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状体解剖特点对原发性房角关闭影响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l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房角关闭(PAC)的发病机制复杂而多样。前房结构如虹膜、晶状体等的解剖特征可影响房角关闭,而睫状体的解剖特点与PAC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睫状突前位已被广泛证实为房角关闭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睫状体厚度对房角关闭的影响尚存在争议,最新研究发现PAC与睫状体厚度较薄有关。本文针对睫状突位置和睫状体厚度与PAC的关系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18,54:716-720)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分析初治局限期头颈部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46例初治局限期头颈部横纹肌肉瘤患者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描述,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综合治疗下的生存率以及有无化疗时的生存率,使用Cox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46例患者纳入研究。中位随访77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13个月。以不充分局部治疗未联合化疗者5
放射治疗是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保全眼球的首选治疗方法,包括巩膜外敷贴放射治疗、立体放射治疗、质子束治疗等。但放射治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导致多种眼部损伤,严重威胁患者的视力预后,甚至最终导致眼球摘除。本文重点总结葡萄膜黑色素瘤放射治疗的现状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特征,为临床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的放射治疗选择和相关并发症处理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18,54:707-711)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是临床常见致盲性眼病,其中慢性复发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治疗棘手,众多不良反应限制了传统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间充质干细胞(MSC)由于具有免疫抑制和神经保护作用,而且可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适合用于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治疗,未来有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MSC治疗眼部免疫性疾病的作用和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对MSC治疗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工
目的探讨眼眶异位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1999年8月至2016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天津市眼科医院诊治的10例(10只眼)眼眶异位脑膜瘤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包括彩色超声、CT及MRI等影像学资料,病理学资料,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0例眼眶异位脑膜瘤患者均为单眼发病,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
目的总结结膜骨性迷离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天津市眼科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6年6月间确诊的6例结膜骨性迷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4~20岁。肿瘤位于右眼3例,左眼3例。主要表现为球结膜颞上象限扁平状隆起肿物。CT检查表现为眼球表面椭圆形钙斑。6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病理学检查可见肿瘤由骨组织组成,周围
目的探讨扫频源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SS-AS-OCT)与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前房深度及房角参数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11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就诊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5例(45只眼),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51±19)岁。分别用SS-AS-OCT和UBM测量其前房深度及鼻、颞、上、下4个方位的房角参数,包括距巩膜突500
期刊
目的研究超声测量球后视神经鞘直径(ONSD)和颅内压之间的相关性,评价该方法预测颅内压升高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计划进行腰椎穿刺颅内压测量的患者。所有受检者在施行腰椎穿刺颅内压测量前完成双眼球后3 mm处ONSD的超声测量。根据腰椎穿刺颅内压测量结果,以颅内压>200 mmH2O(1 mmH2O=0.009 8 kPa)作为颅
目的观察频域相干光层析成像术(SD-OCT)检测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活动期、非活动期以及健康者间黄斑区中心凹脉络膜厚度(CMCT)的差异,评估CMCT是否可以作为TAO患者活动度及随访的指标。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的11例(22只眼)活动期TAO患者[活动期TAO组,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49±10)岁]、21例(42只眼)非活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