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个性化阅读的六种方法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86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六点: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们青春年少,对某个事物产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同理,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如果有了阅读的兴趣,自然就会善于抓住阅读机会,从中获取信息,体验满足,产生愉悦心情。进而增加他们更为浓厚的阅读兴趣,引起他们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因此,在引导孩子们进行个性化阅读中,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手段激发阅读兴趣是十分关键的。如听故事诱导阅读、创设良好的环境阅读、阅读童话作品与作者平等对话等。
  
  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教师要关注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流,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只有具备这样宽容的心境才能使学生的个性之花得以绽放。反之,教师以师道尊严或标准答案把学生丰富多彩的解读拒之门外,势必遏止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压制学生个性潜能的张扬,导致学生敢想、敢说、敢为品格的丧失,妨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个性化阅读也就不复存在。
  如我在巴金的《海上日出》一文品读教学中,学生们声情并茂地朗读出自己对日出的理解——日出的景象美和精神美,不禁使我对学生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到位深刻的情感体验暗暗称赞。但品读到“有云的日子的日出”时,谈到朗读感受,却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这乌云象征国民党。我并没有脱口加以否认,更没有批评他,而是微笑着说:“你的回答真与众不同!”在精心呵护下,我们的个性化阅读之路越走越广,每节课总是上得热闹而有质量。
  
  要给足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阅读活动就应该让学生把主要经历放在自我阅读上。正如《课标》所强调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自读中实现与作者心的交流,情的沟通,疑的化解。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会逐步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比如我在执教《庐山的云雾》一文时,课文中的第三节向我们展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这一节文字很美,优美的词句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仙境般的奇景。于是我要求学生带上笔,边读边划出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句子,再放手让学生细细地品味,自己去感悟。学生采用了多种学习方式如:读的方式,画的方式,写的方式……把自己对庐山云雾的感受一一表现出来。最后声情并茂地读。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行的这一次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自己去理解。学生在学习中经历了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他们在文本中思考,在生活中思考。整节课下来让我感到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
  
  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要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必须进行相关阅读方法的指导。比如说,提早安排略读、速读训练等。使小学生毕业时能较熟练地运用“整体式阅读法”、 “浏览式阅读法”、“寻找式阅读法”、“鉴别式阅读法”等进行阅读。指导中高年级学生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每周做读书笔记,可以摘录文章重要句、段;可以写自己的感悟、联想,这样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多读、多思。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让他们给文字配上插图。老师对学生所做的笔记,每周进行一次反馈评价,在学生之间传阅那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笔记,借此指导阅读方法,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如教《落花生》一文时,指导读父亲一番话为例:第一步,让学生理解对比的写法,知道是把落花生与苹果等对比起来写的。第二步让学生找出对比方面,学生找到了“埋”与“挂”,“枝上”与“地下”,“高高”与“矮矮”,“一见就生……”与“必须挖起来才知道”等四组对比词语,体会落花生与苹果的鲜明区别。第三步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落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品格。第四步让师生相互品读,先由学生朗读师生评议,然后由教师范读学生品赏,体会出师生的朗读好在哪儿,哪儿需要改进,从朗读情感和技巧两方面品析,在品析中感悟,在品赏中提高。
  
  要注意不将个性化阅读变成自由化阅读
  
  在阅读中我们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感受。但个性化不是自由化。学生的阅读就是和文本的对话。个性化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对话交流的活动,首先是要把阅读材料看懂,读懂!特别是在阅读之初,整体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条理是非常重要的。就整篇文章来说,应要求学生读通、读懂,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而不是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因此我认为,这种不理解文章内容,不进行与文本的对话,普遍地让学生讨论,或者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怎样理解就怎样理解,这种“个性化”的倾向是不可取的。
  在执教《天都峰的扫路人》一文时,为了放手让学生感知课文,我采用了多种方法:自由读,读最喜欢的一段,齐读,默读。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学习热情格外高涨。同时要放手让学生质疑,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学生在提问后,又让学生帮助出主意解决问题,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整个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整节课也“活”了起来。
  
  要唤起学生的平时积累
  
  唤起积累是个性化阅读的核心。个性化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走向生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丰富生活阅历。通过教师暗示提醒,学生阅读时在记忆深处寻觅类似场景,并在脑海里再现,然后结合课文细细品味,以此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去,让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文本中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社会生活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接触、碰撞、交流中展开,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本,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同时经过发散思维,达到超越文本的效果。
  如教学《月光曲》一文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精彩的语段配乐朗读,脑海里想象场景。朗读已经结束可学生还沉浸在想象中,然后我请学生描绘脑海里的景象。学生们对美的体验和感悟非老师的长篇大论所能引导出来的,这里有学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生活的体味,对人生的感悟……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总是带有鲜明的个性。个性,是艺术的生命,有了它,才能充满生机,富有魅力。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只有倡导个性化阅读才能使语文教学“活”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小学)
其他文献
由于世界名城建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因此针对世界名城建设所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 应具有与世界名城建设相匹配的全局性、 长远性和深刻性, 亦即应具有应有的战略高
采用紫外线、He-Ne激光及两者复合诱变的方法,分别处理对葡萄白腐病有拮抗作用的枯草芽胞杆菌PT2,以提高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紫外线和He-Ne激光单独作用,所筛菌株UVl0与HNl4抑
2002年朝阳县农机校被确定为农机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培圳鉴定基地以来,给县级农机校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帆,使黯然多年的成人教育出现新的亮点。几年来,全校在各级主管部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