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二种病让老年人脾气变坏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jun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大爷过去脾气一直很温和,近来几个月不知怎么的,老爱发脾气,经检查确诊为甲亢。专家指出,很多人往往把脾气仅仅当作是性格因素,其实,坏脾气,尤其是老年人的坏脾气,很可能是疾病所致。
  1.糖尿病:血糖的升高引起机体代谢功能紊乱,使B族维生素的吸收、代谢出现障碍,从而导致体内维生素B族的缺乏。维生素B1被称为精神性的维生素,对神经组织和精神状态有一定影响;维生素B6参与色氨酸、糖和雌激素代谢;维生素B12负责核酸和氨基酸代谢,同时也管理着人体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因此,当机体缺乏维生素B族时,就会影响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出现脾气暴躁、喜怒无常的现象。所以,糖尿病患者容易有坏脾气。
  2.高血压: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肝阳上亢,肝火上炎。高血压患者,由于肝火过旺,交感神经兴奋,中枢神经紊乱等,会引起脾气暴躁易怒。
  3.老年性痴呆:如果60岁以上的老年人记忆力突然明显减退,继而发现性格变得主观、固执、多疑、自私、喜怒无常、行为古怪、幼稚或愚蠢,那就很可能是得了老年性痴呆。这是一种常见的能够引起记忆力、计算力、语言和认知思维能力等智能障碍的神经变性疾病。早期常表现为忘性大、唠叨、多疑猜忌,中期不仅记忆力明显受损,还会有明显的性格和行为改变。
  4.老年期神经症:若是患动脉硬化的老年人脾气改变,性格变得孤癖、胆小、情绪不稳、喜怒无常,同时有头痛、头晕、四肢麻木等症状出现,就要考虑是不是老年期神经症。老年期神经症常表现出抑郁、焦虑、恐惧等情感障碍,并伴有心血管和脑部疾病等。
  5.老年焦虑症:焦虑症患者的情绪往往非常不安与恐惧,同时伴有植物神经亢进、肌肉紧张等植物神经紊乱。老年焦虑症类似于老年期神经症,原本是较易治疗的心理疾病,但因识别率低,常导致精神致残、自杀率高,成为老年健康的一大杀手。
  6.更年期综合征:如果50岁左右的女性出现性格改变,变得急躁、好生闷气、挑剔、抑郁、焦虑不安,或者出现合并乏力、失眠、多汗、心悸等植物神经失调证候,应想到十分常见的更年期综合征。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比女性晚,大约在55~65岁。这时的他们为一件小事就可能火冒三丈,或为一件不值得争论的琐事而斤斤计较。有些老头性情孤僻、沉默寡言、顽固、多疑,这主要是由于男性睾丸激素的减少是缓慢渐进的,而精子生成的能力在男性更年期尚未完全减退。
  7.更年期忧郁症:如果出现原因不明的恐惧、极度紧张、自负、自罪、悲观、有自杀念头,或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要考虑是否得了更年期忧郁症。
  8.甲亢:甲亢是指甲状腺组织增生、功能亢进、产生和分泌甲状激素过多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青年女性,但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可发生,约占全部甲亢病人的10%~17%,一般认为与更年期内分泌失调有关。甲亢患者往往情绪易激动、性情急躁。
  9.某些慢性疾病:一些严重的慢性疾病,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可出现性格改变,这是病情加重的征兆。常见的有肺心病合并肺性脑病、肝硬化合并肝昏迷、高血压合并高血压脑病等疾病。
  10.某些藥物中毒:长期应用一些药物,如异烟胼、肾上腺皮质激素、溴化物、阿托品、莨菪碱等,以及某些含重金属(铝、汞)的化学物品,如出现性格、行为的改变,应考虑到中毒性精神病。
  11.慢性酒精中毒:长期较大量地饮用烈性酒,如出现性格改变,冷漠、粗心、对工作和生活无兴趣,同时智力减退,很可能是慢性酒精中毒。
  12.退休综合征:退休的老年人,一时不能适应退休生活,发生心理障碍,不愿与人接触交往,更不愿参加社会活动,常感寂寞,性情孤僻,这叫“退休综合征”或“退休病”。实际上,这不是病,只要多参加文体活动,如画画、练书法、养花、喂鸟、散步、打太极拳、旅游等,均可促进心理健康,把自己培养成精神健康的老人。
  总之,当一个人的脾气突然变坏时,他本人不一定觉得,而家人会很快注意到。其实,在许多的情况下脾气变化往往是一种疾病的早期报警信号,作为家人切莫忽视这一点。老年人往往易得多种疾病,一旦出现脾气异常,切勿加以怒斥,而应及时送往医院查治,以利老人安度晚年。
其他文献
1.酒为百药之长,药酒养生好处多  酒和医,自古就有不解之缘。医的繁体字为“醫”、“殹”指治病时的叩击声,“酉”是用以医疗的酒。从古时起,医就离不开酒,归其原因在于酒对人体有很多好处。酒能通血脉,还是很好的溶媒,能使药材中的有效物质溶解于酒中,从而增强中药效果。  酒更是一味绝佳的药引。酒性偏温,辛散走窜,穿透力强,可以引导药物到达病灶,从而解决病症。并且药酒一般以高度白酒为载体,药承酒力,使人体
期刊
我国从古至今,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的习俗。文人墨客常在抚琴、作诗时,在案头焚香助兴;或焚香静坐,以净气修身,养性健体;或在家中焚香,可以醒脑清神,去浊存清,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且有延年益寿之功。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就有多处焚香的描写。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贾元春归省庆元宵”中,描述贾元春省亲时的豪华场景,只见大观园里“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
期刊
位于苏州拙政园一旁,矗立着一座同为园林式的建筑物——苏州博物馆。在苏州园林景区的包围中,这座仅有十几年历史的全新博物馆竟没有丝毫的违和感,现代理念的包装让它像姑苏老城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灰白色的色调,精妙的玄关,光和影的穿梭,一扇窗给竹,一扇窗予水,让它续写了百年苏州园林的不朽。没有谁比这位曾在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狮子林里度过童年时光的设计者更了解苏州,他用跨越百年的双手描绘了他心爱的故乡情怀,他
期刊
近一段時期以来,我的老伴儿突然迷上缝纫制作整理箱。不过她制作用的材料,不是木头和皮革,而是一些旧衣料。整理箱的长宽度,和我家衣柜里的尺寸相同。有军绿布的,也有蓝涤卡和劳动布的,还有用牛仔服做的。真是颜色面料多多,美丽又动人。  第一个军绿色整理箱,是用我和妻子谈恋爱时,她送给我的那条我最爱穿的大裤筒军裤做的。整理箱里用的衬布,就是我送给妻子当年和我约会时,她总爱穿的那件的确良上衣。好一个甜蜜的爱情
期刊
爱孩子,“奶奶孩子王”传递正能量  很多年前,王秀春从铁西小学退休回家,留意起小区孩子们的课外活动,看见了一幕幕令她“揪心”的情景:家周围有两百多户居民,多为双职工家庭,整日早出晚归,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照料孩子。放学以后,年幼的孩子脖子上挂着钥匙,在楼道间嬉戏追逐,时有失足摔伤发生;稍大的孩子,三五成群在搞不文明的“恶作剧”;而那些单亲家庭的子女,则由于得不到真情的关爱,有的染上了恶习……  “我真
期刊
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年人退休之后,突然从快节奏紧张的工作状态转变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状态。如果处理不好这种状态,忧愁烦恼,病痛就会接踵而来,导致体质迅速下降,人也变得憔悴苍老,对生活失去信心。有的甚至会在短时期内弄得多病缠身,过早衰老。这就是缺乏适度紧张而带来的综合征。  医学研究证实,长期过度的精神紧张对身体有害,可是,过分松弛和散漫的生活对身体的害处更大。比如说,神经衰弱症,从大脑皮层兴奋
期刊
我与于大哥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他是特别乐观的一个人。尽管一路走来他是我们当中“最不顺”的:老伴儿早逝,中年丧子,把自己的积蓄给孙子做生意结果赔个精光,他自己还身患重病……可于大哥似乎根本不在乎,每次参加我们集体活动都是乐呵呵的。大家都说:于大哥“心情保鲜”忒好!  所谓“心情保鲜”,就是人的心情始终处于良好,正性,呈现新鲜有活力的状态。老年人善于“心情保鲜”,人心才不老,家庭才和谐。影响老年人心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