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态度的调查研究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ingjie00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零食是幼儿饮食行为的一部分,因此不少家长对孩子是否该吃零食,该吃哪些零食,吃多少比较关注。与此同时,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也渐渐引起研究者的兴趣。欧美国家关于家长对零食的喜好对幼儿零食行为影响的研究很多,认为与父亲相比,母亲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对幼儿零食行为影响较大。国内学者的研究较国外晚些,自2007年8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中国营养学会讨论制定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后,有关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态度的研究也由此增多。有代表性的研究是2008年于冬梅、张兵等对中国3岁~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状况进行的研究,该研究发现,1991年以来我国城乡3岁~17岁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率和平均零食一消费量都呈上升趋势,3岁~5岁学龄前儿童尤为突出。
  目前国内关于零食行为的研究多集中在小学年龄段,且多是从食品卫生与营养的角度采用直接干预的方法进行研究,3岁~6岁幼儿零食行为以及家长对该年龄段幼儿零食行为态度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研究拟以幼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关于对待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为幼儿挑选和喂食零食时的相关问题等的调查分析,以期清晰地了解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影响因素及其对幼儿零食行为的影响,从中探讨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及培养良好零食行为的方法。为家长在培养幼儿良好零食行为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提供参考、指导。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本研究按照分层、随机的方法选取桂林市A幼儿园大、中、小班的家长各30位。其中父亲30位、母亲40位、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20位。按照家长性别、与幼儿关系这两个方面分别选取三位母亲、三位父亲、两位祖父母共8名家长作为访谈对象。
  2 研究方法。采用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调查问卷包括幼儿及家长基本情况、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家长挑选零食的种类、家长对零食安全卫生的认识、家长对于幼儿零食行为的相关规定、就幼儿零食行为问题家长与幼儿园的联系情况等方面内容。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90份,回收78份,回收率为86.67%,其中有效问卷73份(小班家长有效问卷25份。中班家长有效问卷24份。大班家长有效问卷24份),问卷有效率为93.59%。
  将数据进行编码,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
  笔者将各年龄班家长关于是否同意幼儿吃零食的态度按“同意”、“不同意”、“视幼儿情况而定”三类进行统计分析(见图1)。
  
  2 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态度的行为反映
  家长为幼儿挑选零食的一系列行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本研究将家长为幼儿挑选零食行为分为:挑选零食的种类、挑选零食时的注意事项、购买零食时的担忧问题及注意问题等四方面与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进行比较(见表2、表3)
  
  由表4可以看出,幼儿最喜欢的食物第一名为冰淇淋,其次是方便类食物,如肯德基、麦当劳。这与家长的挑选有一定的出入。笔者认为这正是幼儿缺乏对零食正确的认识的表现,需要家长给予正确的引导,也折射出正是家长限制这些零食的食用,幼儿的渴望就会增强。
  (3)家长挑选零食时最担忧的问题。在为幼儿购买零食时,食品的安全问题超过了食品营养、肥胖等问题,以68.49%的比例成为家长为幼儿挑选零食时最担心的问题(见表3)。其中零食配方表在家长购买零食时每次都看占30.14%,相比之下。生产日期的关注度要超过零食配方表,家长每次都看的比例为61.64%,经常看的比例为35.62%。笔者认为,配方表主要表明食品主料、配料成分,理解这些内容需要掌握一定的食品营养安全方面的知识,比生产日期难于让家长理解,这可能也是家长关注生产日期的比例高于配方表的原因之一。
  
  (4)家长关于幼儿零食行为的相关规定。通过访谈得知,家长对幼儿吃零食一般会有食用时间及食用量方面的限制(见表5)。家长给幼儿喂食零食的时间和量的差异,反应了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不同态度。
  家长安排幼儿吃零食的时间多数为两餐之间,约占49.31%,选择在餐后给幼儿吃零食的家长约为41.10%。选择在餐前和睡前给幼儿吃零食的家长较少。在本次调查中,家长每天给幼儿吃一次零食的为34.20%,两次零食的为37.00%。可见家长对幼儿所摄人的零食是有限制的。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总体而言,坚决拒绝和盲目接受幼儿零食行为的家长为少数,大多数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采取灵活的态度。在同意幼儿吃零食的同时,对幼儿的零食的选择和零食行为有一定的要求。
  2 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是影响幼儿零食行为的主要因素。而家长对幼儿零食态度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家长自身对幼儿零食行为所掌握的知 识,故让幼儿家长掌握基本的关于幼儿零食方面的知识是让家长树立科学幼儿零食观的关键,也是幼儿健康零食习惯建立的关键。
  3 家长对零食的认识是影响其对幼儿零食行为态度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发现,家长很关心幼儿零食行为,但家长对幼儿零食相关方面的认识仍存在许多误区,亟需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比如,在对家长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家长对零食的认识多是停留在超市中销售的小袋食品。而水果、牛奶这种家长提倡幼儿食用的食物并不是零食,所以容易认为零食都是没有营养的东西,从而影响到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而对一些市售零食中的色素、香精、防腐剂、膨化剂等食品添加剂的知识了解甚少,特别是祖父母辈的家长,在为幼儿挑选零食时多选择幼儿要求和喜爱的食物。在调查中有家长希望相关教育机构能举办幼儿零食主题的讲座,可见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相关方面知识的缺乏和学习的需求。
  
  (二)建议
  1 家长应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的零食行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零食也不例外。为此,需要家长具备正确的态度,给予幼儿科学合理的进食指导。幼儿胃的容量较小,而新陈代谢较成人快,所以餐前常常会出现饥饿感。因此,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提供健康、适量的零食。零食提供的能量约占全天所需总能量的20%。除了适量以外。还应适时,进食零食的最佳时间是两餐之间,在离正餐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进食零食,既不会、影响正餐的食用。又可补充适当的能量。而餐前和临睡前就不应再给幼儿零食,特别是临睡前吃零食易引起龋齿,且因增加肠胃负担而难以入睡,也极易造成孩子肥胖。还应注意当幼儿拒绝主食后不能以零食喂之,否则会养成幼儿以零食代替主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2 家长应加强营养及零食相关方面知识的学习,正确地为幼儿挑选零食。3岁。6岁幼儿的零食来源基本是家长,所以家长对零食的认识及挑选知识就直接影响了幼儿的零食行为。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关注度正在逐渐增加。但关于营养和零食相关方面知识还有待加强。笔者认为。家长可通过网络、书籍、讲座等形式了解一些零食的基本知识、膳食营养知识、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在为幼儿挑选零食及安排幼儿进食零食时更多地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判断。
  3 家长应加强家园共育意识,与教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零食习惯。培养幼儿健康的零食习惯,还应加强家园联系,家长与教师互相交流,相互了解幼儿的零食行为,共同讨论幼儿在零食习惯培养上的问题。如通过家长、幼儿、教师共同学习健康膳食手册,出版健康吃零食的主题板报,或利用网络交流平台等形式。达到共同培养幼儿健康零食习惯的目的。
其他文献
广东省深圳市育才中学春韵文学社  广东省深圳市育才中学春韵文学社创办于1992年,1999年社刊《春韵》杂志获中国校园文学报刊协会颁发的“优秀校园文学报刊称号”,2002年获得“广东省首届十佳文学社”第一名,2003年被中国作家协会评为“中国中学99佳校园文学社第一名”。  春韵文学社培养有文学感、有文学情趣、能掌握中国语言文字美的人才,通过美好的文字来陶治学生的情操。文学社的师生相信,不成熟,正
托班幼儿年龄小,需要在操作中感知事物的属性。将情境化的操作环境布置在教室内的橱壁和橱面上,便于幼儿在多次操作中掌握某种动作技能或探索某些现象。    一、小动物上幼儿园    【制作方法】1用即时贴、纸板、卷筒芯制作五个小动物的立体头像,在橱面上挖孔,每个孔周围贴上对应的颜色标记,幼儿可以按照小动物的颜色一一对应摆放。2用即时贴、纸板制作大巴土,在车窗下方做出五个可以插小动物的孔。  【功能说明】
2019年11月23日,著名诗人、作家、文化学者流沙河在成都因病去世,享年88岁。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流沙河”中的“流沙”二字,取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  流沙河的人生在18歲那一年被分为两截。前半截属于热爱古文的学生,后半截则颇为波折:50年代小露锋芒的青年诗人,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大右派”;80年代的明星诗人、作家;今天的训诂学者,传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并强调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于政府,同时要发动全社会共同为实现教育公平而努力。可见,教育公平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过程的起点,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必然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但由于我国农村经济文化落后,其学前教育的发展程
教具在幼儿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若能合理地制作与使用教具,则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反之,则有可能抑制幼儿的学习兴趣,使教学不能达到预设效果。    一、要服从情感表达的需要    教具拟人化是幼儿园教具制作与使用中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教师常常别出心裁地赋予水果、花草、树木以及几何图形等以生命,如添上大大的眼睛、穿上漂亮的衣服、安上灵活的四肢……从而使它们变得生动有趣、
活动介绍:浙江省余杭区新星早教中心致力于以“早期阅读”为切入点的教育实践研究,相继开展了“早期阅读活动中目标和提问的设计”“集体阅读活动中的倾听与回应”“早期阅读中读本的选择和价值”“多元化早期阅读信息材料利用”“最佳阅读区的创设”“幼儿园家庭阅读环境的创设”等系列研讨活动。这里向大家展示的是不同年龄段不同阅读内容的四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托班实物阅读活动《这是什么》    活动目标  1.
全球每年有30多万个孩子被诊断为癌症。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他们中虽然有80%能重获新生,但化疗后光秃的头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自卑的种子。  4岁的日本男孩石田丞看到电视上播放的关于儿童癌症的公益广告,当时就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留3年头发,把长头发送给化疗的孩子做假发。  爸爸一听儿子要留长发,当即就表示反对:男孩怎么能留长发?同学们更不领情,欺负他,说他“像女孩子”,觉得他是一个“怪人”。
十年前,刚刚做了六年教师的我被推上了业务副园长的岗位,开始了幼教业务管理生涯。十年的时间,我经历了,成长了;我思考了,进步了;我付出了,也收获了。    一、管理是一门常用常新的艺术    案例:酸辣粉的故事  刚担任副园长不久的一天下午,我来到一个部门借用教学资料,发现负责的老师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一碗酸辣粉。见我进去了,她赶紧站起身来问我需要借什么,并很快地为我找齐。在她找资料的时候,我进行着激
【模拟金题】  纠结,是人们常用的网络新词。走出纠结的心态,离不开果敢智慧的决断;走出纠结的心态,是超越和战胜自我的过程;走出纠结的心态,眼前将豁然开朗、春色无限;走出纠结的心态,世界会春暖花开、山高路远……请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或阅读积累,以“终于,我不再纠结”为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导引】  明确关键词,审题到位。纠结:①指树木枝干互相缠绕难以理清或解开。这是纯粹的自然界定义,与“我”难以匹
给每一棵草开花的时间  张 嫡    班上的刘小小因妈妈工作调动,要转到外地去上幼儿园。小小的妈妈带着她来和我们告别:“我们走了,以后可能很少回来,说实话,离开这里最让我舍不得的是你们几位老师……”听了这话,我心里真是很感动,觉得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回想刘小小刚来到我班的时候,真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女孩。每天,只要她一进班,班里就别想安静一会儿。面对这样一个特别的女孩,我真是绞尽脑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