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世纪90年代的《东邪西毒》,是王家卫导演耗费两年心血完成的作品。14年过去了,王导再一次让这部经典之作登上银幕。这是一部有别于之前西方表达式的电影,导演采用中国传统的意境来表达主题思想。《东邪西毒》颠覆了传统武侠片的格局,它以武侠为壳,借古讽今,表述的却是现代都市人的情感、孤独、疏离和迷茫。
[关键词] 《东邪西毒》 借古讽今 都市 情感 孤独
引言
这部影片在18年前上映,不变的是《东邪西毒》,变的是看《东邪西毒》的人。而14年后的终极版变的是《东邪西毒》,不变的是看《东邪西毒》的人。14年的时间会改变很多,它可以把爱恨烧成灰烬,也可以把红颜摧成白头。年龄大一点的人说我看不懂《东邪西毒》,年轻点的人说我看不懂《东邪西毒》,只是那些在14年中从拥有到失去了的人才能熟悉旁白,能深切感受到其中的凄凉、寂寞与感动。我们在此想起的瞬间,会再次想起某段回忆,这也是我们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看它的原因吧。回味在这十年中自己亲身的经历和《东邪西毒》有哪种相似。影片可以重新出现在眼前,而流逝的事情呢?人呢?这也是我们内心对此片有种无法形容的共鸣的原因之一吧,体会有种无法挽回的惆怅。
这么一部被世人视为经典的作品,再一次重返银幕。不仅为了让我们重找回当年的感觉,也让一些80后、90后所谓没看懂的人去了解它的经典意义。
一、经典文本的“经典性”
之前看1994年版的《东邪西毒》,没怎么看懂。觉得这个文艺片有点过于文艺。说是金庸原著的武侠电影,但看完之后给我的第一印象这是一部爱情电影,一部讲述了这些武侠英雄失败的感情故事。这些武功超群的武林人物的感情原来也是这么脆弱与痛苦。在这里面,武侠只是包装而已,里面的所有人都被情所困。这部影片很考验观众,观众需要对金庸的小说有一定的了解,对武侠有一定的认知才能看懂。原版和终极版都标有“金庸原著”。看到“东邪”、“西毒”的名字大家都会直接想起金庸。但仔细想想,在影片中,东邪、西毒、盲侠、贫女、桃花、慕容燕、慕容嫣、西毒嫂子这些人物的性格,都与金庸小说中的角色没有太多共同之处。和1994年版本相比,《东邪西毒》终极版中的一些设计也有所改动,而片中人物的魅力却没有丝毫衰减。演员的表演很到位,把影片精髓演绎的淋漓尽致。
故事的叙事结构采用的是中国传统节气从惊蛰到夏至到白露到立春,从而把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交代的清清楚楚,这是王家卫的一个叙事结构的创意,也是与第一部不同之处。在惊蛰时交代了黄药师、慕容燕、慕容嫣三者的关系,东邪为了体会被爱的感觉而无意中伤害了慕容嫣,导致慕容嫣人格分裂;夏至时,盲侠因为桃花爱上了自己的挚友黄药师而选择逃避去独自闯江湖,桃花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爱的是盲侠;一直信奉事在人为的洪七为了一个鸡蛋去冒险,在白露时遇到了村姑和欧阳锋,立春时讲述了欧阳锋忌妒洪七公的简单,而黄药师却忌妒欧阳锋有一位为他守候的爱人,也给出了欧阳锋、黄药师和西毒大嫂的爱恋关系。故事最后黄药师隐居桃花岛,绰号东邪;洪七接管丐帮号称北丐;慕容燕慕容嫣改头换面成为一代剑侠孤独求败;欧阳锋火烧了小店返回故乡,人称西毒。
台词的经典性也是两部电影的共同之处,如西毒:“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嫉妒。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东邪:“不久前,我遇上一个人,送给我一坛酒,她说那叫‘醉生梦死’,喝了之后,可以叫你忘掉已做过的任何事。我很奇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酒。她说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什么都可以忘掉,以后的每一天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那你说这有多开心。”
盲侠:“你知道喝酒跟喝水的分别吗?酒,越喝越暖,水会越喝越寒。”
洪七:“我以前快是因为我直接,认为对就去做,从来不会想什么代价。”
“我不想跟你一样,因为我知道欧阳峰绝对不会为一个鸡蛋去冒险,这是我和你的分别。”
慕容燕/慕容嫣:“如果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你,你最喜欢的人是谁,请你一定要骗我,无论你心里有多么的不情愿,也请你一定要说,你最喜欢的人是我。”
孤女:“要是你嫌钱少,我会一直等下去,我想一定会有人肯帮我。”。
上面每个人物的台词都是对自己经历过人生的某一特定阶段的最精炼表达,也是成就经典的原因之一。终极版和1994版台词基本没有改变,对老版的回忆也主要停留在那份孤独悲凉的感觉和那些直入人心的对白、独白。
二、经典重写热的根源
王家卫的思维无疑是超前的,一方面是由于他所处的环境相对比大陆要超前一些,但更多的是他本人对事物发展的认知和直觉是超前的。第一次看1994版《东邪西毒》,印象是一组大牌明星,在沙漠中灰头土脸并有点脏脏的感觉,剧情没有怎么看懂,也许那个年龄还没有达到能理解爱情这个含义的能力。只觉得这是非传统意义上的金庸武侠小电影,不像其它武侠小说里的人物性格鲜明、事件清晰。其支离破碎的故事情节,它们之间仿佛没有联系,观众只有到最后才能明白影片中间的恩怨纠葛。这哪里是《射雕英雄传》里那些了不起的武林大侠,根本就是一部语意不详剧情含糊的电影。终极版是第二次欣赏《东邪西毒》,看到影片的第一感觉就是眼前一亮,内心也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与伤感,或许是因为再次看到熟悉的色调和字幕。但这次感觉不一样的是电影的画面和色调都变得更加明亮浓艳,许多旧版中无法显现的画面层次也在此得以显现。影像质量经过精心修复,毫无疑问有了明显提高。电影对白和画面都很后现代,也正是这依旧经典的对白让人在这独特的情境下感觉到一丝伤感与惆怅。现在看来王家卫只是借用金庸笔下大侠的名字表述了人们内心的寂寞和疏离。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终极版重新配乐,马友友的音乐配上没有华丽的大提琴给人的感觉耳目一新。用灵魂演奏出来的音乐更细腻、更和谐。看着花巨资修复的浓烈饱满如油画般的画面色彩,也许许多人心里念着的可能还是当初那般悲壮质朴的配乐以及那苍凉微微有些模糊的颗粒感和有些泛黄的色调。毕竟所谓经典给人的冲击力总是留在最初的感觉,那感觉也最难被忘掉。 叙事并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更多的是讲述英雄的感情故事,痴男怨女的情爱纠缠。从叙事效果来说,这两个版本没有多大差别。那又重现银幕,刚上映就赢得3000万元的内地票房,又说明了什么?人们是怀念当年的经典还是仅对此片的本身经典所吸引?或许还是两者都有?这是一个并不明确的答案,但是笔者认为从以下分析来看或许能说得通:首先是王家卫内心的感触和对事物认识的超前性;其次当时的香港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所以他所处的环境和高节奏且事事快餐化的现在相似;加上对当时社会的真切体验和静心观察,让他意识到了高节奏的生活势必会让人的内心在各个方面均不能适应,这个时候或许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就会出现问题:不信任、自我保护、心理扭曲和孤独等都市疾病会出现;再加上导演本身对事物一种独特的认识,所以第一部作品的出现就引起了当时一部分人的共鸣,但是由于当时内陆尚处于较缓和的年代,爱情和一些相关的事情还比较保守,所以在那个时候未必会在内陆引起很大的共鸣,但时隔14年后就不同了。14年,五分之一个甲子时间间隔,让我们从一个节奏缓慢的生活方式进入到一个处处都是快餐式的节奏生活,也让我们这帮80后在感情方面有了足量的阅历。同样我们所处在触手可及的网络时代也给我们带来了影视欣赏的便利,这无疑印证了王家卫当年的超前意识的正确性,所以也就出现了刚上映就赢得3000万元的内地票房的局面。
三、由《东邪西毒》思考现代人的爱情观
看了《东邪西毒》的人都会不约而同的说出一句话:“台词太经典了!”这也是该影片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它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其每句每字都道出了观众的心声,使观众与之产生共鸣。从某种角度来看,该影片像是一部现代都市心理片,它探讨着都市人在现代生活中心态的变化。萧瑟的沙漠象征着冷漠的城市,而影片中的每个角色在最大程度上成为现代都市人的性格符号,也更像是诠释着都市中陷于感情中的每类人:西毒,知道每个人的内心想法却不能摆脱自己困扰的人;东邪,只因为想体验被人爱的感觉而成为了风流种子、负心汉的人;盲侠,在友情和爱情之间无法进行抉择最后选择了背井离乡选择逃避的人;洪七,简单直接认为对就去做,从来不会想什么代价的人;慕容燕/慕容嫣,遭受打击后变成性格分裂的人;桃花,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是到底想要什么的人。孤女,一直坚信自己认为正确就会一直等下去的人。洪七却是最后的赢家。所以简单明了有时候却能达到最好的结果。但是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为生活忙碌着,而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情感也已麻木。对感情的发泄也都已渐渐被埋藏到内心深处,因为不被理解,也没有人会耐心成为其忠实的听众。从而一个个都变成了西毒、东邪、慕容燕/慕容嫣等类似的人,却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还能像洪七那样。所以各类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办法找到自己内心的归宿时,选择在影院安静地倾听演员诉说着自己内心一直想说却无从表达出的感受,仿佛找到了失散已久的知音。
影片中的每个人最终都被寂寞折磨如此无助,或者相互嫉妒。从另外一方面讲这也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他们把爱情复杂化,明明在乎,却只因为自己的猜测去判定对方的态度。他们不够相信对方,不够相信自己而选择逃避。“我觉得那几个字原来并不是很难说出口”、“可能是因为他够简单”、“我明白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由此看来片中的每个人都沉浸在往事中无法自拔,都有一段放不下的过去,也再拿不出最初的感觉去尝试开始一段新的感情。他们认为自己错过了生命中最宝贵的感情,从此也便开始了自闭自恋,不与外人沟通的孤独。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正是都市人心理矛盾的起源,人们受了伤就在心里筑一道墙,把别人挡在外面,也把自己关在里面。从此便开始了现代都市孤独的恶性循环。
结语
“每个人都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别人看来是浪费时间,但在她却觉得很重要。”《东邪西毒》里面这样说。于是里面所有的角色都在自己的角色里,都按照自己的行为模式选择着,所有人都没有办法真正意义上和其他人产生交集,每个人都只演绎自己的内心,好像每个人都那么深爱另一个人,爱的都那么痛苦,但结果就只能是错过再错过。这也是王家卫所有的电影中一直以来强烈的孤独感的由来。
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又不是这样。对影片产正共鸣的原因不就是每个人都坚持着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而结果往往和预期背道而驰。自己认为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建立,是由过往的经验决定。而过往生活中的种种选择判断的标准又是从何而来?谁又知道是对是错?究竟什么是对错的标准?好像越长越变得模糊。所以,基于自我产生的不管是理性还是感性的判断,是人跟人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而真正放下自我的执行才能让我们看清世界的本来面目。在生活中,还是要打开自己的内心,不要因为自己当初的一个错误的执着而后悔一生。其实,我们要相信爱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
烫的咖啡已经凉了,自己慢慢品尝着其中的滋味,心中反复着:爱情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参考文献
[1]陆邵阳.中国当代电影史:1997年以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崔艳蓉.王家卫电影独白语言微析[J].现代语文,2008.1.
[3]高晓雯,苏静编著.东邪西毒宝典[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2.
[4]戴丹.似曾相识——经典电影音乐合辑[J].音乐爱好者,2004(01).
[5]《春光映画王家卫》,姜鑫,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弓太生(1962),男,汉族,山西太原人,博士、陕西科技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平菁菁(1986),女,汉族,山东菏泽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 《东邪西毒》 借古讽今 都市 情感 孤独
引言
这部影片在18年前上映,不变的是《东邪西毒》,变的是看《东邪西毒》的人。而14年后的终极版变的是《东邪西毒》,不变的是看《东邪西毒》的人。14年的时间会改变很多,它可以把爱恨烧成灰烬,也可以把红颜摧成白头。年龄大一点的人说我看不懂《东邪西毒》,年轻点的人说我看不懂《东邪西毒》,只是那些在14年中从拥有到失去了的人才能熟悉旁白,能深切感受到其中的凄凉、寂寞与感动。我们在此想起的瞬间,会再次想起某段回忆,这也是我们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看它的原因吧。回味在这十年中自己亲身的经历和《东邪西毒》有哪种相似。影片可以重新出现在眼前,而流逝的事情呢?人呢?这也是我们内心对此片有种无法形容的共鸣的原因之一吧,体会有种无法挽回的惆怅。
这么一部被世人视为经典的作品,再一次重返银幕。不仅为了让我们重找回当年的感觉,也让一些80后、90后所谓没看懂的人去了解它的经典意义。
一、经典文本的“经典性”
之前看1994年版的《东邪西毒》,没怎么看懂。觉得这个文艺片有点过于文艺。说是金庸原著的武侠电影,但看完之后给我的第一印象这是一部爱情电影,一部讲述了这些武侠英雄失败的感情故事。这些武功超群的武林人物的感情原来也是这么脆弱与痛苦。在这里面,武侠只是包装而已,里面的所有人都被情所困。这部影片很考验观众,观众需要对金庸的小说有一定的了解,对武侠有一定的认知才能看懂。原版和终极版都标有“金庸原著”。看到“东邪”、“西毒”的名字大家都会直接想起金庸。但仔细想想,在影片中,东邪、西毒、盲侠、贫女、桃花、慕容燕、慕容嫣、西毒嫂子这些人物的性格,都与金庸小说中的角色没有太多共同之处。和1994年版本相比,《东邪西毒》终极版中的一些设计也有所改动,而片中人物的魅力却没有丝毫衰减。演员的表演很到位,把影片精髓演绎的淋漓尽致。
故事的叙事结构采用的是中国传统节气从惊蛰到夏至到白露到立春,从而把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交代的清清楚楚,这是王家卫的一个叙事结构的创意,也是与第一部不同之处。在惊蛰时交代了黄药师、慕容燕、慕容嫣三者的关系,东邪为了体会被爱的感觉而无意中伤害了慕容嫣,导致慕容嫣人格分裂;夏至时,盲侠因为桃花爱上了自己的挚友黄药师而选择逃避去独自闯江湖,桃花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爱的是盲侠;一直信奉事在人为的洪七为了一个鸡蛋去冒险,在白露时遇到了村姑和欧阳锋,立春时讲述了欧阳锋忌妒洪七公的简单,而黄药师却忌妒欧阳锋有一位为他守候的爱人,也给出了欧阳锋、黄药师和西毒大嫂的爱恋关系。故事最后黄药师隐居桃花岛,绰号东邪;洪七接管丐帮号称北丐;慕容燕慕容嫣改头换面成为一代剑侠孤独求败;欧阳锋火烧了小店返回故乡,人称西毒。
台词的经典性也是两部电影的共同之处,如西毒:“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嫉妒。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东邪:“不久前,我遇上一个人,送给我一坛酒,她说那叫‘醉生梦死’,喝了之后,可以叫你忘掉已做过的任何事。我很奇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酒。她说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什么都可以忘掉,以后的每一天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那你说这有多开心。”
盲侠:“你知道喝酒跟喝水的分别吗?酒,越喝越暖,水会越喝越寒。”
洪七:“我以前快是因为我直接,认为对就去做,从来不会想什么代价。”
“我不想跟你一样,因为我知道欧阳峰绝对不会为一个鸡蛋去冒险,这是我和你的分别。”
慕容燕/慕容嫣:“如果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你,你最喜欢的人是谁,请你一定要骗我,无论你心里有多么的不情愿,也请你一定要说,你最喜欢的人是我。”
孤女:“要是你嫌钱少,我会一直等下去,我想一定会有人肯帮我。”。
上面每个人物的台词都是对自己经历过人生的某一特定阶段的最精炼表达,也是成就经典的原因之一。终极版和1994版台词基本没有改变,对老版的回忆也主要停留在那份孤独悲凉的感觉和那些直入人心的对白、独白。
二、经典重写热的根源
王家卫的思维无疑是超前的,一方面是由于他所处的环境相对比大陆要超前一些,但更多的是他本人对事物发展的认知和直觉是超前的。第一次看1994版《东邪西毒》,印象是一组大牌明星,在沙漠中灰头土脸并有点脏脏的感觉,剧情没有怎么看懂,也许那个年龄还没有达到能理解爱情这个含义的能力。只觉得这是非传统意义上的金庸武侠小电影,不像其它武侠小说里的人物性格鲜明、事件清晰。其支离破碎的故事情节,它们之间仿佛没有联系,观众只有到最后才能明白影片中间的恩怨纠葛。这哪里是《射雕英雄传》里那些了不起的武林大侠,根本就是一部语意不详剧情含糊的电影。终极版是第二次欣赏《东邪西毒》,看到影片的第一感觉就是眼前一亮,内心也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与伤感,或许是因为再次看到熟悉的色调和字幕。但这次感觉不一样的是电影的画面和色调都变得更加明亮浓艳,许多旧版中无法显现的画面层次也在此得以显现。影像质量经过精心修复,毫无疑问有了明显提高。电影对白和画面都很后现代,也正是这依旧经典的对白让人在这独特的情境下感觉到一丝伤感与惆怅。现在看来王家卫只是借用金庸笔下大侠的名字表述了人们内心的寂寞和疏离。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终极版重新配乐,马友友的音乐配上没有华丽的大提琴给人的感觉耳目一新。用灵魂演奏出来的音乐更细腻、更和谐。看着花巨资修复的浓烈饱满如油画般的画面色彩,也许许多人心里念着的可能还是当初那般悲壮质朴的配乐以及那苍凉微微有些模糊的颗粒感和有些泛黄的色调。毕竟所谓经典给人的冲击力总是留在最初的感觉,那感觉也最难被忘掉。 叙事并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更多的是讲述英雄的感情故事,痴男怨女的情爱纠缠。从叙事效果来说,这两个版本没有多大差别。那又重现银幕,刚上映就赢得3000万元的内地票房,又说明了什么?人们是怀念当年的经典还是仅对此片的本身经典所吸引?或许还是两者都有?这是一个并不明确的答案,但是笔者认为从以下分析来看或许能说得通:首先是王家卫内心的感触和对事物认识的超前性;其次当时的香港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所以他所处的环境和高节奏且事事快餐化的现在相似;加上对当时社会的真切体验和静心观察,让他意识到了高节奏的生活势必会让人的内心在各个方面均不能适应,这个时候或许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就会出现问题:不信任、自我保护、心理扭曲和孤独等都市疾病会出现;再加上导演本身对事物一种独特的认识,所以第一部作品的出现就引起了当时一部分人的共鸣,但是由于当时内陆尚处于较缓和的年代,爱情和一些相关的事情还比较保守,所以在那个时候未必会在内陆引起很大的共鸣,但时隔14年后就不同了。14年,五分之一个甲子时间间隔,让我们从一个节奏缓慢的生活方式进入到一个处处都是快餐式的节奏生活,也让我们这帮80后在感情方面有了足量的阅历。同样我们所处在触手可及的网络时代也给我们带来了影视欣赏的便利,这无疑印证了王家卫当年的超前意识的正确性,所以也就出现了刚上映就赢得3000万元的内地票房的局面。
三、由《东邪西毒》思考现代人的爱情观
看了《东邪西毒》的人都会不约而同的说出一句话:“台词太经典了!”这也是该影片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它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其每句每字都道出了观众的心声,使观众与之产生共鸣。从某种角度来看,该影片像是一部现代都市心理片,它探讨着都市人在现代生活中心态的变化。萧瑟的沙漠象征着冷漠的城市,而影片中的每个角色在最大程度上成为现代都市人的性格符号,也更像是诠释着都市中陷于感情中的每类人:西毒,知道每个人的内心想法却不能摆脱自己困扰的人;东邪,只因为想体验被人爱的感觉而成为了风流种子、负心汉的人;盲侠,在友情和爱情之间无法进行抉择最后选择了背井离乡选择逃避的人;洪七,简单直接认为对就去做,从来不会想什么代价的人;慕容燕/慕容嫣,遭受打击后变成性格分裂的人;桃花,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是到底想要什么的人。孤女,一直坚信自己认为正确就会一直等下去的人。洪七却是最后的赢家。所以简单明了有时候却能达到最好的结果。但是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为生活忙碌着,而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情感也已麻木。对感情的发泄也都已渐渐被埋藏到内心深处,因为不被理解,也没有人会耐心成为其忠实的听众。从而一个个都变成了西毒、东邪、慕容燕/慕容嫣等类似的人,却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还能像洪七那样。所以各类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办法找到自己内心的归宿时,选择在影院安静地倾听演员诉说着自己内心一直想说却无从表达出的感受,仿佛找到了失散已久的知音。
影片中的每个人最终都被寂寞折磨如此无助,或者相互嫉妒。从另外一方面讲这也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他们把爱情复杂化,明明在乎,却只因为自己的猜测去判定对方的态度。他们不够相信对方,不够相信自己而选择逃避。“我觉得那几个字原来并不是很难说出口”、“可能是因为他够简单”、“我明白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由此看来片中的每个人都沉浸在往事中无法自拔,都有一段放不下的过去,也再拿不出最初的感觉去尝试开始一段新的感情。他们认为自己错过了生命中最宝贵的感情,从此也便开始了自闭自恋,不与外人沟通的孤独。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正是都市人心理矛盾的起源,人们受了伤就在心里筑一道墙,把别人挡在外面,也把自己关在里面。从此便开始了现代都市孤独的恶性循环。
结语
“每个人都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别人看来是浪费时间,但在她却觉得很重要。”《东邪西毒》里面这样说。于是里面所有的角色都在自己的角色里,都按照自己的行为模式选择着,所有人都没有办法真正意义上和其他人产生交集,每个人都只演绎自己的内心,好像每个人都那么深爱另一个人,爱的都那么痛苦,但结果就只能是错过再错过。这也是王家卫所有的电影中一直以来强烈的孤独感的由来。
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又不是这样。对影片产正共鸣的原因不就是每个人都坚持着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而结果往往和预期背道而驰。自己认为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建立,是由过往的经验决定。而过往生活中的种种选择判断的标准又是从何而来?谁又知道是对是错?究竟什么是对错的标准?好像越长越变得模糊。所以,基于自我产生的不管是理性还是感性的判断,是人跟人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而真正放下自我的执行才能让我们看清世界的本来面目。在生活中,还是要打开自己的内心,不要因为自己当初的一个错误的执着而后悔一生。其实,我们要相信爱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
烫的咖啡已经凉了,自己慢慢品尝着其中的滋味,心中反复着:爱情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参考文献
[1]陆邵阳.中国当代电影史:1997年以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崔艳蓉.王家卫电影独白语言微析[J].现代语文,2008.1.
[3]高晓雯,苏静编著.东邪西毒宝典[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2.
[4]戴丹.似曾相识——经典电影音乐合辑[J].音乐爱好者,2004(01).
[5]《春光映画王家卫》,姜鑫,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弓太生(1962),男,汉族,山西太原人,博士、陕西科技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平菁菁(1986),女,汉族,山东菏泽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