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辅助化疗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来源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手术切除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患者术后预后差异较大,其是否接受术后辅助化疗也存在争议.目的 分析术后辅助化疗对早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2018年沧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早期NSCLC患者146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统计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情况、术后危险因素评分、生存情况、中位生存时间(mST)和5年生存率.根据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情况,将其分为术后辅助化疗组(251例)和未术后辅助化疗组(1209例).由于术后辅助化疗组与未术后辅助化疗组患者例数相差较大,本研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来减少基线数据对最终结果的影响,最终两组均纳入237例患者.根据474例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102例)和存活组(372例).早期NSCL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65岁〔HR=3.386,95%CI(1.216,9.433)〕,性别〔HR=1.689,95%CI(1.154,2.472)〕,肿瘤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中分化:HR=2.911,95%CI(1.281,6.614);低分化:HR=5.575,95%CI(1.867,16.645)〕及术后辅助化疗〔HR=1.575,95%CI(1.070,2.318)〕是早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术后辅助化疗组患者mST为85个月,长于未术后辅助化疗组的74个月(P<0.05).术后辅助化疗组病理学分型为腺癌患者mST为86个月,长于未术后辅助化疗组的74个月(P<0.05);术后辅助化疗组病理学分型为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80.8%,高于未术后辅助化疗组的69.1%(P<0.05).术后辅助化疗组肿瘤直径为31~40 mm患者mST为76个月,长于未术后辅助化疗组的65个月(P<0.05);术后辅助化疗组肿瘤直径为31~40 mm患者5年生存率为82.3%,高于未术后辅助化疗组的56.1%(P<0.05).术后辅助化疗组ⅠB期患者mST为86个月,长于未术后辅助化疗组的74个月(P<0.05);术后辅助化疗组ⅠB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81.0%,高于未术后辅助化疗组的70.9%(P<0.05).术后辅助化疗组术后危险因素评分≥2分患者mST为79个月,长于未术后辅助化疗组的60个月(P<0.05);术后辅助化疗组术后危险因素评分≥2分患者5年生存率为77.6%,高于未术后辅助化疗组的47.6%(P<0.05).结论 术后辅助化疗可以延长早期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尤其是病理学分型为腺癌、肿瘤直径为31~40 mm、ⅠB期、术后危险因素评分≥2分患者.
其他文献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 式[1-2],现阶段随着肾移植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得受者和移植肾5年存活率可以达到80%以上.由于肾移植术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广泛覆盖,真菌感染正逐渐成为威胁受者生命的主要因素[3-7].其中马尔尼菲蓝状菌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它在艾滋病、肿瘤放化疗的病程中较为常见,但在肾移植术后发生感染却少有报道,出于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现对此种真菌在肾移植术后出现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 综述.
目的 分析人口学特征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住院患者出院时被处方口服抗凝药(OAC)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19月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年龄≥75岁)非瓣膜性房颤患者752例,根据出院时是否被处方OAC将患者分为被处方OAC组(n=469)和未被处方OAC组(n=283),被处方OAC组又被分为华法林亚组(n=271)和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亚组(n=198).收集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