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90年代初羊绒飘洋过海,到今天羊绒制品风靡全球,中银绒业走出了一条极具宁夏特色的羊绒产业新丝绸之路。
“嘴角上扬”的资本
回眸一瞥,中银绒业征战海外市场已近20年。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重新洗牌,英国邓肯纱厂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局而遍寻“东家”。意欲在国际舞台上大展拳脚的中银绒业果断抓住这一良机。
2009年10月28日,中银绒业正式与邓肯纱厂签约,以1.2亿元半价收购邓肯纱厂,包括固定资产以及品牌、技术、销售渠道和客户关系。收购后,中银绒业雇用英方197名管理人员和雇员。此次并购案引起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有外媒报道:“全球纺织界感到很‘吃惊’,纷纷打问‘中银绒业是谁?”“借助这种品牌并购迅速上位是中国企业迅速扩大海外影响的可取之道。”后来,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中银绒业以成本优势“联姻”邓肯纱厂的品牌和技术优势,撬起国际羊绒高端市场。
今天谈起这次并购案,马生国兴致不减当年:“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具有140年历史的邓肯纱厂,国际经济风云变幻,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邓肯纱厂喘过气来,今天拿出5亿元也买不来,这就要看当机会摆在你面前时,你有没有眼光和勇气了。”一个民族企业由弱变强,为马生国赢得了“嘴角上扬”的资本。
马生国说,生态纺织园建成后产值达100亿元,规模和产值相当于再建两个中银绒业。占地2000亩的生态纺织园在原有羊绒纺织板块基础上,延展羊毛、亚麻等板块,建成世界高端天然纤维制品生产基地,可解决1万人就业。中银绒业打造全球羊绒帝国的勃勃“野心”呼之欲出。
“走出去”三步曲
从原材料出口企业到国际羊绒巨头,近20年时间,中银绒业艰辛攀登国际市场,演绎婉转悠长的三步曲。
中银绒业“走出去”的第一步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的第一笔出口生意是和英国人做的,当晚激动得睡不着,想了很多。”当年,马生国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对做出口生意有了更多的盘算,产品出口阶段从此起步。
后来,凭借对原料市场的垄断地位,中银绒业出口无毛绒、绒条数量连年上涨,到2004年,出口首次排名全国第一。2008年起,中银绒业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二步,“走出去”战略大幕真正拉开。马生国坚信,只靠出口原材料,产业永远长不大,出口再多,也只能从别人碗里讨得一杯羹,只有到国际市场的“大海里游泳”,才能成为世界羊绒领域的领头羊。他补充道:“羊绒作为高端产品,其内生需求也决定羊绒产业必须走出去。”
仔细梳理中银绒业“走出去”的路线,可以看出其进军海外的打法,凭借英国邓肯纱厂这个高“跳板”,以“居高临下”之势,迅速“跳”入欧、美、日等国际市场,海外拥有5个全资子公司。
2008年,选择经济前沿阵地香港打头阵。
2009年,收购邓肯纱厂,利用邓肯纱线品牌对接香奈儿、古驰、爱马仕等顶级奢侈品牌,打通国际高端销售渠道。
2010年,在亚洲最大的羊绒消费国日本设立子公司,目前,中银绒业的羊绒成衣占據日本80%的市场份额。
2012年,在美国纽约设立全资子公司,并且开设高端品牌“TODD & DUNCAN cashmere”专卖店。
2013年,在柬埔寨建工厂,200万件羊绒衫项目于当年投产。
中银绒业海外发展势头迅猛,2012~2013年,羊绒纱线、羊绒制品连续2年全国出口第一。
当时有人猜测,或许下一步,马生国可以放慢脚步,但回族商人的秉赋和永不自满的性格让马生国向前又迈出了第三大步,他瞄准国际高端天然纤维制品市场,投资23亿元建起了生态纺织园,向全球化品牌战略目标迈进,显现“买全国、卖全球”的信心和气魄。
如今,中银绒业正乘坐国际市场航母,扬帆远行。
“嘴角上扬”的资本
回眸一瞥,中银绒业征战海外市场已近20年。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重新洗牌,英国邓肯纱厂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局而遍寻“东家”。意欲在国际舞台上大展拳脚的中银绒业果断抓住这一良机。
2009年10月28日,中银绒业正式与邓肯纱厂签约,以1.2亿元半价收购邓肯纱厂,包括固定资产以及品牌、技术、销售渠道和客户关系。收购后,中银绒业雇用英方197名管理人员和雇员。此次并购案引起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有外媒报道:“全球纺织界感到很‘吃惊’,纷纷打问‘中银绒业是谁?”“借助这种品牌并购迅速上位是中国企业迅速扩大海外影响的可取之道。”后来,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中银绒业以成本优势“联姻”邓肯纱厂的品牌和技术优势,撬起国际羊绒高端市场。
今天谈起这次并购案,马生国兴致不减当年:“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具有140年历史的邓肯纱厂,国际经济风云变幻,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邓肯纱厂喘过气来,今天拿出5亿元也买不来,这就要看当机会摆在你面前时,你有没有眼光和勇气了。”一个民族企业由弱变强,为马生国赢得了“嘴角上扬”的资本。
马生国说,生态纺织园建成后产值达100亿元,规模和产值相当于再建两个中银绒业。占地2000亩的生态纺织园在原有羊绒纺织板块基础上,延展羊毛、亚麻等板块,建成世界高端天然纤维制品生产基地,可解决1万人就业。中银绒业打造全球羊绒帝国的勃勃“野心”呼之欲出。
“走出去”三步曲
从原材料出口企业到国际羊绒巨头,近20年时间,中银绒业艰辛攀登国际市场,演绎婉转悠长的三步曲。
中银绒业“走出去”的第一步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的第一笔出口生意是和英国人做的,当晚激动得睡不着,想了很多。”当年,马生国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对做出口生意有了更多的盘算,产品出口阶段从此起步。
后来,凭借对原料市场的垄断地位,中银绒业出口无毛绒、绒条数量连年上涨,到2004年,出口首次排名全国第一。2008年起,中银绒业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二步,“走出去”战略大幕真正拉开。马生国坚信,只靠出口原材料,产业永远长不大,出口再多,也只能从别人碗里讨得一杯羹,只有到国际市场的“大海里游泳”,才能成为世界羊绒领域的领头羊。他补充道:“羊绒作为高端产品,其内生需求也决定羊绒产业必须走出去。”
仔细梳理中银绒业“走出去”的路线,可以看出其进军海外的打法,凭借英国邓肯纱厂这个高“跳板”,以“居高临下”之势,迅速“跳”入欧、美、日等国际市场,海外拥有5个全资子公司。
2008年,选择经济前沿阵地香港打头阵。
2009年,收购邓肯纱厂,利用邓肯纱线品牌对接香奈儿、古驰、爱马仕等顶级奢侈品牌,打通国际高端销售渠道。
2010年,在亚洲最大的羊绒消费国日本设立子公司,目前,中银绒业的羊绒成衣占據日本80%的市场份额。
2012年,在美国纽约设立全资子公司,并且开设高端品牌“TODD & DUNCAN cashmere”专卖店。
2013年,在柬埔寨建工厂,200万件羊绒衫项目于当年投产。
中银绒业海外发展势头迅猛,2012~2013年,羊绒纱线、羊绒制品连续2年全国出口第一。
当时有人猜测,或许下一步,马生国可以放慢脚步,但回族商人的秉赋和永不自满的性格让马生国向前又迈出了第三大步,他瞄准国际高端天然纤维制品市场,投资23亿元建起了生态纺织园,向全球化品牌战略目标迈进,显现“买全国、卖全球”的信心和气魄。
如今,中银绒业正乘坐国际市场航母,扬帆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