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风险是否影响汇率制度选择——国际经验与中国现状

来源 :国际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风险是汇率制度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界定国家风险的广义内涵,将其细分为货币、银行部门、主权债务、经济结构和政策风险五类,通过梳理不同细分风险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机制,利用EIU国家风险模型,选取92个经济体1997—2018年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家风险因素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五类细分风险中,货币、银行部门、主权债务和政策风险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较大,经济结构风险仅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有重要影响.该实证结果在替换汇率制度选择指标和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均成立.此外,本文还通过区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子样本、剔除发达国家及欧元区样本进行异质性分析,探讨在不同子样本中部分细分国家风险对汇率制度选择产生异质性影响的可能原因.基于银行部门、政策风险是制约人民币迈向自由浮动货币的重要影响因素的结论,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林业碳汇交易是在经济“绿色复苏”背景下,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一种创新模式.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的政策导向性较强,市场机制的稳定运行有赖于制度供给的有效性.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不同组织化形态下农户参与林业碳汇交易的典型案例,找出提升林业碳汇交易制度供给有效性的规范路径.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制度体系应当涵盖林业碳汇交易的实体法律制度、程序法律制度、激励政策等多个方面,研究表明:①在实体法律制度的制定方面,碳汇权利客体是法律拟制的产物,立法机构应当明晰林业碳汇交易产权制度,并与林权制度进行耦合,充分发挥林木自然资源资
农民合作社的数量经过“井喷式”增长之后,并未同步实现规范化运行和高质量发展.2019年以来,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外在需求已被全社会反复强调,但学界基于企业家视角的理论分析仍较为欠缺.本文为弥补这种欠缺所作的研究分析是:首先,从奥派经济学“企业家的企业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属于“中国经验”“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乡土企业家精神进行理论适用分析,甄别出更具科学性、解释力的理论依据;其次,剖析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企业家精神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构建带头人企业家精神理论模型,并通过案例的实证检验
本文选取2007—2019年中国非金融上市企业和宏观经济数据,从信贷期限结构的视角检验了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宽松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延长企业信贷期限结构抑制企业金融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存在地区和个体的非对称效应,宽松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期限渠道降低银行竞争强度较高地区企业、政府支持行业企业和高杠杆企业的金融化水平.对于银行竞争强度较弱地区企业和低杠杆企业,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失效.信贷期限结构的提升对降低非政府支持行业企业和低杠杆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效力不足.本文的研究揭示了
本文基于2009-2017年创业板上市的340家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自贸区设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路径机制.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能显著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创新路径而言,其往往会通过“内源性创新+外延式创新”双路径方式实现自身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就创新机制而言,自贸区试错式的制度设计及投资贸易便利化举措所带来的企业家风险容忍度的提升以及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将在驱动企业创新投入中发挥明显的协同作用.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整体而言,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找到了自贸区挂牌建设对企业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