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客观评价自育与引进杂交棉的综合性状及其在生产上的利用价值,选出适应新疆种植的杂交棉,2007年新疆奎屯垦区进行了杂交棉品种多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奎屯垦区自育杂交棉的纤维品质、丰产性、早熟性、抗逆性、稳定性与适应性均好于内地品种。7z-10、鲁棉研24号和七杂五综合性状较优,可在奎屯垦区大面积种植;7z-3、新杂棉2号、7z-8、七杂六、鲁棉研20号、七杂九和7z-7综合性状较好,较适宜作搭配品种;其余的杂交棉综合性状一般,不宜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杂交棉;品种;比较试验;新疆奎屯
中图分类号S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28-02
200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交棉推广面积5.67万公顷,较2006年增加4万公顷,增幅达208%,种植的杂交棉主要以标杂系列、天杂系列、锦杂系列、鲁棉研系列和中棉29等内地品种为主,自育杂交棉推广面积仅为0.27万公顷[1]。为了促进自育杂交棉在生产中的应用,新疆奎屯垦区在不同区域进行杂交棉品种多点比较试验,鉴定自育杂交棉组合与内地杂交棉品种在纤维品质、丰产性、早熟性、抗逆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客观评价自育与引进杂交棉的综合性状及生产利用价值,选出适应本地区种植的杂交棉,为奎屯垦区杂交棉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参试杂交棉16个,其中引进内地杂交种7个:锦杂8 号、天杂10号、标杂A1、豫杂422、鲁棉研15号、鲁棉研20号和鲁棉研24号;自育杂交组合9个:七杂四、七杂五、七杂九、7z-3、7z-10(这5个为常规陆陆组合,已进入2007年自治区杂交棉早熟组区试)、七杂六、7z-7、7z-8和新杂棉2号(这4个均为三系陆海杂交棉),以标杂A1作对照。
1.2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四周设保护行4行以上,小区面积20m2。种植密度18.75万株/hm2。试验分别在农七师128团、126团和农科所3个试点进行杂交棉品种多点比较试验。
2结果与分析
2.1丰产性
由表1可知,参试杂交棉的皮棉产量较对照标杂A1增产幅度较大的有7z-10和鲁棉研24号,分别增产25.70%和24.89%,除七杂四、七杂六、7z-7和7z-8较对照减产外,减产幅度为0.35%~13.26%,其余杂交棉均较对照增产,增产幅度3.33%~18.21%。鲁棉研24号较鲁棉研15号、标杂A1、七杂四和七杂六显著增产,而较7z-7和7z-8极显著增产;七杂九较7z-7和7z-8显著增产;7z-8除与新杂棉2号、鲁棉研15号、标杂A1、七杂四、七杂六的皮棉产量差异不显著外,较其他参试杂交棉显著减产,并较7z-10、鲁棉研24号和7z-3极显著减产。综上所述,参试杂交棉7z-10的丰产性最好,其次是七杂五、7z-3、七杂九和鲁棉研24号的丰产性较好,其余杂交棉的丰产性一般。
2.5纤维品质
经国家棉花检测中心纤维品质测试(HVICC标准):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表现较好的为新杂棉2号、7z-8、七杂六、7z-7和7z-10;整齐度表现较好的为7z-8、7z-7、七杂六和新杂棉2号;比强度表现较好的杂交棉为7z-8、新杂棉2号、七杂六、7z-7、七杂四和7z-10;马克隆值除豫早422较高外,其余参试的杂交棉均在最适范围内;伸长率较高的有豫早422、鲁棉研20号、鲁棉研24号和标杂A1;成熟度较高的有豫早422、7z-8、七杂六、标杂A1、七杂四和新杂棉2号;短绒指数较低的有七杂六、7z-7、7z-8和新杂棉2号,纺纱均匀性指数较高的有7z-8、新杂棉2号、7z-7和七杂六(见表3)。综合各项纤维品质指标,表现都较好的有七杂六、7z-8、新杂棉2号和7z-7等三系陆海杂交棉。
2.6综合评判
杂交棉综合评判就是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从杂交棉的纤维品质、丰产性、早熟性、抗逆性、稳定性与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使其能客观地反映杂交棉的优劣。一般杂交棉的综合评判值越大,杂交棉的综合性状越优[5]。本试验选取籽棉产量、皮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衣分、病指、缺株率、单株结铃、Shukla-CV和品种离优度等12个性状,参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品种审定量化指标,分别确定出高产型杂交棉性状权重集{0.17,0.15,0.06,0.08,0.12,0.05,0.06,0.13, 0.03,0.05,0.05,0.05}和优质丰产型杂交棉性状权重集{0.17, 0.13,0.06, 0.10, 0.12, 0.05,0.06,0.13,0.03,0.05,0.05,0.05},最后进行计算,分别得到高产型和优质丰产型杂交棉的综合评判值。从表3的评判值可以看出,高产型杂交棉综合性状的优劣依次为7z-10、鲁棉研24号、七杂五、7z-3、新杂棉2号、7z-8、七杂六、鲁棉研20号、七杂九、7z-7、七杂四、天杂10号、锦杂8号、豫杂422、标杂A1和鲁棉研15号;优质丰产型杂交棉综合性状的优劣依次为7z-10、鲁棉研24号、七杂五、7z-3、新杂棉2号、7z-8、七杂六、鲁棉研20号、七杂九、7z-7、锦杂8号、七杂四、豫杂422、天杂10号、标杂A1和鲁棉研15号。
3结论与讨论
新疆奎屯垦区自育杂交棉的纤维品质、丰产性、早熟性、抗逆性、稳定性与适应性均好于内地品种。参试杂交棉7z-10的丰产性最好,其次是七杂五、7z-3、七杂九和鲁研24号。自育杂交棉7z-10、新杂棉2号和七杂九的早熟性较好,而内地杂交棉天杂10号、鲁棉研15号和鲁棉研24号的早熟性较差。稳定性与适应性好的杂交棉是7z-10,其次是七杂五和鲁棉研24,最后是三系陆海杂交棉七杂六和7z-7。各项纤维品质指标表现都较好的杂交棉有七杂六、7z-8、新杂棉2号和7z-7等三系陆海杂交棉。综合分析,7z-10、鲁棉研24号和七杂五综合性状较优,可在奎屯垦区大面积种植;7z-3、新杂棉2号、7z-8、七杂六、鲁棉研20号、七杂九和7z-7综合性状较好,较适宜作搭配品种;其余的杂交棉综合性状一般,不宜大面积推广。
由于奎屯垦区2007年5月连续低温降雨,由出苗至现蕾的时间与往年相比延长了10~12d,导致后期吐絮期向后延长10~15d,8月15日的低温使大部分的组合红叶早衰,自育的早熟陆陆杂交组合7z-3、七杂四、七杂五、七杂九在2007年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影响下,霜前花率仍然达到80%以上,最终产量的降幅较小。而内地引进的天杂10号、鲁棉研15号和鲁棉研24号等杂交棉,霜前花率只达到60%~70%,严重影响棉花的最终产量。因此,新疆奎屯垦区作为我国特早熟次适宜棉区,无论常规种还是杂交种一定要始终坚持早熟这个基本原则,在棉花生产中,要求植棉者稳产,而不要片面地追求高产,更不能盲目引进不适应当地气候的中晚熟或晚熟杂交棉品种。
4参考文献
[1] 邓福军.对兵团杂交棉发展的思考[J].新疆农垦科技,2008(6):3-4.
[2] 曹廷杰,王西成,赵虹.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9(1):39-41.
[3] 许乃银,陈旭升,狄佳春,等.棉花区域试验中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探讨[J].江西棉花,2004(4):9-13.
[4] 刘大群,王恒立.品种稳定性评价方法的比较和分析[J].作物学报,1988(4):28-33.
[5] 唐启义,冯明光.DPS数据处理系统——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杂交棉;品种;比较试验;新疆奎屯
中图分类号S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28-02
200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交棉推广面积5.67万公顷,较2006年增加4万公顷,增幅达208%,种植的杂交棉主要以标杂系列、天杂系列、锦杂系列、鲁棉研系列和中棉29等内地品种为主,自育杂交棉推广面积仅为0.27万公顷[1]。为了促进自育杂交棉在生产中的应用,新疆奎屯垦区在不同区域进行杂交棉品种多点比较试验,鉴定自育杂交棉组合与内地杂交棉品种在纤维品质、丰产性、早熟性、抗逆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客观评价自育与引进杂交棉的综合性状及生产利用价值,选出适应本地区种植的杂交棉,为奎屯垦区杂交棉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参试杂交棉16个,其中引进内地杂交种7个:锦杂8 号、天杂10号、标杂A1、豫杂422、鲁棉研15号、鲁棉研20号和鲁棉研24号;自育杂交组合9个:七杂四、七杂五、七杂九、7z-3、7z-10(这5个为常规陆陆组合,已进入2007年自治区杂交棉早熟组区试)、七杂六、7z-7、7z-8和新杂棉2号(这4个均为三系陆海杂交棉),以标杂A1作对照。
1.2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四周设保护行4行以上,小区面积20m2。种植密度18.75万株/hm2。试验分别在农七师128团、126团和农科所3个试点进行杂交棉品种多点比较试验。
2结果与分析
2.1丰产性
由表1可知,参试杂交棉的皮棉产量较对照标杂A1增产幅度较大的有7z-10和鲁棉研24号,分别增产25.70%和24.89%,除七杂四、七杂六、7z-7和7z-8较对照减产外,减产幅度为0.35%~13.26%,其余杂交棉均较对照增产,增产幅度3.33%~18.21%。鲁棉研24号较鲁棉研15号、标杂A1、七杂四和七杂六显著增产,而较7z-7和7z-8极显著增产;七杂九较7z-7和7z-8显著增产;7z-8除与新杂棉2号、鲁棉研15号、标杂A1、七杂四、七杂六的皮棉产量差异不显著外,较其他参试杂交棉显著减产,并较7z-10、鲁棉研24号和7z-3极显著减产。综上所述,参试杂交棉7z-10的丰产性最好,其次是七杂五、7z-3、七杂九和鲁棉研24号的丰产性较好,其余杂交棉的丰产性一般。

2.5纤维品质
经国家棉花检测中心纤维品质测试(HVICC标准):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表现较好的为新杂棉2号、7z-8、七杂六、7z-7和7z-10;整齐度表现较好的为7z-8、7z-7、七杂六和新杂棉2号;比强度表现较好的杂交棉为7z-8、新杂棉2号、七杂六、7z-7、七杂四和7z-10;马克隆值除豫早422较高外,其余参试的杂交棉均在最适范围内;伸长率较高的有豫早422、鲁棉研20号、鲁棉研24号和标杂A1;成熟度较高的有豫早422、7z-8、七杂六、标杂A1、七杂四和新杂棉2号;短绒指数较低的有七杂六、7z-7、7z-8和新杂棉2号,纺纱均匀性指数较高的有7z-8、新杂棉2号、7z-7和七杂六(见表3)。综合各项纤维品质指标,表现都较好的有七杂六、7z-8、新杂棉2号和7z-7等三系陆海杂交棉。

2.6综合评判
杂交棉综合评判就是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从杂交棉的纤维品质、丰产性、早熟性、抗逆性、稳定性与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使其能客观地反映杂交棉的优劣。一般杂交棉的综合评判值越大,杂交棉的综合性状越优[5]。本试验选取籽棉产量、皮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衣分、病指、缺株率、单株结铃、Shukla-CV和品种离优度等12个性状,参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品种审定量化指标,分别确定出高产型杂交棉性状权重集{0.17,0.15,0.06,0.08,0.12,0.05,0.06,0.13, 0.03,0.05,0.05,0.05}和优质丰产型杂交棉性状权重集{0.17, 0.13,0.06, 0.10, 0.12, 0.05,0.06,0.13,0.03,0.05,0.05,0.05},最后进行计算,分别得到高产型和优质丰产型杂交棉的综合评判值。从表3的评判值可以看出,高产型杂交棉综合性状的优劣依次为7z-10、鲁棉研24号、七杂五、7z-3、新杂棉2号、7z-8、七杂六、鲁棉研20号、七杂九、7z-7、七杂四、天杂10号、锦杂8号、豫杂422、标杂A1和鲁棉研15号;优质丰产型杂交棉综合性状的优劣依次为7z-10、鲁棉研24号、七杂五、7z-3、新杂棉2号、7z-8、七杂六、鲁棉研20号、七杂九、7z-7、锦杂8号、七杂四、豫杂422、天杂10号、标杂A1和鲁棉研15号。
3结论与讨论
新疆奎屯垦区自育杂交棉的纤维品质、丰产性、早熟性、抗逆性、稳定性与适应性均好于内地品种。参试杂交棉7z-10的丰产性最好,其次是七杂五、7z-3、七杂九和鲁研24号。自育杂交棉7z-10、新杂棉2号和七杂九的早熟性较好,而内地杂交棉天杂10号、鲁棉研15号和鲁棉研24号的早熟性较差。稳定性与适应性好的杂交棉是7z-10,其次是七杂五和鲁棉研24,最后是三系陆海杂交棉七杂六和7z-7。各项纤维品质指标表现都较好的杂交棉有七杂六、7z-8、新杂棉2号和7z-7等三系陆海杂交棉。综合分析,7z-10、鲁棉研24号和七杂五综合性状较优,可在奎屯垦区大面积种植;7z-3、新杂棉2号、7z-8、七杂六、鲁棉研20号、七杂九和7z-7综合性状较好,较适宜作搭配品种;其余的杂交棉综合性状一般,不宜大面积推广。
由于奎屯垦区2007年5月连续低温降雨,由出苗至现蕾的时间与往年相比延长了10~12d,导致后期吐絮期向后延长10~15d,8月15日的低温使大部分的组合红叶早衰,自育的早熟陆陆杂交组合7z-3、七杂四、七杂五、七杂九在2007年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影响下,霜前花率仍然达到80%以上,最终产量的降幅较小。而内地引进的天杂10号、鲁棉研15号和鲁棉研24号等杂交棉,霜前花率只达到60%~70%,严重影响棉花的最终产量。因此,新疆奎屯垦区作为我国特早熟次适宜棉区,无论常规种还是杂交种一定要始终坚持早熟这个基本原则,在棉花生产中,要求植棉者稳产,而不要片面地追求高产,更不能盲目引进不适应当地气候的中晚熟或晚熟杂交棉品种。
4参考文献
[1] 邓福军.对兵团杂交棉发展的思考[J].新疆农垦科技,2008(6):3-4.
[2] 曹廷杰,王西成,赵虹.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9(1):39-41.
[3] 许乃银,陈旭升,狄佳春,等.棉花区域试验中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探讨[J].江西棉花,2004(4):9-13.
[4] 刘大群,王恒立.品种稳定性评价方法的比较和分析[J].作物学报,1988(4):28-33.
[5] 唐启义,冯明光.DPS数据处理系统——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