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本细读法”解析古典诗歌形式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e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诗歌中数量最多的应该是格律诗,因其格式固定,讲究韵律,而呈现出独有的特征。在欣赏这类诗歌的时候,形式是我们必须赏析的内容,所以我们可以运用文本细读法,详细解析古典诗歌的形式,从形式入手来体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一、立足古典诗歌的“节奏”,运用“文本细读法”
  韵律和节奏为中国古典诗歌所独有。“节奏”本是音乐术语,中国古典诗歌呈现出来的美学特征之一就是音乐美。正是古典诗歌借鉴了音乐的形式,从而呈现出不同于西洋诗歌和自由體诗歌的美学特征。古典诗歌中的节奏就是诗中有规律的抑扬顿挫的重复,诗歌中的韵律是古诗词中的押韵规则和平仄格式。
  中国古典诗从外在形式上表现出来就是分行,分行的依据就是节奏。中国古典诗歌就是一行行的汉字组合而成,汉字特有的规律,在古诗中形成音顿。在读诗的时候要根据音顿来划分节拍,这样就使得一首诗读来有了节奏,朗读的人可以利用节奏来读懂诗歌的内容。古典诗歌利用音顿来划分节拍,有这样的规律:五言二三拍,四言二二拍,七言四三拍,这就构成了诗句的基本格式。依着这种格式,其他内容随之依附其上,所以诗中平仄、对仗、押韵等格律要求,是在内容上增加的一些装饰,目的是使诗的音效更加和谐悦耳,加强诗歌抒情的效果。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唐代著名诗人崔颢的代表作《黄鹤楼》一诗,诗中运用押韵,整首诗读来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效果。因此,我们说古典诗歌的节奏不仅能表现诗歌外在音乐形态上的特征,也更应是诗人内在思想和生命情感的律动。
  总之,我们知道古典诗歌的节奏是利用汉语语言特有的声韵,来实现与诗人内在生命的感应。所以,我们欣赏古典诗歌时,对古诗声音节奏要能够进行准确地感知,这样才有助于把握诗中内在情感张弛的变化。使读者通过吟诵进入对诗歌的直感体察,从而理解了诗意,感受到古诗的声情并茂的艺术魅力。
  二、立足古典诗歌的“句式”,运用“文本细读法”
  欣赏古典诗歌的前提,首先是要读懂诗句,并进而了解诗句的句式特点。一首诗它的句式的特点和作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感知:
  其一,解析句式的变化,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我们在诵读古诗句时,有时既可能见到“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这样比较散文式的诗句,也会遇到像“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些对仗工整的诗句,还有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常咨嗟”这种长短不一的散句。因此,古诗中不同的句式应有不同表达效果,这些句式也反映着诗人的诗风。因此,我们在读李白的七言古诗时,发现语言自由变换,像如人们熟知《蜀道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两篇中,正是由于不整齐的句式,才能把诗人自由奔放的感情发挥出来,从而给人一种自然洒脱的美感。而欣赏杜甫的诗时,我们会发现其在句式上却多是句法颠倒错综,工整对仗,像《登高》和《秋兴八首》这些诗篇,它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深沉凝重的审美感受。
  其二,解析句式的变形,体现其别样的用意。
  诗人由于表达情感或诗歌韵律格式的需要,有时会使句式发生变形,造成语言的陌生化,故意打破语言恒常的组合规则,却能极大地丰富了诗句的弹性和潜能,使语言获得诗意独具的色彩。所以我们在细读古诗时,要善于发现这些新奇的句法现象,借助想象和联想,来领略诗人的别样的艺术魅力。
  1.要借助联想和想象来解析省略成分
  我们读古诗时,常常会发现其语言极其简炼,这正是因为其句式的变化,这些变化更多地表现为句子成分省略。在诗歌表达时作谓语的动词,还有一些虚词都会成为省略的对象。我们发现在一些意象组合的古典诗句中,出现的省略成份往往是最多的,一般规律是将几个名词性短语或名词组合起来,构成了诗句。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它只是并举了九种景物,从文学审美的角度来说,正是借助了想象和联想。所以,我们欣赏时,要将这九种景物组合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立体画面,从而感受到曲中旅人憔悴孤独,一派萧瑟的晚秋气象。
  2.把握诗歌情感来解析语序倒装
  诗人创作时往往会突破那些固有的句法形式,有时为表现感情,会不以表现事物的因果关系为出发点,这样就在诗中出现了语序倒装的现象。比如我们熟悉的杜甫诗《秋兴(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如果按照正常的语言规范来要求,这是语句不通的。想想“香稻”如何能“啄”“碧梧”如何能“栖”呢,“鹦鹉粒,凤凰枝”又怎样解释呢。对这样一种语序错综和颠倒的诗句,我们欣赏时,首先可以看其为语序倒装。诗的本意是要突出“碧梧”与“香稻”这两个意象,所以就分别用了“啄余鹦鹉粒、栖老凤凰枝”来进行形容,诗人目的是用这两个意象来写香稻的富足和丰饶,诗意说鹦鹉啄有余,碧梧的美丽华贵,凤凰栖之竟老,诗人这样一来就渲染出一种富足、丰饶的气氛,进而表现出国家的太平强盛景象。
  3.体悟诗歌意境来解析异常组合。
  一般来说,诗人在进行创作时,为了某种表达上的需要,往往会打破词语的常规搭配,进行创作上的反常组合,这也是形成诗句变形的一种。像杜甫的诗句“归云拥树失山村”。从生活情理角度来进行理解,除非有自然灾害等地质巨变,不然山村怎么会消失呢。其实,诗人之所以这样的来写,目的是要唤起读者的一种审美感觉。我们细细地去想,如果写成云掩山村或云遮山村,表达上确实不如“云失山村”有意境。因为这句不只是为描绘云掩山村的实景,而是为了突出云浓密,充满了人的视野,因而让人产生了错觉,所以感到的是山村消失了。诗中这种写景确实情景相生,写出了景给人带来的审美效应。
  〔本文系2017年陇原名师专项课题“‘文本细读法’在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甘肃庄浪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探讨乳腺癌术后护理、康复指导。方法:通过49例乳癌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实践经验,资料分析结果,改进护理措施,采取患侧手臂的护理,化疗,心里护理和功能锻炼,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实践证明,我们的护理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使患者术后恢复了自信,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    乳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占第二位。多发生于40-60岁妇女,约占全部乳癌患者的65%。2010年1月至
【摘要】慢性心衰可以说是大部分心脏疾病的终点,不管是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还是心肌病,最终往往都会发展为慢性心衰。临床上慢性心衰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呼吸困难、夜睡不能平卧、下肢浮肿、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病因较多且错综复杂,对心衰辨证论治,应用补益心气、化痰平喘等中医药辩证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慢性心衰;辨证治疗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
目的: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5月~2011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9例,对其行介入诊疗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原因
汉字是我国中华文明的瑰宝,汉字书写教学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识字与写字能力是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语文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键盘和语音等多样化的录入手段使得汉字书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现今中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却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写出来汉字不是歪歪扭扭,就是十分不规范,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书面表达水平和卷面考试成绩。针对这样的现状,语文教师该采取什么样
目的:减轻Miles术后病人的痛苦,恢复生活信心。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肛肠外科82例Miles手术后发生的17例造瘘口旁疝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实施心理护理、保持局部引流通畅、术
当今电视新闻平民化成为传媒媒介比较关注的问题,我认为平民化是这一阶段电视新闻的主流趋势。该文结合当前我们国家电视新闻的现状分析了新闻平民化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面
对语文教材进行分析是教学的基础,教材分析需要有效的切入视角,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教材中文字的魅力,才能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在探究此问题的过程中,笔者接触到言语
胆囊炎是由细菌感染浓缩的胆汁或返流入胆囊的胰液的化学刺激所引起的胆囊炎性疾病。主要因素有:胆石梗阻、胰液向胆道返流、细菌感染、寄生虫及创伤、烧伤、术后等。因炎症轻重不一,可自轻度充血、水肿至严重的化脓或坏疽型。患者常有慢性胆囊炎,伴多次胆绞痛发作。轻型仅有低热、倦怠、消化不良等,右上腹有中度疼痛与压痛,向右肩胛下区放射。急性化脓型者,全身及局部症状较严重,多有高热、畏寒、寒战,常伴恶心、呕吐。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