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IT厂商和互联网运营商,经常模仿国外的赢利模式,如当当与亚马逊,百度与谷歌,淘宝与易倍,搜狐、新浪与雅虎,校内与脸谱,优酷、土豆与YouYube等。到了2008年,亚马逊Kindle 1的销量突破50万台,Kindle 2三个月的销售额高达1亿美元,还一度卖到断货。而今,包括惠普、戴尔、联想、华为、索尼在内的近100个品牌都在酝酿推出电子阅读器,中国的厂商们,也看到了这一点,争相要当“中国的亚马逊”。
从2009年开始,电子(纸)书发展出现了拐点,电子阅读器仿佛一下子火起来了。积蓄了力量的厂商卯足了劲,以期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汉王在电视上做广告,在创业板市场上取得了好的收益。在长长的分羹名单中,有了方正、中国移动、大唐、中文在线、汉王、翰林、金蟾、EDO、龙源期刊、盛大、百度、中国出版集团等企业,张江基地、浙江基地、天津出版集团都没有闲着,番薯网在做数字图书门户,下载内容供阅读器使用。在这一队伍中,也有报社、杂志社和出版社的影子,虽然数目并不大,因为他们没有技术优势,是最初级的“内容提供商”。
许多人为了电子阅读器的市场兴奋,准备赚它一笔,靠什么赚钱?开始都想靠卖硬件产品挣钱,尤其是卖硬件起家的公司。卖设备赚钱,即通过创新技术提高电子阅读器的功能附加值,如手写识别,加批注,与其他读者互动等,以获取高利润,但是,现在的价格太高,只能是小众产品,是礼品。这种产品可以面对高端用户和行业系统用户,即B2B,像金融证券业、法律业、传媒业等。方正飞阅就是这么干的,近于5000元的价格,厚利少销。这就是现在手持阅读器的赢利模式。
现在,网上有许多没版权的图书,供用户免费下载阅读,这是互联网的赢利模式,通过免费带来人气,通过人气,其中的VIP用户会花钱销售其他产品,即所谓的电子商务模式,图书不过是提供的一种增值服务。这是一种办法,以内容换来用户,以用户中的VIP赚钱。这是互联网现实的和手持阅读器运营商未来的一种赢利模式。不过,有了免费的内容,谁还想花钱买?这就是以PC为媒体的纯粹想卖电子书的出版社的悲哀。手持阅读器的情况也不会好转——有了免费的,谁还花钱?除非是机构用户,如图书馆,但B2B图书馆已经饱了。
那么,路该怎么走?用户免费是可以成为赢利模式的,前提是用户足够多。例如,传媒企业,像电视、广播等。如果大量的内容免费,这些免费内容可以吸引大量用户,电子阅读器运营商可以通过广告获利。如果是文字图片视频,还可以用植入式广告,这种仿广播电视媒体的赢利模式,必将成为下一个主流。前提是,图书内容是大众化的,而且要是多媒体的。
还有一种模式,是免费或极低价提供电子阅读器,靠内容下载获利,这是所有出版社的想法,卖内容。卖内容赚钱,也就是利用强大的内容资源赚取会员费、包月费、下载费等。如果是免费资源不存在的情况下,销售图书内容赢利将是一个很好的赢利模式。这和电影较为接近,买票看内容。现在电子阅读器动辄两三千、四五千元的价格看起来利润丰厚,但比照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的发展规律,随着技术的革新,用不了多久,其价格就会大幅下降。当产品趋向同质化时,“内容”将是决胜市场的一个关键。但是,Kindle是依托于亚马逊无限庞大的内容库赚到了钱,如果内容不够多,还是有困难的。
单纯卖公版书,靠高价硬件生存,市场做不大,而且在几乎所有人都在乐观预计它的前景,但是当所有人都认为它是“蓝海”时,其实它正在变成“红海”。
未来的市场不可限量,但该如何避免同质化的竞争,在市场上一枝独秀?还有待深掘。
比上面这几个商业模式更具潜力的,是将电子阅读器变成超级营销工具,推广工具。
如果用电子书作为媒介收集客户信息,推广其他高附加值产品,也许赚取的利润会更多。以美容美发电子书为例,它的购买者大都集中在美容院、美发厅,美容行业协会可能是潜在的团购客户。为了收集数据库,电子阅读器生产厂商可以为协会制定优惠的团购政策,让他们最大程度拓展用户群。等累积一定量的用户群之后,便与美容品、美发品供应商合作,在电子书上推广他们的产品,赚取推广费或者佣金。电子书的利润也许并不高,但背后的推广费和佣金可能非常惊人。其实,不少美容美发企业的确需要这样内置企业信息和产品信息的超级工具来激励、管理代理商、经销商以及消费者,并以此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将电子阅读器当营销工具卖的团体消费市场才是一片真正的“蓝海”市场。
从2009年开始,电子(纸)书发展出现了拐点,电子阅读器仿佛一下子火起来了。积蓄了力量的厂商卯足了劲,以期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汉王在电视上做广告,在创业板市场上取得了好的收益。在长长的分羹名单中,有了方正、中国移动、大唐、中文在线、汉王、翰林、金蟾、EDO、龙源期刊、盛大、百度、中国出版集团等企业,张江基地、浙江基地、天津出版集团都没有闲着,番薯网在做数字图书门户,下载内容供阅读器使用。在这一队伍中,也有报社、杂志社和出版社的影子,虽然数目并不大,因为他们没有技术优势,是最初级的“内容提供商”。
许多人为了电子阅读器的市场兴奋,准备赚它一笔,靠什么赚钱?开始都想靠卖硬件产品挣钱,尤其是卖硬件起家的公司。卖设备赚钱,即通过创新技术提高电子阅读器的功能附加值,如手写识别,加批注,与其他读者互动等,以获取高利润,但是,现在的价格太高,只能是小众产品,是礼品。这种产品可以面对高端用户和行业系统用户,即B2B,像金融证券业、法律业、传媒业等。方正飞阅就是这么干的,近于5000元的价格,厚利少销。这就是现在手持阅读器的赢利模式。
现在,网上有许多没版权的图书,供用户免费下载阅读,这是互联网的赢利模式,通过免费带来人气,通过人气,其中的VIP用户会花钱销售其他产品,即所谓的电子商务模式,图书不过是提供的一种增值服务。这是一种办法,以内容换来用户,以用户中的VIP赚钱。这是互联网现实的和手持阅读器运营商未来的一种赢利模式。不过,有了免费的内容,谁还想花钱买?这就是以PC为媒体的纯粹想卖电子书的出版社的悲哀。手持阅读器的情况也不会好转——有了免费的,谁还花钱?除非是机构用户,如图书馆,但B2B图书馆已经饱了。
那么,路该怎么走?用户免费是可以成为赢利模式的,前提是用户足够多。例如,传媒企业,像电视、广播等。如果大量的内容免费,这些免费内容可以吸引大量用户,电子阅读器运营商可以通过广告获利。如果是文字图片视频,还可以用植入式广告,这种仿广播电视媒体的赢利模式,必将成为下一个主流。前提是,图书内容是大众化的,而且要是多媒体的。
还有一种模式,是免费或极低价提供电子阅读器,靠内容下载获利,这是所有出版社的想法,卖内容。卖内容赚钱,也就是利用强大的内容资源赚取会员费、包月费、下载费等。如果是免费资源不存在的情况下,销售图书内容赢利将是一个很好的赢利模式。这和电影较为接近,买票看内容。现在电子阅读器动辄两三千、四五千元的价格看起来利润丰厚,但比照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的发展规律,随着技术的革新,用不了多久,其价格就会大幅下降。当产品趋向同质化时,“内容”将是决胜市场的一个关键。但是,Kindle是依托于亚马逊无限庞大的内容库赚到了钱,如果内容不够多,还是有困难的。
单纯卖公版书,靠高价硬件生存,市场做不大,而且在几乎所有人都在乐观预计它的前景,但是当所有人都认为它是“蓝海”时,其实它正在变成“红海”。
未来的市场不可限量,但该如何避免同质化的竞争,在市场上一枝独秀?还有待深掘。
比上面这几个商业模式更具潜力的,是将电子阅读器变成超级营销工具,推广工具。
如果用电子书作为媒介收集客户信息,推广其他高附加值产品,也许赚取的利润会更多。以美容美发电子书为例,它的购买者大都集中在美容院、美发厅,美容行业协会可能是潜在的团购客户。为了收集数据库,电子阅读器生产厂商可以为协会制定优惠的团购政策,让他们最大程度拓展用户群。等累积一定量的用户群之后,便与美容品、美发品供应商合作,在电子书上推广他们的产品,赚取推广费或者佣金。电子书的利润也许并不高,但背后的推广费和佣金可能非常惊人。其实,不少美容美发企业的确需要这样内置企业信息和产品信息的超级工具来激励、管理代理商、经销商以及消费者,并以此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将电子阅读器当营销工具卖的团体消费市场才是一片真正的“蓝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