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服务”:北京教育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z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5G技术、人工智能等概念扑面而来,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象,越来越普及,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需要我们主动适应这种趋势。岁末年初,一篇《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引发了“一块屏幕能否改变命运”的讨论。在纷纷扰扰的声音之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改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探索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模式新途径,破解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是当务之急。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以“互联网 ”和大数据深化创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方式,实现教师服务属性精细化的萃取和在线流转,为中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的在线教育服务供给,增强全市学生的实际获得感。北京市启动了《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2018-2020年)(试行)》(简称“双师服务”),“双师服务”从2016年11月24日起在通州区开始试点运行,2018年3月开始面向通州、延庆、怀柔、密云、平谷和房山六个远郊区提供服务。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李奕在启动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时指出,“双师服务”是落实“互联网 教育”理念,在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个重要探索,是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延伸和转型升级,是促进教育公平、解决教育发展过程当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项目的成果最终指向学生的实际获得,关注孩子的个性成长。
  本期策划,我们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结合“双师服务”的探索和实践,阐释“互联网 ”环境下北京个性化教育公共服务的模式创新;邀请了北京市教委人事处处长杨江林,从市级层面介绍了实施“双师服务”的目的和设计理念、保障机制、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的走势;从区级层面和校级层面介绍了通州区和房山区的实施策略,并走进教师和学生,倾听参与者心声。我们以“双师服务”的具体案例和数据为基础,通过个案研究,聚焦应用效果,寻找实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和转型升级的实施路径,以期对全国更多地区探索个性化教育公共服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校园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在网络时代如何将传统教育资源与网络教育资源更好地融合?本文以我校开设的英语综合实践课程“TED网络课程与国际理解”为例,探讨将网络教育资源与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带来的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变化。  TED课程简介  TED是科技(Technology)、娱乐(Entertainment)、设计(design)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由众多科学、设计、文学、音乐、体育等领域的精英人物以
开展研学旅行,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自从2016年12月教育部联合十一部委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仅仅一年多时间,研学旅行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引来众多社会参与机构和投资者。当前,研学旅行已成为学校、家长、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但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
2016年2月,中国教育学会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内容包括3个类别9个项目25点,这成为讨论核心素养的基本架构。截至本文撰稿之日,关于核心素养的正式文件仍未出台,尚在酝酿之中。而关于核心素养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似乎争议颇多。6月3日,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在北京共同发布了《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研究报告,对全球21世纪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指导下,教育正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中国教育界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这被称作“乔布斯之问”,发人深省,值得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教育信息化的绩效和期待之间存在这么大的
2016年6月14日9时,我情绪非常低落,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原因是刚刚上完一节信息技术选考班的课,这是本学科第一届“选考学生”的第一次复习课,可效果却非常不理想。  背景介绍  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正式在我国中小学设立了信息技术课程。2003年,浙江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步形成了符合浙江实际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1]2014年11月,浙江省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方向。站在时代新的起点上,国家从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绘制了教育改革的新蓝图。  在整个社会与时代的发展潮流中,技术作为重要的推动力量,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贺词中指出:“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
沪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面积与面积单位》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在课堂中接触“面积”的概念,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知道面积的含义,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米的实际面积观念”。本案例再造教学流程,以设计课前任务为评价形式,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在实施教学中,以互联网平台作为评价工具,通过评价数据的统计、分析,如实反映学生达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以及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对学
【摘 要】本文阐述了STEM教育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维度创设体验空间,基于自身教育实践,从开设创新课程、构建“工作坊”教学模式、形成评价新机制、提供传统的和开源软硬件制作工具、吸纳专业及背景广阔的跨界导师、构建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融合空间这六个方面进行STEM教育的实施研究,以点燃学生创新造物的热情,增强国家创新实力,解答“钱学森之问”。  【关键词】STEM教育;Scratch
【摘 要】随着开源硬件以及图形化编程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人工智能也逐渐进入了中小学的课堂。图像识别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对《小学人工智能科普与教育丛书》系列中《小学人工智能基础》(上册)中的“认识图像识别”案例进行分析,并对此次教学过程进行梳理与反思,总结经验策略,从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效指导。  【关键词】图像识别;教学案例  【中图
【摘 要】目前,小学生课业负担重,作业形式良莠不齐。主要体现在:一是作业缺乏趣味性,学生不爱做;二是作业反馈延时,难以达到面批效果;三是作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却成效不高;四是教师难以把控英语听说作业的完成情况。通过合理运用网络作业的形式可以达到:1.通过电脑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课后复习的兴趣;2.及时反馈,提高听读复习的实效性;3.计时布置作业,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4.通过网络报告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