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听云过 静思诗情生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way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晓冰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陶瓷大师联盟执行副主席,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西部陶艺文化中心主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陶艺家专业委员会主任,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西部陶艺》杂志主编。
  周晓冰先生是一位在形式与材料上跨度极大、在手法上实践颇丰的一位艺术家,其作品形态以陶器、陶艺、高温色釉瓷板画、现代彩墨画和油画等形式同时呈现。或勾、或顿的线条蕴藏着墨色五法,节律把握上偏重于朱耷的“润笔”方式,造成了奇妙的画面戏剧性,并且将本来可能的冲突转化成了一种新的形式嵌合,形成了独立的“周晓冰式”造型语言。
  其陶艺、雕塑及绘画等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和全国美展,部分作品由国内外收藏家及法国华人美术家艺术馆、法国大皇宫博物馆、美国中华陶艺家学会、上海多伦美术馆、希腊东方艺术博物馆、加拿大温哥华大信艺术馆、韩国利川陶瓷博物馆、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四川美术馆、佛山国际陶瓷博物馆、上海世博村洲际酒店、上海交响乐团、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博览园、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等机构收藏。部分陶艺作品由北京框时、澳门中豪国际、嘉德、保利成功拍卖。近十年发表学术论文及杂文约60万字。
  人,因眷恋大地而产生文化,陶文化的诞生是人类文明的开始。陶,燃亮了人类智慧的光芒,同样地铸造了泥土的形象,进而开创了艺术改造自然的始点。将陶艺作为民族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就具有传统艺术向现代形象转化的必然性,并被赋予了当代视觉文化的意义。
  正是陶艺这种艺术活动和表现形式,造就了艺术家为之付出毕生的热情和精力来修炼和探索艺术的成果。无论出于什么情缘,景德镇的民间陶瓷作坊总是牵动着我的艺术梦想,也唤起了我曾经的向往。
  2014年,我因为工作需要考察了景德镇,也因此有机会拜访了老朋友周晓冰的陶艺工作室,看了他创作的大量作品和出版的个人作品集,令我很是惊喜……二十多年来,周晓冰对他的陶瓷艺术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和创造,他系统地研究了中国陶瓷艺术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认真地学习了包括西方各国陶瓷文化以及现当代艺术在内的陶艺语言。他在学习传统陶瓷造型与设计的过程中,也一直在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比较中研究,尤其是在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族文化特色的陶瓷装饰方面作了深入的探索。
  我们每个人都是用自己的存在方式和思维形式来看待世界,人可以创造神话,也可以创造各种艺术形式,这一切的创造,实际上是在创造我们感知的和被人感知的整个生命。正如周晓冰陶艺作品中的意象思维和个人体悟、个性语言结构的独特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传统的反判性。我想,优秀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能成为永恒,恐怕还是因为这些作品反映了陶瓷藝术的真正本质。
  在陶土和瓷器上表现油画和浮雕绘画的韵味,这一点其实许多画家都在尝试,陶艺家更是在不断地探索、实验。周晓冰来景德镇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一种自己的语言,这个语言应该是适合他的风格的,最能够表达他个性的手法和最有兴趣的文化符号。我认为,对一个艺术家来说,从某种角度而言,忠实于内心世界比忠实于这个喧嚣的外部世界更重要。
  许多艺术家在不同的材质上无数次地探索表现形式,周晓冰却在放弃“形式”,因为形式已经不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元素,而是文化思想和审美要求的一种需要。我感觉周晓冰也在尽可能地传播神文化的寓意精神、大众心目中的“诗情画意”,这种材质实验的显著特点就是可以感受,但不易说明。正因为是“可以感受”而又难于找寻,所以更能够引人入胜,玩味无尽。
  展现在我面前的陶艺人物雕塑、釉下彩绘瓷瓶、色釉瓷板画和让人耳目一新的抽象彩墨画,是周晓冰以西部原生态文化和西部本土陶艺语言渗入当代陶艺创作的精品,已经形成了他质朴、磅礴、古拙的个人艺术风格,与西部自然文化生态环境一脉相承,充满着人文关怀和个人才情,与时下矫饰、做作、哗众取宠的“艺术”分道扬镳。周晓冰的陶艺精神反射着他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个怀揣着关注当代的理想主义和普世华下文化精神的世界。
  我在思考,当代收藏实际上不可能只守住低媚的工艺品,况且现在的收藏家大部分是受过审美教育的当代人。我认为艺术品一定要有“当下”的痕迹,不能完全去模仿传统,值得收藏的艺术作品必须具有原创的将来性,这是艺术家生存的价值所在。话又说回来,“精品”是一个很狭窄的点,艺术家的作品也许一辈子都不被人认可,若干年后才有可能“浮出水面”,最后体现出它应有的艺术价值,周晓冰的作品的这种“可能性”是必然会有的。
  “独坐听云过,静思诗情生。”我将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概括赠予晓冰兄,正是想表达他始终如一地保持艺术的独立个性,他充满情感世界的艺术人生和与世无争的品格,实在令人敬佩。我相信,执着的力量在负重前行中会让他更加强大,在他今后的创作过程中,这个力量会在重新集聚中让他的艺术更加辉煌。
其他文献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杂技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杂技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  推荐理由  2016年12月,受山东卫视花漾梦工厂节目邀请作为田亮魔术导师。  2017年2—5月,在中国魔术之乡河南宝丰出演個人魔术专场。  作品展示  逃脱魔术属于大型幻术的范畴,在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环境中完成“死里逃生”。《80S绝命逃脱》将创意与身体协调、柔骨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影视艺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理事、编剧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影视教学委员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韩人文科学研究会会员,四川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迄今在国内外数十家刊物公开发表电影评论、文学评论等作品两百余万字,在国内外多家出版机构出版电影学术专
“你們听说了吗?街角新开的那家‘猫小姐的下午茶’非常受欢迎,食物也很好吃。”刺猬阿达跟坐在对面的兔子卡布和狗獾嗅嗅说。  “店主人就是那个猫小姐,听说是位很有魅力的人,而且非常温柔。”兔子卡布说。  “难道你们只知道这些吗?”狗獾嗅嗅故作神秘地说,“我听人说那地方有一种魔力,怎么形容呢——就是在那里时间会被拉长,像橡皮筋那样。”  “怎么可能嘛!简直像在说胡话。”刺猬阿达表示不信。  “我也是听去
张鸿鹄《决战胡麻岭》  张鸿鹄  铁道建设报摄影记者、中铁二局摄影家协会秘书长。感言:以新闻摄影和人文纪实为主,坚持以紀实为原则。
罗军《中国梦》  罗军  中共党员,高级教师,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德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拍摄作品多次在区、市、省摄影大赛上获奖。感言:用心灵感知世界,用光影记录人生,带着对故土的情和爱,爱上了摄影,德阳每年的庙会“上九会”都会触发我的灵感。我喜歡从中亲近自然、品味人生、体验真情、享受生活。
成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土生土长的蜀锦,在这块土地上生存了近三千年。蜀锦对成都乃至当时的全国影响是巨大的。成都是全国唯一以“锦”命名的城市,成都因历史上盛产蜀锦得名“锦城”,又因设置锦官管理蜀锦生产又名“锦官城”,蜀锦与成都结下了不解之缘,环城的江河亦称“锦江”,织锦工人聚居地称为“锦里”。南来北往客商落脚之地称为“锦官驿”,成都簇桥称为“簇锦镇”,江河、街道、建筑无不打上“锦”的烙印。  蜀
纵横自在无拘束,心不贪荣身不辱。  闲唱壶中白雪歌,静调世外阳春曲。  ——摘自丘处机《青天歌》  丘处机(1148年—1227年),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山东栖霞人,道教全真派第五任掌教。他曾以74岁高龄不远万里觐见成吉思汗,保下了华夏乃至欧洲千万黎民百姓的性命。乾隆皇帝对他推崇备至,曾赞叹道:“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丘处机的德行与事迹,一直以来都为历代文人雅士所思
美术史及美术考古学家、书法家。  1963年生于成都,四川大学考古学研究生毕业。1985至1995年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辑、副编审。1995至2016年任四川博物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立任二级研究员。后专致学术,改任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四川省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同时任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四川委副主委,四川大学文物与艺术史兼任教授,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老树桩原本是一棵粗壮茂盛的麻栎树,他用浓密结实的枝杈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空,为动物们营造了一个游乐园。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有一天,来了一队伐木工人,很快将麻栎树从树洞以上拦腰锯断,他变成了一截光秃秃的老树桩。鸟儿不再来访了,松鼠没了玩耍的地方,老树桩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很安静,静到他有些不适应。  住在树洞里的树洞怪目睹了这一切,他时常能听到老树桩绝望地叹息,一种说不出的悲伤俘获了他,看着真让人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副主任,研究生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王士魁教授。对中国声乐中低声区民族化研究颇有感悟。曾获第九届、第十届CCTV青年歌手大赛四川赛区民族唱法一等奖;四川省首届声乐大赛专业组民族唱法金奖;第五届、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声乐比赛半决赛奖;多次荣获“尖子生指导教师”称号;多次担任全国声乐大赛评委,所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