行学科定题服务很有帮助。例如:本馆在学科知识服务平台中定制了“西南政法大学承担的科研项目跟踪”栏目,用户在馆内可查看科研课题的基本信息,跟踪课题的相关研究人员、相关专利、标准、科研成果等;定制了“经济法学和诉讼法学科研成果在全国中的对比”栏目,用户可了解我校这两个学科的发表文献数,进而与全国相关研究领域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定制了“西南政法大学研究人员”栏目,系统会提供在总库平台中发文的我校所有学者信息、发文量、发文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等评价信息。
(3)定制学科期刊相关信息,提供投稿指南服务
一般的投稿指南信息服务只提供邮编、地址、电子邮件、联系电话等联系方式,对期刊的影响因子、获奖情况、栏目信息、稿约信息、稿件格式等较少涉及。CNKI平台不但可了解到期刊的联系方式,而且还可以了解期刊获得荣誉、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总下载次数、载文量等,本馆在cNⅪ学科知识服务平台中定制了学科用户关注度高的期刊,如法学核心期刊,形成投稿指南栏目,方便用户使用。
(4)定制项目相关信息,提供项目申报指南服务
利用CNKI的个性化增值服务,本馆建立了“科研管理系统”。它通过发文量排序、论文被引次数与被下载次数排序等评价手段,评价本馆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为本馆科研管理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我们还利用个性化服务为我校科研人员定制了“国家项目进展跟踪”、“同行动态跟踪”、“本单位承担项目进展跟踪”等自动推送的系统化情报服务,使我校的科研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重要信息,对项目进行系统的外部和内部调查研究,帮助他们避免重复选题。最近借助机构馆的“学术圈”、“项目跟踪”等服务,我们为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做了一份很好的分析报告,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2.2.4 将参考咨询服务嵌入到学科服务平台
通常高校图书馆的虚拟参考咨询平台独立于数据库资源系统之外,比如本馆的读者论坛,用户在使用数据库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向咨询馆员寻求帮助时,需要点击多层链接才能进入其服务页面,许多读者都感到不方便。CNKI的增值功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即在学科子馆中增加虚拟参考咨询栏目,提供参考咨询的链接,实现参考咨询服务与学科知识服务平台链接。用户在使用学科知识服务平台资源时碰到问题,可以直接进入图书馆中的虚拟参考咨询系统,与咨询馆员取得联系,更有效地利用学科知识服务平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
3 本馆采取的促进学科化服务开展的措施
3.1 进行机构重组,提高管理效率
为了有效推行学科化服务,避免部门重复设置、管理效率不高的现象,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本馆最终拟定了以学科服务为主线的全新机构调整方案。经过调整,图书馆共设4部1室,即读者服务部、信息咨询部、系统技术部、文献资源建设部及办公室。配合学科服务的整体发展模式,本馆还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着重进行了优化管理、提高效率、强化服务、奖惩分明和注重效果的六大机制建设,包括牵引机制、整合机制、竞争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本馆还实行大参考和首问负责制的管理模式,真正将业务重心从“收藏”转到“服务”上来。
3.2 组建学科知识服务队伍
学科咨询、虚拟参考和咨询台是大学图书馆目前主流的3种咨询服务模式,为了更好地推进参考咨询服务,本馆将咨询服务人员分为3层:第一层为咨询台馆员,负责现场咨询,当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向上层推荐;第二层为虚拟咨询馆员,负责在线虚拟咨询,通过虚拟平台为读者提供服务。当不能满足读者需求时向同层或上层推荐;第三层为学科馆员,职责范围较为广泛,除负责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的内容管理、组织和服务外,还可以采取走进学科队伍或实验的服务模式,与研究人员形成互动,帮助研究人员建立和使用博客、维基和机构知识库等,负责学科资源建设与导航,向学科团队、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多种服务。该项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使原来分散在图书馆各部门、各岗位、各工作环节的学科性质工作得以重组和系统化,从而有了新的形态和工作模式。
3.3 学科馆员兼任学术秘书,学科馆员直接参与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很多高校学术带头人都有自己的“学术秘书”,一般由博硕士研究生兼职,2008年上半年本馆在学科服务中引入学科馆员兼任学术秘书制度,主要负责收集、整理、分析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学术信息,将信息服务融人到科研过程中;让馆员走进学科,贴近读者、贴近院系、融入科研团队、嵌入研究过程,成为学科服务专家。另外本馆还根据专业对学科馆员进行划分,每个学科馆员负责1~2个学院,了解对口院系的信息需求,联系和组织院系教师、科研人员圈选文献,参与推荐、选订对口学科的纸本资源和电子资源;与学科骨干教师建立稳定的联系,向采访部门提供教师个性化文献需求信息,与采访工作人员一起制定出本学科文献收集年度方案和文献收集标准,划分文献购置优先级别,将图书馆工作与学校的主流——学科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
3.4 设立首席学科馆员岗位,提高服务效能
学科服务是图书馆面向具有相同或相近学科背景的、不同学历层次的人群开展的一项全方位、多功能、主动性的创新服务,是由一个横跨多个部门的团队小组来完成的。要顺利完成任务,就需要一个首席学科馆员来起核心带头作用,负责规划学科服务的基本框架,并组织和实施学科服务工作。本馆在开展学科服务时,由主管馆长和部室主任兼任首席学科馆员,负责包括编制学科索引和制作学科资源指南等在内的宏观层面的工作,保证学科服务小组的工作与图书馆总体工作目标相一致和学科服务小组成员之间的行动一致,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
3.5 引入学科IC(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理念
1c(Information Commons,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的引入给图书馆界带来了新的活力。许多图书馆的实践都已表明学科IC能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本馆在推进学科服务的过程中,引进了IC的服务理念,设立了专门的学科馆,馆内配置丰富的专业图书、期刊及其它配套硬件和软件。实体的空间和虚拟的CNKI学科服务平台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近期我们有两项打算:一是为我校有影响的重点学科带头人和研究骨干建立个人数字图书馆,根据他们的研究方向、学术需求和科研任务给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二是利用CNKI机构数字图书馆的技术平台,将“中国知网”的资源和我校的特色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机构数字图书馆——西政学子文库,促进本校特色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服务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开展特色学术研究,从而提升学校的特色竞争力。
参考文献
[1]CNK]创建子机构馆网页[EB],http://my.cnki.net/elibRegis-ter/WebPetition,aspx?UserName=xn0175.2009—09—17。
[2]陈思满,基于CNKI的学科知识服务平台构建与学科化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15):96—100。
[3]陈进,大学图书馆学科化创新服务体系构建[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A 作研完,2008,(3):1—4。
[4]任树怀,等,基于图书馆2,0构建学科知识服务平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3):58—62。
[5]龙雪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构想[J],图书馆建设,2009,(4):30—34。
[6]王晓红,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管理与服务[J],图书馆学研究,2009,(5):66—68。
[7]雷炳福,沈治宏,我国高校图书馆构建IC的障碍及策略[J],图书馆杂志,2009,(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