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懂你,需要更多的耐心
八年前,我在乡村中学担任初三班的班主任。那是我第一次带毕业班,心情激动又兴奋,恨不得让班上每个学生都成为尖子生。可事隔不久,品学兼优的学生王小溪,却因我的简单粗暴而离开了学校,成为我心底永远的痛。
说实话,我非常喜欢小溪这孩子,不仅人如其名,如小溪般文静清秀,成绩也在班上数一数二。临中考前两个月,我发现她的状态很茫然,甚至在课堂提问时答非所问,成绩也一落千丈。我把她单独叫到办公室来询问,她却支支吾吾什么也不说。我只好关照她要调整好自己心态,打定主意找个时间去她家一趟。
我还没挤出空闲去小溪家,却在班上捡到一只写着“王小溪收”的粉红色纸鹤。当时想把信交给小溪,转念一想,说不定能了解孩子这段时间的思想动态,于是我悄悄把信折开了。“溪,自从上次在竹林见面后,我无时无刻不在回忆你的温柔……”天哪,这白纸黑字刺痛了我的眼,更刺伤了我的心,难怪小溪她最近如此反常,原来是陷进了“早恋”的泥沼。
俗话说“爱之愈深,恨之愈切”。年轻气盛的我被“恨铁不成钢”的怒火烧昏了头,气冲冲叫出了正在上课的王小溪,在走廊上抖着信劈头盖脸地训斥:“难怪这些天你魂不守舍,难怪你无心学习,原来你已经名花有主了……”
王小溪惊恐地看着我,双眼像雨雾中飞涨的湖泊晶莹透亮,终于,泪珠儿成串涌了出来。王小溪捂住脸冲出走廊,教室里顿时乱成一团,猜测和窃笑声不绝于耳。我又恶狠狠地在班上发了一通脾气,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第二天,王小溪的位子空着。第三天,依然空着。我的心也空落落的,于是放学后去她家家访,谁知铁将军把门,一家人不知去向。邻居听说我是老师,便叹息着告诉我说:“前段时间小溪父母闹离婚,母亲随一个男人去了广东。真是作孽哦,小溪偷偷地流了好多泪,真是苦了孩子了。”
“那小溪呢?”我急切地问。
“本来小溪是想跟着爹的,但前天不知在学校受了什么委屈,哭了整整一夜,说是在这里呆不下去了,昨天随她娘去广东了。”
我如遭五雷轰顶,满脑子都是小溪那双美丽的泪眼,眼眸中含满了惊恐、委屈与愤怒。我后悔极了,本该与她促膝谈心,听她敞开心扉告诉我少年愁滋味的,我却逼她小小年纪离乡背井。
不久,我收到了小溪的来信,信中说,她如今在广东东莞,因继父不肯支付昂贵的学费,她不愿让母亲为难,就到鞋厂做工了。那只纸鹤信是初三(2)班的小旭写的,是小旭求爱遭到拒绝后,胡编出来的一封信。
小溪的信如磐石重重压在我的心头,我立即找当事人调查,证实了小溪没有说谎。我马上写信请求她回校,愧疚的泪濡湿了洁白的信笺,可一封封信如石沉大海。我又多次请她父亲转告我的意思,但还是没能盼回小溪的身影。
第二年,我调离了这个令我伤心的学校。为了让小溪的悲剧不再重演,我学习了心理学课程,兼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我力争做得最好,充分理解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育期间产生的烦恼,并予以有效疏导,让每个花季中的男孩女孩都能顺利度过青春期。
有了小溪的教训,我把“冷静”二字作为处理班务的原则,遇事不急于下结论,用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成长的烦恼,真正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爱你,需要更多的欣赏
每届学生中,总是有一些学习成绩差的,有的是认真刻苦,可成绩就是上不去。有的是自暴自弃,不仅学习差且纪律也差。说实话,对于后一类学生,我没什么信心,只要他们不影响到别人,就万事大吉了。
后来的一件事,改变了我对这些孩子的看法。三年前,我担任初一(4)班班主任,班上有个名叫张伟的学生,长得牛高马大,体育课是他的最爱,运动场上常能见到他矫健的身影,其他科目则一律不感兴趣,由是我斥之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初二上学期,学校举行运动会。张伟异常兴奋,报了三个比赛项目,每天早晨第一个到校,下午最后一个离校,运动场上洒满了他刻苦训练的汗水。比赛时,他有一项夺得第一名,有两项破了学校纪录,为班级大大地争了光。
当张伟如将军般凯旋时,教室里掌声雷动。我也非常高兴,第一次在班上表扬了他,还在他个人积分栏上添加了一颗星作为奖赏(这可是班级最高荣誉哦)。张伟的脸红彤彤的,激动得热泪盈眶。
运动会过后,奇迹出现了,张伟如脱胎换骨,上课精神抖擞,作业不再拖欠,虽然成绩还不很理想,但他学得认真刻苦。我又一次当众嘉奖他,鼓励他说:“努力了就是100分!”
张伟的转变,不仅令我欣慰,而且促使我对学困生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内省——对优生的赞许、赏识是应该,但投向学困生的眼光也应该是鼓励,不能用恨铁不成钢的严厉和不屑啊!
从那以后,我对学困生们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开始欣赏他们的体育才能、绘画能力、音乐天赋……鼓励他们以轻松的心态去发挥特长。同时,也注意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请他们也摆正心态,给孩子找一条适合的发展道路。我驚奇地发现,欣赏如一道阳光,照亮了几位学困生的心扉,三年后的今天,他们都考上了重点高中,学习音、体、美等专业。
孩子的天赋各有不同,前程无法预测,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欣赏与鼓励的目光注视他们,让他们在信心倍增中充分挖掘内在的潜能,在理想的天空展翅翱翔。(作者单位:安远县三中)
八年前,我在乡村中学担任初三班的班主任。那是我第一次带毕业班,心情激动又兴奋,恨不得让班上每个学生都成为尖子生。可事隔不久,品学兼优的学生王小溪,却因我的简单粗暴而离开了学校,成为我心底永远的痛。
说实话,我非常喜欢小溪这孩子,不仅人如其名,如小溪般文静清秀,成绩也在班上数一数二。临中考前两个月,我发现她的状态很茫然,甚至在课堂提问时答非所问,成绩也一落千丈。我把她单独叫到办公室来询问,她却支支吾吾什么也不说。我只好关照她要调整好自己心态,打定主意找个时间去她家一趟。
我还没挤出空闲去小溪家,却在班上捡到一只写着“王小溪收”的粉红色纸鹤。当时想把信交给小溪,转念一想,说不定能了解孩子这段时间的思想动态,于是我悄悄把信折开了。“溪,自从上次在竹林见面后,我无时无刻不在回忆你的温柔……”天哪,这白纸黑字刺痛了我的眼,更刺伤了我的心,难怪小溪她最近如此反常,原来是陷进了“早恋”的泥沼。
俗话说“爱之愈深,恨之愈切”。年轻气盛的我被“恨铁不成钢”的怒火烧昏了头,气冲冲叫出了正在上课的王小溪,在走廊上抖着信劈头盖脸地训斥:“难怪这些天你魂不守舍,难怪你无心学习,原来你已经名花有主了……”
王小溪惊恐地看着我,双眼像雨雾中飞涨的湖泊晶莹透亮,终于,泪珠儿成串涌了出来。王小溪捂住脸冲出走廊,教室里顿时乱成一团,猜测和窃笑声不绝于耳。我又恶狠狠地在班上发了一通脾气,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第二天,王小溪的位子空着。第三天,依然空着。我的心也空落落的,于是放学后去她家家访,谁知铁将军把门,一家人不知去向。邻居听说我是老师,便叹息着告诉我说:“前段时间小溪父母闹离婚,母亲随一个男人去了广东。真是作孽哦,小溪偷偷地流了好多泪,真是苦了孩子了。”
“那小溪呢?”我急切地问。
“本来小溪是想跟着爹的,但前天不知在学校受了什么委屈,哭了整整一夜,说是在这里呆不下去了,昨天随她娘去广东了。”
我如遭五雷轰顶,满脑子都是小溪那双美丽的泪眼,眼眸中含满了惊恐、委屈与愤怒。我后悔极了,本该与她促膝谈心,听她敞开心扉告诉我少年愁滋味的,我却逼她小小年纪离乡背井。
不久,我收到了小溪的来信,信中说,她如今在广东东莞,因继父不肯支付昂贵的学费,她不愿让母亲为难,就到鞋厂做工了。那只纸鹤信是初三(2)班的小旭写的,是小旭求爱遭到拒绝后,胡编出来的一封信。
小溪的信如磐石重重压在我的心头,我立即找当事人调查,证实了小溪没有说谎。我马上写信请求她回校,愧疚的泪濡湿了洁白的信笺,可一封封信如石沉大海。我又多次请她父亲转告我的意思,但还是没能盼回小溪的身影。
第二年,我调离了这个令我伤心的学校。为了让小溪的悲剧不再重演,我学习了心理学课程,兼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我力争做得最好,充分理解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育期间产生的烦恼,并予以有效疏导,让每个花季中的男孩女孩都能顺利度过青春期。
有了小溪的教训,我把“冷静”二字作为处理班务的原则,遇事不急于下结论,用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成长的烦恼,真正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爱你,需要更多的欣赏
每届学生中,总是有一些学习成绩差的,有的是认真刻苦,可成绩就是上不去。有的是自暴自弃,不仅学习差且纪律也差。说实话,对于后一类学生,我没什么信心,只要他们不影响到别人,就万事大吉了。
后来的一件事,改变了我对这些孩子的看法。三年前,我担任初一(4)班班主任,班上有个名叫张伟的学生,长得牛高马大,体育课是他的最爱,运动场上常能见到他矫健的身影,其他科目则一律不感兴趣,由是我斥之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初二上学期,学校举行运动会。张伟异常兴奋,报了三个比赛项目,每天早晨第一个到校,下午最后一个离校,运动场上洒满了他刻苦训练的汗水。比赛时,他有一项夺得第一名,有两项破了学校纪录,为班级大大地争了光。
当张伟如将军般凯旋时,教室里掌声雷动。我也非常高兴,第一次在班上表扬了他,还在他个人积分栏上添加了一颗星作为奖赏(这可是班级最高荣誉哦)。张伟的脸红彤彤的,激动得热泪盈眶。
运动会过后,奇迹出现了,张伟如脱胎换骨,上课精神抖擞,作业不再拖欠,虽然成绩还不很理想,但他学得认真刻苦。我又一次当众嘉奖他,鼓励他说:“努力了就是100分!”
张伟的转变,不仅令我欣慰,而且促使我对学困生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内省——对优生的赞许、赏识是应该,但投向学困生的眼光也应该是鼓励,不能用恨铁不成钢的严厉和不屑啊!
从那以后,我对学困生们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开始欣赏他们的体育才能、绘画能力、音乐天赋……鼓励他们以轻松的心态去发挥特长。同时,也注意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请他们也摆正心态,给孩子找一条适合的发展道路。我驚奇地发现,欣赏如一道阳光,照亮了几位学困生的心扉,三年后的今天,他们都考上了重点高中,学习音、体、美等专业。
孩子的天赋各有不同,前程无法预测,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欣赏与鼓励的目光注视他们,让他们在信心倍增中充分挖掘内在的潜能,在理想的天空展翅翱翔。(作者单位:安远县三中)