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运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g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如何提高效率是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本文从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的角度论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几个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 阅读教学 多元对话 生成互动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为将有效教学落到实处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语文教学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焕发了新的活力。但是从整体而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仍不尽如人意,还存在着不少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主要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然被漠视、文章学阅读教学法仍占统治地位,狠抓式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存在、无效和低效的阅读教学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应运用一些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运用多元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
  多元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是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积累和知识结构阅读文本、体味文本、质疑文本,与文本进行多重对话,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建构起倾注着自己情感与体验的意义世界,然后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互动的对话使“意义”、“理解”在对话主体间视域融合、精神相遇、理性碰撞和情感交流,从而加深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要实施多元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教师必须放弃曾经的绝对权威意识,和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包容的关系,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使学生亲近文本,产生对话的欲望,保证对话的顺利进行。此外,还必须充实、提高学生的认知结构,给学生提供进行阅读对话的“脚手架”,缩小学生与教师之间在知识、经验、认识方面的差距,这样才能真正实施有效的师生对话。例如,在执教苏教版必修“吟诵青春”这个板块中的三首新诗前,先引导学生认识诗歌的特点:鲜明的意象、丰富的感情、精炼的语言、内在的韵律。这样一来,在对话过程中,学生往往也能抓住鉴赏的概念,从意象、情感、语言出发进行赏析。食指的《相信未来》是一首较难理解的诗,如果学生有了诗歌相关知识的积累,在对话中能仔细品味“蜘蛛网”、“余烟”、“美丽的雪花”、“我们的脊骨”等意象,从中感悟历史的沧桑,诗人的无奈、青春的力量,就能较好地落实“向青春举杯”的人文目标。
  在实施多元对话式阅读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切磋对话。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阅读时每个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习惯、阅读期待、生活经历等进入阅读情境并作用于文本,他们在阅读中的体验、感悟、结论等必定带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带有个人认识和情感的理解、体会和意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引导他们相互质疑、批判、欣赏、认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当然,鼓励学生之间对话的同时,教师学要在“愤”“悱”之时,适时而巧妙地进行点拨、启发,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其主动获取知识的潜在学习能力。
  二、运用生成互动式阅读教学策略
  生成互动式阅读教学策略是指以弹性预设为前提,以学生为中心,在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中,师生以及影响教学的诸多因素相互作用,从而使学生自主建构的阅读教学过程。有位教师把建构知识比作吃饭,知识犹如要吃的食物,阅读建构的过程就像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去伪存真(即对信息的理解,明辨和转化)一样。吃饭是一个重要的生化反应过程,阅读建构也是一个生成转化过程。阅读建构的结果是将知识变成生命的营养,就像食物导致机体生长。生成互动式阅读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最终着力于学生生命的整体生成。
  生成互动式阅读教学强调教学的生成性,但并不排斥教学的预设性。认为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生成使阅读教学的价值得以提升。这里的预设是一种“弹性”的预设,也就是教学应该赋予“预设”一个合理的“弹性”空间。例如,对于学生没有知识储备的文学鉴赏方法,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古文或外国经典名著的背景或文化常识等,还是要“讲授”,还是要“预设”。
  生成互动式阅读教学提倡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多元解读,但前提是尊重文本,准确理解文本内容,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无中生有。因为这不仅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而且涉及怎样做人的问题。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切实承担导向的责任,适度调控学生学习方向,启迪学生智慧的生成。对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出现的偏颇,要很好地予以纠正,不能为求“生成”而“迷失”了文本,为求“生成”而“迷失”了目标。
  生成互动式阅读教学主张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主张师生思想的火花真实撞击,不回避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之为不知”。教师不回避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哪怕学生提出一些比较片面偏激的问题,都要鼓励学生尽情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共同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不断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力争求得新的收获,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生成互动式阅读教学中,作为组织者和桥梁的教师,要抓住契机,达成生成。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敏锐地发现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一些灵光乍现的“高见”和“误见”,善于捕捉阅读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转化为一种可贵的教学资源,努力创造各种条件去扶持它、栽培它,让这些星星之火燃烧起来。然而,生成性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照搬,教师要锤炼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娴熟的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机智,才能去开创有活力有生命的生成性教学。
  总之,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紫琅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引导学生在阅读鉴赏过程中,以自己的生活为源泉,借助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重新创造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联想 想象 再造形象 阅读鉴赏能力    语文是一门充满感受和体验的学科,只有当学生心灵为墨香书韵所浸染,与作者产生共鸣,用整体感知代替对文章的肢解,将语文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学识,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从语文教材本身看,它只是一些文字符号
鉴赏诗歌历来是考生最感头痛、得分也偏低的一类考题。原因何在?归结起来就是字词句问题。学生连诗歌字面的内容都不理解.何来分析鉴赏?所以只好乱答一通。因此有必要教会学生如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知识体系的西方社会科学正在出现一次全面而重大的转型,建基于牛顿经典科学之上的现代社会科学架构的一些基本层面都在发生重大转变.中国的社会科学在
对话是引发意义生成的一种极好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真正促发意义精彩生成的对话是围绕语文本体展开的多维立体的交流,是一种切近语文本体的“倾听”和“言说”:其对话点立足于语
【摘 要】成语是汉语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优秀语言形式。在成语中保留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通过成语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言词语。  【关键词】成语 文言词语 传统文化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是中华文化高度浓缩的产物。成语从古汉语而来,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其中必然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语的用法。我们可以利用成语中某些语
【摘?摇要】有借鉴才有提高,有继承才有创新,小小说新颖的构思、曲折有致的情节、艺术性与可读性的完美结合都是触发我们写作灵感的源泉。我们要写好记叙文,完全可以借鉴小小说布局谋篇的技法,从而写出匠心独运、情节跌宕起伏的优秀作文来。  【关键词】小小说 记叙文 写作技法    一、突转法(欧·亨利式构思)    所谓“突转”,就是情节或人物在发展过程中突然的变化和转折。它的作用是:使文章精彩巧妙,出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