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多媒体技术的融入,使高中历史教学进入声情并茂、动静结合的新阶段。多媒体技术之所以被高中历史教学广泛应用,主要在于它能够为现代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可以融合音频视频要素增加高中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本文主要就高中历史多媒体教学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以优化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涵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淀出对人们来说更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也是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最佳方式。现代课堂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多采用多媒体技术弥补以往教学的不足,这是因为通过多媒体技术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把有关历史教学的音频或视频加入到课件中,可以将书本上简单苍白的文字叙述转化成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的历史形象,通过感染力强的历史画面传递出来的人文精神感染学生。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弥补了教材知识的局限和不足,面对当今越来越开放化的世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起到拓宽学生的眼界以及丰富学生历史知识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比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一节的时候,一开始引导学生看书本找出战争失败的原因。书本所提供的参考资料毕竟有限,学生脸上出现似懂非懂的表情,这时候多媒体课件就派上了用场,一幅幅惊心动魄的、配上声音的、经过多媒体技术特殊处理的画面无不有力地诉说着历史的真相。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李鸿章在战争中的妥协退让,都让学生义愤填膺,看到学生这么激动的表情,都会令人动容。紧接着告诉学生,这就是大清朝的落后与腐败,这就是中国落后体制的软弱、不堪一击,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肆意蹂躏,如果单纯地学习西方技术,不能实现中国的主权独立,中国就永远任人欺凌。讲到这里,学生表情严肃,趁热打铁对他们阐明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意义。
历史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生动演绎,都会变得更加丰满生动起来,使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饥饿、痛苦的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走进历史,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懂得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2.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多媒体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无论教学活动以何种形式开始和结束,目的都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能动摇的。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不再是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膜拜倾听的形式,而是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更加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教学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构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历史知识对于现代人来说既陌生又亲切,可以从丰富的历史事件中获悉更多的文明與智慧。多媒体使历史知识不仅仅是将知识从书本上搬到了大屏幕上,而是又一次经过声光电的润色加工变得更加鲜活;学生也不仅仅是板书的旁观者,更成为亲身试验操作多媒体技术的实践者,并且学生之间也可以互动学习。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独特优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层层递进式地找寻问题的答案,往往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更容易掌握。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如在讲授“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开始整堂课的授课,听完歌曲后引导学生反思歌曲出现的时代背景,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事件的详细过程以及事件带来的历史意义,最后就是对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启示。在讲解知识的时候可以穿插有说服力的图片,配上精炼的画外音,使历史画面再现。优美的音乐给整节课的进行营造了很好的氛围,然后在教师一步一步循循善诱中,学生就会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问题的答案,进而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3. 避免走入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误区
正因为任何事物自身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两面性,如果将其运用于其他方面,自然会有更多的负面问题出现。多媒体技术在优化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使用误区。
首先是教师追求时髦而忽视教学实质。色彩斑斓的画面过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却也容易使学生在大量接触这些信息时产生一种疲倦感,这不仅降低了历史教学质量,也会逐渐让学生失去学习的耐心和兴趣。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时候,要把握适度原则,无论是一幅幅气势磅礴、美轮美奂的图片,还是搭配着各种插入效果的动态文字,都过多地注重华而不实的艺术美感。这些教学课件在感官上确实吸引人的注意力,却背离了教学的实质,时尚的过程中忽视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质。
其次,要注意能用一句话概括的内容就不要用过多的画面来呈现,啰嗦而且浪费时间;能用简单的多媒体处理的课件,就不要过多地插入特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却降低了整节课的教学质量。
还有一点就是,教师忽略了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适应性发展过程,从喜欢好奇到适应运用的过渡期也成为一个漫长过程,当学生的新鲜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多媒体技术才能真正发挥自身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这期间需要很长的路要走。除此以外,多媒体技术以其光、声、色彩等深度融合的独特优势,牢牢抓住学生追求新鲜感的心理特征,学生势必在授课过程中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多媒体上,忽视历史知识的学习,就如同买椟还珠,只看到表面的光鲜而失去学习内涵的把握,这对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来说也成为极度危险的信号。所以在实际的多媒体历史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有利的,如果把握不好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度和技巧,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于处于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无疑是一把双刃剑。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多媒体技术这种新鲜事物的接受驾驭能力强,在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技术是一个“去其糟粕”的技术活。而如果运用合适,多媒体技术肯定会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多媒体技术融入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以其声情并茂的独特魅力给历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只有准确地分析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弊,不流于形式,不哗众取宠,不随波逐流,才能更好地促进高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发展。
1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涵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淀出对人们来说更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也是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最佳方式。现代课堂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多采用多媒体技术弥补以往教学的不足,这是因为通过多媒体技术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把有关历史教学的音频或视频加入到课件中,可以将书本上简单苍白的文字叙述转化成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的历史形象,通过感染力强的历史画面传递出来的人文精神感染学生。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弥补了教材知识的局限和不足,面对当今越来越开放化的世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起到拓宽学生的眼界以及丰富学生历史知识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比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一节的时候,一开始引导学生看书本找出战争失败的原因。书本所提供的参考资料毕竟有限,学生脸上出现似懂非懂的表情,这时候多媒体课件就派上了用场,一幅幅惊心动魄的、配上声音的、经过多媒体技术特殊处理的画面无不有力地诉说着历史的真相。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李鸿章在战争中的妥协退让,都让学生义愤填膺,看到学生这么激动的表情,都会令人动容。紧接着告诉学生,这就是大清朝的落后与腐败,这就是中国落后体制的软弱、不堪一击,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肆意蹂躏,如果单纯地学习西方技术,不能实现中国的主权独立,中国就永远任人欺凌。讲到这里,学生表情严肃,趁热打铁对他们阐明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意义。
历史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生动演绎,都会变得更加丰满生动起来,使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饥饿、痛苦的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走进历史,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懂得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2.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多媒体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无论教学活动以何种形式开始和结束,目的都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能动摇的。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不再是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膜拜倾听的形式,而是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更加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教学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构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历史知识对于现代人来说既陌生又亲切,可以从丰富的历史事件中获悉更多的文明與智慧。多媒体使历史知识不仅仅是将知识从书本上搬到了大屏幕上,而是又一次经过声光电的润色加工变得更加鲜活;学生也不仅仅是板书的旁观者,更成为亲身试验操作多媒体技术的实践者,并且学生之间也可以互动学习。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独特优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层层递进式地找寻问题的答案,往往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更容易掌握。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如在讲授“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开始整堂课的授课,听完歌曲后引导学生反思歌曲出现的时代背景,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事件的详细过程以及事件带来的历史意义,最后就是对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启示。在讲解知识的时候可以穿插有说服力的图片,配上精炼的画外音,使历史画面再现。优美的音乐给整节课的进行营造了很好的氛围,然后在教师一步一步循循善诱中,学生就会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问题的答案,进而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3. 避免走入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误区
正因为任何事物自身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两面性,如果将其运用于其他方面,自然会有更多的负面问题出现。多媒体技术在优化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使用误区。
首先是教师追求时髦而忽视教学实质。色彩斑斓的画面过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却也容易使学生在大量接触这些信息时产生一种疲倦感,这不仅降低了历史教学质量,也会逐渐让学生失去学习的耐心和兴趣。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时候,要把握适度原则,无论是一幅幅气势磅礴、美轮美奂的图片,还是搭配着各种插入效果的动态文字,都过多地注重华而不实的艺术美感。这些教学课件在感官上确实吸引人的注意力,却背离了教学的实质,时尚的过程中忽视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质。
其次,要注意能用一句话概括的内容就不要用过多的画面来呈现,啰嗦而且浪费时间;能用简单的多媒体处理的课件,就不要过多地插入特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却降低了整节课的教学质量。
还有一点就是,教师忽略了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适应性发展过程,从喜欢好奇到适应运用的过渡期也成为一个漫长过程,当学生的新鲜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多媒体技术才能真正发挥自身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这期间需要很长的路要走。除此以外,多媒体技术以其光、声、色彩等深度融合的独特优势,牢牢抓住学生追求新鲜感的心理特征,学生势必在授课过程中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多媒体上,忽视历史知识的学习,就如同买椟还珠,只看到表面的光鲜而失去学习内涵的把握,这对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来说也成为极度危险的信号。所以在实际的多媒体历史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有利的,如果把握不好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度和技巧,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于处于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无疑是一把双刃剑。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多媒体技术这种新鲜事物的接受驾驭能力强,在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技术是一个“去其糟粕”的技术活。而如果运用合适,多媒体技术肯定会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多媒体技术融入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以其声情并茂的独特魅力给历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只有准确地分析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弊,不流于形式,不哗众取宠,不随波逐流,才能更好地促进高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