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作业的评价方法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ping6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术作业进行评价不是对学生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严格的评判,而是应适当肯定、鼓励学生。恰当的评价既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知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所以,教师对美术作业的评价要适应不同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真实的学习水平,并通过创造性、鼓励性的评价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其学习美术的兴趣。笔者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此总结了评价作业的方式及其应注意的原则。
  一、美术作业的评价方法
  1.课后收齐,教师批改。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把作业交给教师。教师在作业上批注“优、良、中、差”。这种作业评价方式简单、便捷,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美术作业评价方式。部分教师会在批改完全部作业后,选择其中的优秀作业,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评。还有部分教师会在批改作业的同时写上评语。
  2.课堂批改。在手工课上,笔者一般采用当堂批改的方式,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带回家,向家人展示一番。这种评价方法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作品的优缺点。对于其中的优点,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积极借鉴;而对于缺点,教师可以及时指出,指导学生当堂修改。这种评价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还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3.学生自评与互评。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的美术作业评价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评价之前,教师要告诉学生一些简单的评价标准和原则。比如色彩是否鲜艳,画面是否丰富等。在中高年级,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可能用专业美术词汇评价作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自评与互评之后,教师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
  4.举办画展。教师可在全班举办一个小型画展,要求每位学生制作一张小小的贺卡,给自己最喜爱的作品写出评语并送给作者。评语要写出对评价对象喜爱的理由并提出修改建议。每位学生收到贺卡后都很兴奋,非常珍视其他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绘画的热情。
  二、美术作业的评价原则
  对美术作业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在美术课上的表现,也影响着一个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美术作业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也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与错。美术作业是学生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有一定的性格及年龄差异。另外,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的不同也决定了学生绘画水平的差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作品之间的差异性。对于水平较高的作业,教师在表扬的同时,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水平相对一般的作业,教师要发现作品中的亮点,适当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注重鼓励性评价。美术作业的评价不仅是检验教学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激励学生。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表扬,可能让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振作起来。在课堂上,教师不妨采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例如“你真棒”“你画得太好了”。这样的语言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3.注重学生的参与。在美术作业的评价中,学生自评与互评两种方式都需要学生的参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品,可以发现一些成人看不到的亮点。同时,学生在评价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学生自己发现、评价,往往比教师纯粹的讲解效果要更好。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还有很多,本文只是列举了一些在课堂上常用的评价方法。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教师的目的都是要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艺术是人类的天性,学生的作业体现了每位学生的个性。我们应当倾听学生的想法,在评价时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尊重和宽容。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