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2月10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二期工程竣工启用,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 000万标准箱,列世界首位。
2005年12月10日,东海大桥、洋山深水港区一期码头竣工并开港,上海真正拥有了能够全天候接纳新一代集装箱船舶的深水泊位。据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介绍,截至2006年11月,上海港累计完成1 978.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9.7%。从洋山深水港开港至2006年11月底,一期港区共靠泊集装箱船舶3 775艘次,其中干线船舶达到1 022艘次,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万标准箱。洋山港开港后第一年即超过了设计
能力。
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已经正式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据初步统计,一年来因大雾等自然条件影响而延误的作业时间累计约54.4天,其中停止作业的时间仅2.1天。作为港区惟一的陆路集疏运通道,东海大桥一年来除因大雾气候封闭两次合计12小时外,保持全年基本畅通。运行以来,总车流量达190.3228万辆次,其中集装箱卡车占70%多。
洋山深水港区二期工程沿一期工程向西顺延,码头岸线长达1 400米,建设4个7-10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兼靠15万吨集装箱船舶),陆域总面积约88.83万平方米,设计集装箱年吞吐量210万标准箱。
二期工程在2006年10月全面建成,于2006年11月20日整体交付生产运行部门试生产。目前,试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二期港区的顺利建成,将进一步发挥洋山深水港区的规模效应,进一步提高上海港参与国际集装箱运输的综合竞争能力。
在二期工程竣工之际,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局长许培星介绍,上海港的吞吐规模和运作层次显著提升,港口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参与国际航运的竞争力将极大增强。
洋山深水港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上海港缺少深水岸线和深水泊位、集装箱吞吐能力严重不足的瓶颈制约,适应了国际航运船舶大型化、经营集约化的趋势。目前包括世界前20强的航运公司在上海港均已开通航线,2006年新增国际航线30条,航班密度达到每月2 173班次,其中国际航班978条,航线覆盖范围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是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航运要素进一步集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前三位,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一,港口集散功能达到世界水平。
除此之外,上海港与临近港口的合作日益密切,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辐射力进一步增强,也为推动长江“黄金水道”新一轮开发创造了新机遇。近年来,长江沿线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货物吞吐量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了以重庆、宜昌、城陵矶、武汉、九江、芜湖、南京、镇江、苏州和南通等港口为中心,覆盖长江流域广阔腹地的长江流域港口布局。作为枢纽港和中转站,洋山港使内地实现江海联运成为可能,优化了长三角港口结构,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建设“三个体系”的战略布局。
在二期工程投产的基础上,其他后期工程正在顺利进行中。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硬件设施水平已迈上新台阶,日益增强的港口综合竞争力和服务功能的国际化,将会进一步巩固上海港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地位。
2005年12月10日,东海大桥、洋山深水港区一期码头竣工并开港,上海真正拥有了能够全天候接纳新一代集装箱船舶的深水泊位。据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介绍,截至2006年11月,上海港累计完成1 978.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9.7%。从洋山深水港开港至2006年11月底,一期港区共靠泊集装箱船舶3 775艘次,其中干线船舶达到1 022艘次,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万标准箱。洋山港开港后第一年即超过了设计
能力。
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已经正式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据初步统计,一年来因大雾等自然条件影响而延误的作业时间累计约54.4天,其中停止作业的时间仅2.1天。作为港区惟一的陆路集疏运通道,东海大桥一年来除因大雾气候封闭两次合计12小时外,保持全年基本畅通。运行以来,总车流量达190.3228万辆次,其中集装箱卡车占70%多。
洋山深水港区二期工程沿一期工程向西顺延,码头岸线长达1 400米,建设4个7-10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兼靠15万吨集装箱船舶),陆域总面积约88.83万平方米,设计集装箱年吞吐量210万标准箱。
二期工程在2006年10月全面建成,于2006年11月20日整体交付生产运行部门试生产。目前,试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二期港区的顺利建成,将进一步发挥洋山深水港区的规模效应,进一步提高上海港参与国际集装箱运输的综合竞争能力。
在二期工程竣工之际,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局长许培星介绍,上海港的吞吐规模和运作层次显著提升,港口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参与国际航运的竞争力将极大增强。
洋山深水港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上海港缺少深水岸线和深水泊位、集装箱吞吐能力严重不足的瓶颈制约,适应了国际航运船舶大型化、经营集约化的趋势。目前包括世界前20强的航运公司在上海港均已开通航线,2006年新增国际航线30条,航班密度达到每月2 173班次,其中国际航班978条,航线覆盖范围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是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航运要素进一步集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前三位,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一,港口集散功能达到世界水平。
除此之外,上海港与临近港口的合作日益密切,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辐射力进一步增强,也为推动长江“黄金水道”新一轮开发创造了新机遇。近年来,长江沿线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货物吞吐量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了以重庆、宜昌、城陵矶、武汉、九江、芜湖、南京、镇江、苏州和南通等港口为中心,覆盖长江流域广阔腹地的长江流域港口布局。作为枢纽港和中转站,洋山港使内地实现江海联运成为可能,优化了长三角港口结构,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建设“三个体系”的战略布局。
在二期工程投产的基础上,其他后期工程正在顺利进行中。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硬件设施水平已迈上新台阶,日益增强的港口综合竞争力和服务功能的国际化,将会进一步巩固上海港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